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时间:2022-04-27 08:57:17

浅析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反馈信息,提出了拓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渠道的措施与对策,以期解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窄、就业率低等问题,从而为最终做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对策

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与学校的未来息息相关。同时,就业工作又事关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未来,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高度关注。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连续进行几年的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由于自身条件、专业局限性较大,目前较其他专业更加严峻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一、限制办学规模,减少就业压力

教育部相关部门应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加大审查力度,对各高校设置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合格评估,采取优胜劣汰机制。对不具备办学条件或办学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应取消其办学资格;控制和停办一些地区设置重复、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偏低的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不再审批新的学校设置体育教育专业。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限制办学规模,缓解供需矛盾,减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就业岗位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伴随国家经济条件和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社会的“文明病”已经开始危及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给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与此同时,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认可,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期望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达到健身、长寿的目的。但是,这些活动大多数是由街道、社区的体育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锻炼的科学性,亟需一大批经过专业训练的体育指导员指导大众的体育运动,这无疑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的就业岗位。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种体育锻炼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应根据各地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在管理、师资、教学、科研、场地、器材、设施等方面优势,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多学习和掌握一些健身、娱乐、康复和生活体育方向的知识和技能,为成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员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有关政府部门,特别是街道、社区办事处应高度重视全民健身活动,配备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有计划地、有组织地、科学地开展和指导全民健身活动,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机会。

三、挖掘就业空间,拓宽就业渠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和进步,体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体育产业和体育服务行业等发展较快,产生了许多相关的就业岗位,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能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在专业与岗位之间寻找更多的结合点,做到既能就业,又能实现专业理想。

四、转变就业观念,到西部去工作

毕业生应正确判断自身所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改变自己的择业观念,不能好高骛远,盲目追随。理性而又客观地评价对自身条件,科学地进行就业定位,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合理地降低就业的期望值。选择到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去工作,或许更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五、加大信息沟通力度,加强就业指导

畅通的就业信息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高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主动出击,努力开拓就业市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相关单位的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去实践和面试,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应切实做好毕业生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课程应贯穿高校教育的始终,对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与总结,针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做出动态分析与预测,向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指导和用人单位信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市场需求,明确求职方向,减少求职的盲目性,缩短求职时间。

六、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院校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学科与术科、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学院的专业结构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变化相应较少,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因此,在抓紧体育学院学科结构调整的同时,更需要增加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潮流的课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加快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以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实现体育教育专业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化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但掌握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精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转变,有利于提高择业和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孙成武、刘万芳高等学校应如何面对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J]辽宁教育研究,2003 (4 )

[2]赵祥伦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 (3)

[3]郑建岳,杨水明浙江省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12)

[4]刘丙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

[5]陈朝辉浅析影响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因素[J]考试周刊,2008(52)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上一篇: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例的思想教育要素分析 下一篇:二战日本情报工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