立足书本,彰显能力

时间:2022-04-27 06:49:34

立足书本,彰显能力

(浙江省东阳市中天高级中学)

在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选考”考试,是新高考制度改革以来的第三次尝试。学生普遍反映试题容量大,计算量大。在这次考试中很多学生由于解题能力差、解题速度慢、思维广度与深度不够,不能做到把基础题目的分数拿到手。

细究此次高考试题会发现,化学试题完全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编排,既注重知识的覆盖面,又重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笔者通过对试卷的解读,从命题角度对试卷特点和变化阐述如下。

一、重视对书本知识的考查

在2016年10月举行的“学考+选考”的化学测试中有很多题目,遵循源于书本,源于书本且高于书本的思想。笔者在此采撷几处加以分析。

非选择题26题的第(3)小题中说明:乙醇与钠反应得到的产物乙醇钠,溶于水后滴入2滴酚酞溶液,水溶液呈红色,要求用化学方程式书写出原因。乙醇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有机化学》中出现过,只不过选考的同学由于没有认真阅读书本而没有拿到该拿的分数。参加化学学考的同学可以从水解的角度去认识此题,基础再差点的同学也可从原子守恒的角度去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乙醇钠与水,生成物中肯定有氢氧化钠,再根据原子守恒定律得到另一产物就是乙醇。此题2.65的平均分说明了学生在此方程式上失分严重。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可以发现书本仍然是学习的重点,如果把书本的知识点领会到位,并能做到融会贯通,相信学生的水平会大有长进。

二、重视用图表分析和归纳

此次选考中出现的图表有很多,比前两次“学考+选考”中出现的图表都要多。而图象和表格的分析能力对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要求特别强,特别能考查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第29题:为确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样品的组成,称取四份该样品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30.0mL,充分反应,产生CO2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CO2在水中的溶解)如下表:

求:1.样品中物质的量之比n(Na2CO3):n(NaHCO3)= 。

2.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 。

此题的关键点是在固体中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碳酸钠要先跟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当碳酸钠全部转化为碳酸氢钠后,碳酸氢钠才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就能解释第一组数据与第四组数据中投入的固体的质量不同,但是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气体体积是相同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从表格中认真分析气体先增后减的现象,要想求解固体的质量比可用第一组数据,如果要求盐酸的浓度则最好用第四组数据,因为从第四组数据中可以分析出盐酸已经完全反应。由于随着固体质量的增加,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的盐酸越多,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盐酸越少,从而导致第四组数据比第三组数据产生的二氧化碳

要少。

选择题第21题:为研究某溶液中溶质R的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R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c(R)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5℃时,在10~30 min内,R的分解平均速率为0.030 mol・L-1・min-1

B.对比30℃和10℃曲线,在50 min时,R的分解百分率相等

C.对比30℃和25℃曲线,在0~50 min内,能说明R的分解平均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对比30℃和10℃曲线,在同一时刻,能说明R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此图有几个特殊性:1.对比30℃和10℃曲线,在50 min时,R的分解百分率相等,都达到了100%。2.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虽然起始浓度不同,但是温度越高,浓度减小得越快,反应速率也就越快。3.图像中只能得到某一时间段的平均速率,而不可能是瞬时速率。

选择题23题:常温下,用浓度为0.1000mol・L-1的NaOH溶液分别逐滴加入到20.00 mL、0.1000 mol・L-1的HX、HY溶液中,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NaOH)=0mL时,两份溶液中,c(X-)>c(Y-)

B.V(NaOH)=10.00mL时,c(X-)>c(Na+)>c(HX)>c(H+)>

c(OH-)

C.V(NaOH)=20.00mL时,c(OH-)>c(H+)>c(Na+)>c(X-)

D.pH=7时,两份溶液中,c(X-)=c(Na+)=c(Y-)

对此题的分析能力要求极高。从起点分析得到两种酸的强弱,还要分析:在加入10mL氢氧化钠时HX溶液中有HX和NaX两种溶质,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得到电离大于水解,溶液中的c(X-)>c(Na+)>c(HX)。特别有迷惑性的答案是D选项,选这个答案的学生有很多,在单一溶液中确实存在c(X-)=c(Na+)或c(Na+)=

c(Y-),但溶液呈中性时所加氢氧化钠的量不相同,导致两种溶液中钠离子浓度各不相同。所以不能得到三者离子浓度相同,此选项的迷惑性很强。但如果学生能形成一种科学性的思维,攻克此题并不是难事。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的分析,今年的“学考+选考”题目灵活多变,对于图象题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具有选拔。

三、重视以化学学科思想为基础的算考查

在本次学考与选考中对计算的能力要求也很高。在第29题中不仅要学会正确认识表格还要有较强的运算能力。第27题中确定X的成分中给了硫酸钡与氧化铜及水的质量后去确定它们的组成比。第30题中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能量的求解与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的求解。第31题中根据图象去求解硝酸铜产品的纯度。选择题中涉及计算的有第21题、第22题、第23题、第24题等。化学计算成为出题专家的新式武器。以上计算并不是纯粹考查数学运算,而是考查学生在掌握基础学科知识、学科思想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好的区分度,计算能力考查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四、重视基础知识和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能力的考查

在学考部分重点突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化学用语规范表达的考查。在多道选择题中都突出《化学1》中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实验基础的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考查。对具体的设问突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有机物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化学用语规范表达能力的考查。

总之,此次试题注重课本知识的落实,又突出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考查。对于顺应新课改、实施新课改也发挥了很好向导作用。笔者希望能通过今年试题的分析能给新一轮的复习起到指导作用。

上一篇:ISPO BEIJING 2017 starts with record number... 下一篇: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