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孟村县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促进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10-01 01:29:41

浅析孟村县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促进的对策建议

摘 要:孟村县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促进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从根本上帮助这个群体,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升其自身就业能力,这是治本之道。本文就促进孟村县困难人员就业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就业促进;就业困难;对策建议

1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扶持制度

我国在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还不够健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1 法律扶持。作为地方政府,孟村县没有立法权。因此按照党中央治国总体要求,孟村县应当在实际执行中灵活地运用促进就业的基本原则和各项规定,适时提供专门有效的司法救助,通过法律形式为他们创造就业的平台,用法治来促进其就业。

1.2 政策扶持。就业问题不是孤立的,要解决就业矛盾,就要从宏观经济决策的多角度总体上把握,通过产业政策和地区开发政策等克服结构性失业。要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孟村县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进一步提高就业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把就业任务分解落实到政府制定的投资、金融、外贸和教育等各项经济和社会政策中去,形成一个实施充分就业的综合政策体系。

此外,孟村县政府还应该做到:一是用足政策,继续发挥失业保险预警防线前移的作用,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失业人员的产生;二是用活政策,千方百计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尽可能将各类就业困难情况列入享受政策的范围;三是用好政策。确保对就业困难人员从就业指导、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有专人负责指导。

2 加大经济调整力度,积极创造就业岗位

经济学家樊刚指出,我国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到底要从“创造就业”这个根本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各方面的经济政策。

2.1 促进非正规就业的发展,拓宽就业空间。目前非正规部门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孟村县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关注非正规部门在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中的作用,采取加强立法保护、提供必要财政支持和就业援助、高度重视并保护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劳动管理的法规政策,规范非正规就业的劳动关系、创造健康舆论等积极措施为非正规部门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2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根据国际共识,第三产业越发达,越能吸收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出的过剩劳动力,同时,就业弹性最大的第三产业,大多数对从业者的要求不高,这也有利于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再就业。例如,开发国外称为非市场行为的“就业创造计划”的公共部门就业岗位,即在公共或准公共部门提供相对短期的工作岗位。孟村县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城市环卫保洁,城市绿化,治安联防等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开发,都值得政府大力支持。同时,中小企业成为就业困难人员不错的选择。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性大,进入出市场容易,就业困难人员也可以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而进入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行列,为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增添新的就业机会。

2.3 发展社区就业,增加就业机会。具有门槛低、投入少、成本低、需求大、形式活、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多层次性和高弹性的社区就业,极其适合较易封闭在家中且技能相对不高的城市就业困难人员。孟村县随着经济发展,对家政服务业的需求逐年加大,为发展社区就业提供了很大可能。

3 建立健全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由于就业困难人员状况复杂的构成,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也应有层次性、多样性和针对性。

3.1 扩大覆盖范围。孟村县要着力对社会保障制度中对就业困难人员的不合理、不公正、不平衡的因素进行持续关注和调研,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保障的范围,从制度上防止城市就业困难人员的继续产生和扩大。另外,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等因素及时调整低保等帮扶就困政策,给予切实可行的政策扶持。

3.2 动员社会力量。从长远来看,政府应该建立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即政府通过调动企业、个人、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来提供保障。

3.3 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保障制度。就业困难人员保障制度,是以政策的形式针对就业困难人员促就业提供各项社会保险、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创业补贴、岗位补贴等帮扶措施。

4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政府就业资源应向就业困难人员倾斜。就业服务是政府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

4.1 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劳动力,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统筹城乡。打破壁垒,消除一切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障碍,建立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改革原有户籍管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等劳动关系制度,尊重法律许可的范围里企业选人、用人和辞退的权力,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削弱或取消政府对企业用人制度的自干预,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4.2 完善就业联动服务体系,畅通就业信息和渠道。要发展城乡开放、运作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职业介绍等中介服务组织,继续增加对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市场监督管理的公共投入,建立劳动力市场场所和公共设施,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积极做好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和工作制度,建立联网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库,实现计算机管理网络化运作和岗位动态对接。特别是专门开展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专一”扶持,结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的就业指导。

4.3 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增加职业技能培训,变“输血”为“造血”,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岗位变换的能力。要适应市场需求,开展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技能培训,适当情况下政府可根据自身需求和财政收入开发一些企业派遣岗位,使愿意参加技能培训的就业困难人员获得实际操作机会,也促使企业能够近距离接触就业困难人员,消除双方歧视。对于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部分人员,可以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过组织专场招聘会、建立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开展“一对一”帮扶。

4.4 加大灵活就业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孟村县可以把灵活就业的发展纳入到总体就业发展规划中,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要在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方面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简化手续,结合灵活就业方式特点,抓紧制定配套办法,实行“低门槛、广覆盖、低待遇”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引导劳动者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大力向社会公开征集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供创业人员选择,不断增强创业项目承载能力。

5 加大宣传力度,促进观念转变

受传统文化、计划经济影响,孟村县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自我观念偏差和外界歧视双重压力。因此,要从根本上激发其就业动力,就要从舆论宣传入手,消除社会、就业困难人员自身、企业等落后观念。

5.1 完善政治参与,强化服务意识。我国是强势政府,人治理念根深蒂固,对就业困难人员倾向于基本生活救助,而这一群体大多处于社会底层,生存压力巨大,没有能力也没有途径参与政治生活,双方观点的同步性致使我国就业困难人员的救助体系呈现保姆式状态,就业形势无法形成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切实加强服务型政府意识,要了解所服务对象的利益所在、需求所指,这就要求疏通城市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倾听他们的声音,使其不至被强势群体的声音淹没,让“为人民服务”意识渗入到政府工作人员心中;另一方面要广开言路,保障民众的政治参与权。同时发挥新闻传媒的外部监督作用,营造有助于保护就业困难人员合法权益的舆论氛围和监督机制、支持就业困难人员知道并敢于争取其合法权益和政府重视并善于维护其合法权益,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2 树立新观念,摆正好心态。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应该及时促使这一群体转变思想,克服依赖,及时调整心态,不等不靠,自强自立,树立市场竞争就业观念,促使本组应及时转变思想,克服依赖,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树立竞争观念,在就业市场上,自我主动寻求技能提升,参与社会竞争,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就业困难人员促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孟村县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涵盖内容较为宽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促进其就业是一项非常艰巨的、长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和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王谦.城乡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

[2]刘锦城.社会保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

上一篇:关于池莉小说真实地标书写影响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人文计算环境下的楼钥近体诗创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