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物理实验 催生有效教学

时间:2022-05-20 03:54:17

改进物理实验 催生有效教学

摘 要:教师要改进物理实验,使之新奇有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问题的积极主动性;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多借身边之物创新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多项实验合理安排,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彼此补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有效

旧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严重地阻碍了物理素质教育的发展。几年来笔者致力于探究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个人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供交流参考。

一、改进物理实验,使之新奇有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做好物理实验,是完成物理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但有的实验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因而我对每个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前提下,做一些巧妙的改进,使它更加生动有趣。如,在演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时,我做了沸水煮游鱼的实验,学生看到水在剧烈地沸腾,鱼在悠闲地游来游去,极大地激发了好奇心与探究问题的积极主动性。为满足学生的愿望,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吸收部分学生参加做演示实验,从而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为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不但培养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强、探究主动的骨干,而且学生教学生显得更加亲近、自然,更能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效果更突出。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往的实验教学,教师总是讲明实验目的、步骤、方法、所用仪器,最后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发给学生实验报告单,让学生填写,整个过程学生很少动手做、动脑分析,效果较差。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性实验越来越被人重视。其一般流程如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并进行实验―记录现象、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交流评估。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性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因而无论是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我总是将它们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以便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动手动脑,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在探究“声音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我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本,通过小组间学生的交流合作设计出方案,并完成实验,同时提出下列问题:(1)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比较音叉的振幅?(2)这个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3)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来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学生不但完成了本实验并设计出几种新的探究方案,而且学到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转换法”,通过观察乒乓球弹起的振幅来推测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幅。因此,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上,还要使学生根据所做实验创造性地探求新的科学方法。

三、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多借身边之物创新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我们平时熟视无睹的自然现象,往往都蕴含着一定的物理知识。如,人在水中游泳、钢笔吸墨水、敲鼓发声、运动鞋底子上有花纹等。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能适时地引入学生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品进行实验,比用实验室器材做实验显得更自然亲切。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更能使学生明白实验就在身边,物理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今后的生活必须努力学好这门科学,从而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如,用塑料尺探究声调与频率的关系、用橡胶笔体与头发摩擦探究摩擦起电、通过开或关教室的门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甚至可用学生的身体做许多实验来探究问题。

四、多项实验合理安排,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彼此补充

物理实验教学分由课内到课外,由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到小制作、小发明等几个方面。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独地体现某个方面,而应该把这几个方面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总体功能。例如,《浮力》这一章的实验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学具:一小塑料桶水、几个质量相同而形状不同的木块和铝皮。课堂上我用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根据教学进程适时地提出问题。如,质量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铝皮在水中一定下沉吗?学生利用准备的实验器材边思考、边交流、边实验。在得出答案的同时,放在水杯中,熔解后,杯子中的水面会怎样改变?先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提出猜想,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确定正确答案。接着我又提出问题,这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认识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和兴趣。学完这一章之后,我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有关浮力的实例,并选取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有困难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突破口,得出答案。

这样做就把课内教学、课外生活实例探究、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做有机结合。学生既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又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真正做到边学边用、学以致用,更能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上只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一些简单的做法,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新课程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

上一篇:走进“有效教学”的别“有”洞天 下一篇:论“成功智力理论”在体育教学与评价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