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案编写中的创新

时间:2022-04-27 02:50:51

浅谈教案编写中的创新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通常又叫课时计划。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 编写教案存在的问题

1.追求形式,浪费时间

长期以来,各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编写教案要求过细过死,导致广大教师在制度约束下,陷入“教案八股”的编写之中。有的学校用旧标准定期对教师教案进行检查、评比,有的甚至将教师撰写教案与年度考核、评优、晋级或有关福利待遇挂钩,所以,有些教师无用的教案恰是领导的旧思想,旧的管理方法逼出来的是学校管理者误导的结果。就如教师说得:“我们现在的学校给教师的‘自由’实在太少了,时时追求统一,样样要求统一,时不时面临‘下岗’的威胁,谈论什么教育创新?许多很有才气的师范生从教后起初如初生之犊般虎虎有生气,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给学校带来一股清新之气。但是要不了三五年,他们就变了,变得循规蹈矩。”据有关资料显示,教研人员对教师备课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备课过程中,有的教师工作量相对而言比较大,要把工作搞好,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上课、辅导、批改作业、管理教育学生几乎占用了全部工作时间,备课写教案则被挤到晚上加班加点。由于他们缺少读书学习、扩展视野、给自己充电的时间,又不能静下心来用整块时间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自然有创见性有个性特点的教案就很难产生。对教师编写教案要求过多过细,而教师只有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或者叫抄教案,应付主管部门检查。

2.视野狭窄,缺少创新

教师编写教案“八股式”模式,一是缺少创新。除了管理上的误导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视野狭窄、信息闭塞。相当多教师备课,尤其农村中小学教师,手头只有一本教科书,一本课程标准,一本教学参考书。有的学校教师甚至手里仅有一本教科书,其他什么也没有,各种教学资料奇缺,学科专业杂志基本没有看见过。外出学习的机会没有或很少。而业务钻研不够,知识结构陈旧,学科水平低,教研只搞些形式,教师没有充电、没有吸收,机械重复原有的教案,观念陈旧、知识没有更新,导致编写教案缺少创新能力。尤其有些缺少骨干教师的群体都在低水平中重复,是近亲繁殖。因此,很难从旧的教案编写模式中跳出来。考评时,往往凭着书写工整、结构完整、环节清楚、字数多少、板书设计、教学随笔数量等来评定教案的优劣。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这样本质的东西,往往被忽略,有个性的教案往往得不到公正的肯定和倡导,“逼迫”教师随“大流”,不敢站到课改的前沿,久而久之教师的教案就还原成管理者的意识上来,迎合理管者的要求。二是注重格式。目标、重难点、提问、板书、课时、教具等均作统一要求。不考虑教师的个性、教学经验与能力、学科的差异、内容的侧重,不顾教师班级的实际情况,追求统一的检查与评定,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的发挥,导致了教案形式上的“八股”,使本来很严肃、很有创意的编写变成抄写,丧失了教案设计的意义。三是注重详案。检查者只关注教案本身编写的页数、书写工整程度、环节结构完整程度。而不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结合,不与教学过程结合,不与教学效果结合,教案设计的合理性与操作性缺乏深入细致的检查。

二、 教案编写创新的要求

1.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多年来,我们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气氛有些沉闷,其他原因固然有,但注重推崇名家、盲目照搬名家,而忽略对每个教师自身优势、教学特点的研究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教师思想上观念上必须有所突破与创新,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装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部分教师在课改当中教案没有创新,还未能跳出“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的思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旧模式,与其说是方法技巧的落后,不如说是教育思想陈腐,教学观念落后。编写教案,应该推荐一些好的教学模式,号召教师认真学习吸收,但不能用一种教学模式机械地去要求老师,束缚他们的教学个性。因此,可以说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备课方法应先改革备课思想。

2.由静态向动态备课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基本上是教师按着“我教你学”思路来编写教案,教学过程完全是由教师控制的。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是可控制的。它是静态的、单一的、细致的、单向的,每一个环节,活动内容、时间、学生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进行设计。新课程教学设计应“以学定教”。像裁剪师为每个人“量体定衣”一样。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绝不等同于过去的“教案”。教学设计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始终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中进行的。唯其如此,教学设计不应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设计,只能做大体轮廓上的描述,应为学生留下更多空间,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完善。

原先很多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常会照抄名师教案,没有照顾学生实际,学生思路跟不上就生拉硬拽,将学生绳之以“案”。学生和教师都成了教案的“奴隶”。现在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灵活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实际上学生的思路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线索,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前进。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现在应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陪着学生走向知识。

3.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

传统的备课是一种封闭式备课,教师往往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备的教案,讲的是自己知道的,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独自钻研教材,选择自己熟悉的教法。十几年、几十年备课上课全凭自己经验,这是一种老牛拉磨式的磨道循环。

如今新课程实施,备课应是开放式,备课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备课不仅备课内还要备课外;不仅备教材还要备教材之外,如:图书、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网络、戏剧等,另外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新闻、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

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就是课程改革。备课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每一次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旧的教学方案否定与创新。教学设计推陈出新就是教学改革,因此时下教师备课应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概括起来新课程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备课内容的开放性②备课方法的多变性③备课过程的反思性④教学设计的创新性

三、 教案编写创新的做法

1.依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

目前,学校多数教师兼任着两门以上的学科,教师教学任务之重可想而知,为了适当地减轻教师编写教案的负担。教案编写中认为,教案要求应当因人制宜,因师而异。对于新教师应提倡写详案。因为他们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学过程的设计操作、课堂的调控、教学的应变和驾驭能力等方面缺乏经验,需要较详细的教案作参照,以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对于骨干教师可以写轮廓式的简案,详略得当,提纲挈领,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进而写出个性化的教案。对于老教师的教案要求就可以更灵活些,教学过程中流程设计方面可以更简略,但对于练习题的设计要求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与开放性,以便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巩因与应用。这样,可以留有更多的时间让教师们去进行一些有价值的研究。

2.借鉴网络资源,改为自用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资源共享已经成为现实。我们知道在网络上有许多优秀教案,这些优秀的教案应作为我们教学的好帮手,为平时教学服务。对于网络上教案可用的尽量要用,先将这些优秀教案下载下来,然后再根据学校教学设备、学生学情、自己教学的风格和特点做必要地修改与补充,使之更具有操作性与有效性。能这样,又何必浪费时间去抄袭教案呢?如果我们将宝贵的时间用于备课组集体研究如何使用这些现成网络资源,共享这些现成的资源,效果岂不更好?

3.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协作

为了减轻教师在编写教案上负担,备课组可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把各个单元的具体任务分解到每一个教师,规定他们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所负责的编写教案任务,并交给备课组组长,再由组长修改整理形成初步预案,复印颁发同年段同学科的任课教师。要求每位教师对他人编写预案要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缺点与不足,并对初步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以便在集体备课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共同修改、充实、完善预案,最后再形成统一的母案。使用时要求教师对母案进行必要的修改,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教案。并在自已的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每个人的认识都有了新的提高,每个人都知道网络上有许多教案,是我们平时教学的好帮手。但有的教师直接在网络上进行下载并打印出来,不做任何修改与补充,应付上级的教案检查与评价。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优秀教案不必进行修改。”这些教师投机取巧的现象,自然养成惰性恶习,这是坚决反对的。

上一篇:谈趣味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语文教学激活思维 训练学生写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