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五龙沟黄龙沟―水闸东沟金矿床研究

时间:2022-04-27 03:18:13

青海五龙沟黄龙沟―水闸东沟金矿床研究

[摘要]本文对青海黄龙沟-水闸东沟金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化蚀变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利于进一步矿床开采。

[关键词]黄龙沟-水闸东沟金矿 地质 矿体特征 矿化蚀变

[中图分类号] P61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16-1

1矿区地质

矿区地层主要为新元古代丘吉东沟组(Qbq),呈北西-南东向分布于水闸东沟-红旗沟-三窝水沟一线,呈带状展布,为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出露宽度300~1000米。下部碎屑岩段由灰色黑云石英片岩、变砾岩组成,局部夹透镜状大理岩,上部变火山岩段,主要分布于水闸东沟-红旗沟,地层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倾角50°~60°,主要由灰绿色凝灰质板岩、灰绿色硅质板岩、深灰色晶屑凝灰岩、灰黑色千枚岩(见于黄龙沟、黑石沟钻孔中)及少量透镜状大理岩组成。与周边岩体、岩脉呈侵入接触关系(图1)。金矿体多以隐伏矿体为主,以似层状、脉状分布于破碎带内的主断裂(走滑断层)两侧至北侧平行断裂(凝灰质板岩与斜长花岗岩接触部位)之间,其在走向、倾向上均存在膨大、狭缩和尖灭再现的特征。

2矿体特征

该带内已发现评价了三个金矿体集中分布区段,分别是水闸东沟段、黄龙沟段和黑石沟段,目前此三个金矿体集中分布区段内已圈定金矿体113余条。其中,黑石沟段(44―64勘探线间)圈定金矿体15条,黄龙沟段(42―4勘探线间)圈定金矿体66条,水闸东沟段(105―77勘探线间)圈定矿体32条。

3矿石质量

(1)矿石矿物成分:金矿石属少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含金矿石,金大都呈显微、超显微分散状态包裹于毒砂和黄铁矿中,矿石矿物成分较复杂。矿石中贵金属矿物为银金矿。一般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等。矿石矿物组合比较复杂,但含量不高,均属低硫化物型矿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方解石、菱铁矿、高岭石等。

(2)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自形柱粒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交代结构、压碎结构、包含结构等。半自形―自形柱粒状结构:半自形―自形柱粒状毒砂围绕着黄铁矿生长,呈透镜状集合体,散布在脉石中。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浸染状产出的磁黄铁矿呈它形-半自形粒状散布于脉石中。它形粒状结构: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呈它形粒状散布于脉石中。形状受存在空间的制约。

4矿石类型及品级

矿区矿石类型按氧化程度可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两大类型。

(1)氧化矿石:由于矿石组成矿物不同其氧化程度有所不同,黄铁矿化硅化大理岩型矿石氧化程度较低,分布于地表至垂深5―10米,地表矿石中硫化物多已氧化淋失,生成黄钾铁钒和一些金属硫化物空洞;绢云绿泥石英片岩型矿石氧化程度相对较高,分布于地表至垂深2―5米;碎裂蚀变岩型矿石(含碎裂岩型、蚀变斜长花岗岩型、糜棱岩化斜长花岗岩型金矿石)氧化程度最高,因受断裂作用,氧化程度达10米以上,硫化物多已氧化生成褐铁矿化、黄钾铁钒等,金大部分已从黄铁矿中离解出来。氧化矿石占矿区金矿石量的比例甚小,约5%。

(2)原生矿石:分布于地表 5―10 米以下,占矿区矿石量的主体。金矿石类型按其岩石类型可划分为:构造岩类金矿石(糜棱岩金矿石、角砾岩金矿石、碎裂岩金矿石、构造片岩金矿石或黄铁矿化绢云石英片岩金矿石)等;蚀变岩类金矿石(蚀变斜长花岗岩金矿石、黄铁矿化、硅化大理岩金矿石、蚀变辉石岩型金矿石、硅化凝灰质板岩金矿石)。

5矿化蚀变特征

矿区矿化类型主要有黄铁矿化、毒砂矿化、磁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少量铅锌矿化。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虽有碳酸盐化,但相对不发育。

(1)黄铁矿化:分布普遍,有两种类型,一是早期成矿阶段结晶出的黄铁矿,颗粒较粗大、自形程度较高,但由于受构造应力作用影响颗粒碎裂较强,多产生裂隙和压碎现象,主要嵌布在脉石粒间和脉石中。第二种类型黄铁矿是主要成矿阶段的产物,其粒度大小不一均有,多呈它形晶为主的粒状集合体沿脉石挤压微裂隙充填分布。细粒黄铁矿是主要载金矿物之一,黄铁矿化是本区最主要的矿化蚀变类型,也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和矿化强弱的判别标志。

(2)毒砂矿化:矿石中分布普遍,较常见,分两种类型,一是包裹于早期成矿脉体中小于0.01毫米的细粒毒砂集合体,其经过地质作用产生破碎、位移后呈残留角砾状胶结于新的脉体中(每个角砾内含有大量细粒毒砂集合体)。角砾的粒度一般0.2~0.6毫米不等,较为均匀的分布于新的脉体中。由于受构造挤压等地质因素影响,金属矿物与脉石矿物已基本构成定向排列现象,此类毒砂是主要的载金矿物。第二种毒砂分布较为普遍、占毒砂含量的主导地位,其粒度较前者粗,主要分布区间为0.01~0.037毫米,自形程度较高,多呈粒状集合体嵌布在脉石粒间或裂隙中,少量嵌布在脉石中,嵌布在脉石裂隙中的毒砂在空间分布上严格受其构造裂隙控制,多呈带状,少呈条带状分布其中。

(3)硅化:硅化在本区较发育,表现形式有二种,即充填石英细脉、网脉和渗透扩散交代。硅化强度大,石英细脉及网脉发育,金的矿化强度就大。因此硅化强度、石英细脉及网脉发育程度是金矿化强弱的明显标志。

(4)绢云母化:岩石中绢云母多为区域变质、热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在赋矿地层、糜棱岩和脉岩中广泛发育。而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绢云母仅局限于硅化发育部位的强烈绢云母化。

(5)高岭土化:为赋矿岩石和近矿围岩遭受矿液热接触蚀变的产物,与硅化、绢云母化伴生发育,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蚀变组合的蚀变强度与金矿化呈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陈骏,王鹤年.地球化学[M].科学出版社,2004.

[2]李荣社,计文化、赵振明等.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进展[J].地质通报,2007,26(4).

上一篇:周口市职工体育供给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7井区辫状河三角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