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初加工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2-04-27 10:14:17

农产品初加工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要:“十二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农产品加工业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对新的挑战。本文对农产品初加工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农产品初加工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初加工;农业

1 农产品初加工的概念及意义

1.1 农产品初加工的概念

农产品初加工是指对农产品一次性的不涉及农产品内在成分改变的加工,即对收获的各种农新产品(包括纺织纤维原料)进行去籽、净化、分类、晒干、剥皮、沤软或大批包装以提供初级市场的服务活动,以及其他农新产品的初加工活动。包括轧棉花、羊毛去杂质、其他类似的纤维初加工等活动;其他与农新产品收获有关的初加工服务活动,包括对农新产品的净化、修整、晒干、剥皮、冷却或批量包装等加工处理等。

1.2 农产品初加工的重要意义

提高我国农产品初加工的质量和规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广大农民和市民的生活质量所需。

农产品合理地初加工,能减少农产品浪费。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由于储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方法落后、设施简陋,绝大部分农产品都是以初级产品方式销售,导致浪费严重。例如,生鲜果蔬从生产到运输,到批发市场,再到零售,每个环节都有损耗。生姜、大蒜等耐贮存产品储存1年价格可翻番。但由于条件和工艺落后,储存损耗高达40%一50%。

农产品合理地初加工,能提高农产品质量。一些菜贩子为了减少损耗违规使用保鲜剂,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严重隐患。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农产品储藏、保鲜和加工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用于采收前田间生产的费用仅占3O%,其余70%的资金都用在采收后的环节,生鲜果蔬产后损耗控制在1. 7%~5%之间。粮食损耗低于1%。

据专家测算,如果搞好农产品初加工,我国主产区玉米损耗可降到4% , 马铃薯损耗可降到6% ,水果、蔬菜损耗可降到4%,这相当于增加了1亿亩耕地。所以,农产品合理地初加工,不仅能大大减少浪费、提高质量,而且能均衡上市、稳定价格,增加有效供给。

2 农产品初加工的现状及问题

2.1 农产品初加工的现状

我国农产品初加工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结构调整、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农产品初加工总量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加速集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农产品生产超级大国,但却远不是强国,无论从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农民收入角度,还是从世界食品贸易地位角度来衡量,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

2.2 农产品初加工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同质化现象严重,重引进不重创新,重模仿不重开发,产业高端主体技术与装备仍依靠进口,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程度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普遍落后15~20年。

2.3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落后

在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环节,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小企业加工设施简陋,工艺落后,产后损失大,质量安全隐患突出,缺少现代化装备,受技术和装备水平的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物耗、能耗、水耗相对较高,资源利用率低,节能减排压力大。据测算,我国农户粮食、果蔬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和10-20%,远高于发达国家1%和5%的水平。

3 解决农产品初加工问题的建议

3.1 借鉴国外经验,促进科技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活力之源。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企业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内在动力,才能发展和壮大企业。 要保持企业的领先、年轻的形象,必须将农产品初加工的自主创新作为农产品加工经营的重心。创新是产品线的横向延伸,包括产品中低高端的延伸,结合消费者需求进行功能细分等。由于高科技含量而具有高质量和高产品附加值,给企业带来高竞争力和高利润。国外成功品牌都十分重视品牌忠诚的培养,我国企业要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重视品牌忠诚的培养。农产品初加工发展的关键是以顾客为中心,为顾客创造价值。

3.2 农产品初加工标准化、规格化

标准化是指对各规格产品控制品质的尺度,规格化是指由政府或权威组织对农产品的用途、档次、特性进行分类。逐步实现加工质量标准化,原料规格化,品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运营一体化,这是农产品初加工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规格标准有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其中安全卫生标准只是这些要求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其他质量标准等。因此,农产品标准化初加工也是把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需要。经过这样的转变,农产品才能很好地和现代市场接轨,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才能为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刘北辰.如何减少粮食产后损失[J].中国粮食经济,2009(3): 61. cv.

上一篇: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加强 下一篇:探索园林艺术与公共艺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