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开发和集成轧制技术成果 做好技术转移与经营

时间:2022-04-27 03:36:38

深度开发和集成轧制技术成果 做好技术转移与经营

北京科大恒兴高技术有限公司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科技大学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前身是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_心,由该中心转制建成。公司对于技术转移及服务工作的经营理念是:致力于深度开发集成高教率、高效益、高效能的先进的轧制技术成果,通过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窗口和纽带作用,以工程化的形式向全行业转移和推广,为调整钢材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进行技术服务,为提高轧钢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做贡献。

技术转移及服务工作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技术开发和推广的良性机制,使得科研开发工作不能面向市场。一方面是缺少展示科研成果的开放性窗口和通畅的渠道,另一方面是对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开发和技术集成力度不够,影响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进程和速度。许多研究成果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没有充分发挥效益。针对这个问题,国家计委经过多年的酝酿,决定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部分国内贷款,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建立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从体制上解决科技成果的技术集成和转化问题。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就是根据国家计委的这一精神,在国家计委、原冶金部和教育部的领导下成立的行业技术中心。中心于2D06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建设,获450万美元的世界银行贷款,依托单位为北京科技大学。国家计委在批准建设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时,要求中心向有限责任公司转化。因此,北京科技大学于2000年8月,在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科大恒兴高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成立至今,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自主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为根本。加强市场意识、工程意识和服务意识,在轧钢自动化、控轧控冷成套技术与装备、钢材的品种开发与性能优化、冶金企业生产一体化管理系统开发、轧钢成套技术装备开发、钢材表面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公司于2004年取得西门子高级系统集成商认证,2005年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的主要经营场所为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科技楼,共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经营手段为:将科研单位的技术成果进行深度开发和工程化研究,以技术集成的形式在行业内转移和推广;跟踪国外市场,消化、吸收、创新先进技术,为提高轧钢技术装备和工艺流程的国产化与现代化水平做贡献为企业技术咨询及高级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质服务。经费来源为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之初世界银行的450万美元货款、企业的技术开发费与技术服务费、成套设备的销售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等。主要合作伙伴为冶金行业内的科研院所、钢铁企业、设计院及设备制造商等,包括:中国钢研集团(原钢铁研究总院和冶金部自动化院)、东北大学、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等。主要客户为国内的大型钢铁企业。包括宝钢、武钢、鞍钢、首钢、唐钢、邯钢、济钢、莱钢、重钢、日钢等。

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模式,完善了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在工程项目管理、人事财务管理、员工手册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公司在2005年通过了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近年来公司各类工程项目和科研服务均严格执行体系要求,保证了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不断承接同行业其他项目,在业内具有较高的认知度。

技术转移及服务的模式与管理方法

为了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充分挖掘、整合、转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技术成果,满足国内钢铁企业加速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参与世界竞争的要求,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北京科大恒兴高技术有限公司将集技术开发、技术集成、技术服务于一体,并在机构设置、人员结构、工作职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坚持与大型企业长期合作,实现“双赢”局面

公司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国内众多的钢铁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已为企业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同时公司也积累了技术开发与技术转移的丰富经验,并且在技术转移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收益,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充分整合校内资源,架设校企合作的桥梁

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在冶金、材料、机械等学科具有非常强的科研实力。但是长期以来,学校各个学院及科研机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科研资源分散,各个学科及学术带头人之间“壁垒”坚固,很难形成多学科合作研究,集中全校资源来做一些大的项目。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后,从学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冶金工程学院等各个学院抽调了大量的人才,并且购置或整合了大批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校创建了一个多学科汇集、产学研协作的基地,成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公司成立至今,承担了大量企业大型的项目,一些项目的经费超过1亿元,这是以前学校任何一家二级单位或实体所没有的。

走技术集成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道路

长期以来,中国在引进国外技术时一直在走“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局面,其实质就在于中国没有解决核心技术自主开发的问题,只能一再依赖于国外。公司从成立之时就定下了核心技术自主开发的发展思路,公司所研发或转移的各项技术,如轧钢自动化、控轧控冷成套技术、钢材的品种开发与性能优化、冶金企业生产一体化管理系统、钢材表面检测技术等等,其核心部分,包括软件、模型、算法等都是自主开发完成,具有全部知识产权。但是,由于公司需要面向企业完成大型的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一些技术集成的项目,项目中涉及到的每一个模块都可能全部由本公司自主完成。因此,在开发项目过程中,就必须解决哪些方面可以集成国外的技术,哪些方面需要自主完成。如本公司为莱芜钢铁集团公司和日照钢铁集团公司等大型钢铁企业开发的热轧自动化项目,就采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的方式,项目中用到的PLC和TDC都由西门子公司提供,但是自动化控制模型和钢材品种开发工艺等都是本公司自主完成。这样,这些热轧自动化项目不仅能够保证完成进度和质量,而且控制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风险与投资,与国外项目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技术转移及服务的业绩

公司成立至今,在轧钢自动化、控轧控冷成套技术与装备、钢材的品种开发与性能优化、冶金企业生产一体化管理系统开发、轧钢成套技术装备开发、钢材表面检测技术与装备开发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转移与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热连轧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一种大型复杂控制系统,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线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在宽带钢热连轧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新建或改造上多采用以下两种形式:一是硬件和软件系统全部由国外供货并调试,二是采用进口硬件系

统,部分软件由国内完成,但其中的核心软件如L2数学模型系统、板形系统、质量控制系统(AGC、AWC、AJC等)从国外引进并由国外人员完成现场调试。上述两种形式都存在着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不公开,不利于系统的后期升级和维护,不能满足钢厂再发展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公司集中多年研究成果,开发出全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宽带钢热连轧自动化控制系统,其特色在于从L1~L3(MES)级全部使用自主开发的管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控制程序,所形成的技术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宽带钢热连轧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全自动轧钢,加快了生产节奏,生产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有了显著提高,对保证生产顺产和降低成本的贡献是十分明显的;在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另外,用自主研制开发的系统取代进口系统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外汇,也为企业减少工程投资。

公司自主开发的板形控制技术在鞍钢1700ASP生产线开发并应用成功后,又成功推广移植至鞍钢2150ASP、济钢1700ASP、莱钢1500热连轧、日钢1580热连轧等热连轧生产线,该项技术前3年给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达6154.8万元。

机构未来的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科研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紧密结合,推动钢铁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和转移,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向国内转移,公司将在以下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与尝试。并购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强化公司的技术集成

鉴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大多存在不完善、不成熟、单元化、缺乏可靠的技术经济分析、无法形成成套工业化技术,从而削弱了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高新技术的信心等弊端。北京科技大学准备将学校所属的设计研究院并入到本公司,在机制上为研究与设计、工艺与工程的有机结合开辟了道路。北京科技大学所属的设计研究院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中唯一一家钢铁设计研究院,其特点在于集开发研究、工程设计、技术集成于一身,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开发型工程设计队伍,具有冶金方面的甲级设计资质。公司并购设计研究院不仅解决了在承担冶金工程项目的资质问题,而且可以利用设计研究院在工程开发以及项目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为降低技术转移的风险,加快技术转移的速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强中试基地建设,解决技术转移中的“放大”瓶颈

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传统工业和新兴高技术领域,在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均应遵循“小试”、“中试”、“工业化”逐步放大的发展规律,违反这个规律或没有科学可靠的“中试”环节,就无法得到正确的放大设计依据、可靠的经济分析数据,要完成技术集成、技术转移则失败多于成功。从技术角度看,这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本公司将在现有的轧钢试验车间基础上建立“中试基地”,以克服上述弊端,结合目前已有的大型冷轧和热轧试验线,可以完成涉及冶金和轧钢方面新技术开发所需要的试验平台。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为国外先进技术在国内钢铁企业的转

移提供服务与支持

多年来,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钢铁企业的装备水平也在逐渐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中国已经由一个钢铁大国逐步向钢铁强国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与国外的合作交流非常重要,国内的钢铁企业迫切需要引进和消化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但在引进和消化国外技术时,会由于一些国际惯例或“中国特色”等问题,造成了国外技术在国内使用时“水土不服”的现象,甚至引发一些国际争端。本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公司与学校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通过与国外的广泛接触,对国外技术进行充分消化吸收,甚至可以将一些国外技术在公司的中试基地进行示范性的应用。再结合国内生产线的特点向国内企业进行推广。同时,在推广国外技术的过程中,为国内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与国外联络的中介。这样。就能减少国内企业在引进和消化国外技术时的风险,也能使国外技术尽快为国内所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完善各方面的制度,加强竞争与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技术转移业务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员工激励制度等制度,通过竞聘上岗、择优录取等手段选拔人才。同时,对公司现在的办公大楼(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楼)进行整体装修,改善办公条件,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司还将通过提高员工待遇、福利等措施吸引人才,为人才的引进创造条件。

公司将在三年之内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每年技术转移项目的签约数量和成交数量在30项以上,合同成交额或技术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营业性收入在1亿元以上,技术性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利税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每年的重大技术转移成交项目5项以上,举办大型技术交易活动数量或科技计划项目成果成功转移数量1项以上。公司将成为冶金行业集技术研发、技术集成、技术转移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做贡献。

上一篇:把握光纤偏振脉搏 下一篇:充分发挥资产经营公司职能 保障高校科技产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