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与语文教学问题分析

时间:2022-04-27 06:28:19

课堂观察与语文教学问题分析

摘 要: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例,引入课堂观察。

关键词:课堂导入;观察;问题

“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笔者在此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例,主要从课堂导入和课堂环节谈谈自己浅显的一点关于课堂观察的认识,供同行参考指正。

一、课堂导入的观察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湖”字,问学生能够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想到了“水”。然后教师又在湖前面加了一个“仙”字,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出神仙美景等一些意象。运用这种方法依次导出课题“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这个课题,同时,教师还注意了“逝”与“失”的区别。本人认为教师的这种设计别具匠心,符合美丽的仙湖从此消逝了这样一种情感的过渡,既揭示了课题,又不得不让人产生探究其原因的兴趣。

虽然设计得很好,但尚没有达到更好的效果,使人不得不或多或少地扼腕叹息!

二、课堂环节的观察

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本人粗略地罗列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同仁商酌。

1.“就是你!”

在这里我主要说的是教师要练就在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本领,甚至通过每个学生的表情来判断学生的心理活动。那么,教师让本来积极发言已经站起来了的学生坐下,而让没有站起来的学生发言,是不是对先前的学生心理上造成了伤害呢,或者至少对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程度的挫伤。

2.在课堂导入时是否隐去多媒体所展示的课题

教师在揭示课题时,已经在多媒体上展示了课题,试想对于已经让学生在第一时间通过视觉捕获到的知识点,然后再用其他的方式来说明,其引起注意的程度又有多少呢?

3.在“逝”的分析上深度不够,应有悲伤,甚至悲痛情感的揭示,以此来奠定学生学习本文的情感基调。

4.教师不时打断学生的发言

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没有回答完就急于打断学生的回答。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具体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点,包括学生回答问题。因此,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要用心聆听,记取学生发言的内容,然后等学生回答完毕后予以评价,不要没有等学生说完就急于补充,甚至对学生所陈述的观点置若罔闻,这些都是我们比较常见的现象,应予以重视。

5.教师的课堂提问过于空泛

基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把握只是停留在浅显的层面。所以在课堂中就出现了过多的提问,有些问题显得空乏,没有具体内容,这也是我们所要注意的问题。

6.教师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

大概统计了一下,教师在上课时前后有五次看手表,从这个动作中,本人臆断教师心中始终在关注时间够不够的问题,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难免会分心,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本人认为要用心去估计,而不是看表,何况看表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这节课笔者认为,教师对于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要在教师精心研读教材之后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的问题,也包括课堂中在问题设计之下的各种可预见情况处理。合作探究是在问题指引下的学习方式,一定要让学生在小组中明确要探究什么,如何探究,并且要达成怎样的共识。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萨木于孜乡艾西热普小学)

上一篇: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 下一篇:实施生生互动 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