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程序与方法

时间:2022-04-27 01:07:13

浅谈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程序与方法

摘要: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抓好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督检验,就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和控制。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取样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任何一项建筑成品中,用于建筑材料的投资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建筑材料的品种,质量与规格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决定着工程的坚固、耐久、适用、美观和经济性。有些建筑材料因长期承受风吹、日晒、雨淋、磨损、腐蚀等,性能可能会逐渐变化。因此,对进入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质量控制活动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

1.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涵义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的质量特性能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要求,最终满足业主需要。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标准化管理部门指导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站或相关部门,按有关试验检测规程,技术规定,对建筑构件,制品及现场所用的有关建筑材料,设备的质量进行检验,然后将其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的活动,即称作建筑材料质量检测。

2.影响建筑材料质量因素分析

1)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对建筑材料要么就是供应不及时,要么就低价大量购进产生积压过多,或者堆放不规范、混堆、无标识,管理不当,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致使钢筋.水泥等工程材料长期承受风吹.日晒.雨淋.磨损.腐蚀等,性能会逐渐变化,缩短了材料的使用寿命。

2)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不能及时检测建筑材料,或者漏检建筑材料,例如水泥存放超3个月,劣质材料当作合格的材料使用,造成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

3)施工中,没有及时检测控制焊接后的钢筋就直接使用,但钢筋焊接(搭接)工艺水平低,以致影响了设计上使用的钢筋原材料力学性能,导致影响了工程质量。

4)没有到强度龄期的预制大梁.混凝土普通砖等半成品构件,在没有经过检测就直接使用,造成不必要的质量事故。

5)不能够运用价值原理,对材料质量.价格.运距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判断失误,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

3.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程序与方法

1)选定要检测的材料和检测的项目。

目前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在用于工程前都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测。所有进场检验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标准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各项试验指标都要符合有关规定。例如对于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材料之一的水泥,需要检测其物理和化学指标,物理指标检测包括: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凝结时间,水泥安定性,水泥胶砂强度,水泥细度。化学指标检测包括:不溶物的测定、烧失量的测定、三氧化硫的测定、氧化镁的测定、氯离子的测定、碱含量的测定。防水材料的检测项目应包括断裂拉伸强度、胶断伸长率、不透水性和低温弯折等。总之,材料检测试验项目的选定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

2)取样试样。

取样和制样都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检测人员应以“科学公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守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和程序,随机抽取试样。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取样方法。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取样要求,取样前设计好方案,然后按既定方案进行取样。

3)检测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控制。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中规定,试体成型时,环境温度应稳定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50%;试体拆模前,养护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应>90%;试体在水中养护的温度控制在2O℃±1℃。又如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等防水材料,其性能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进行拉伸试验时要求室温控制在23℃±2℃。

4)加荷速度的影响。

在正常温度情况下进行试验,若测试材料力学性能时加荷速度较快,试件的变形将滞后于加在其上的荷载,此时测出的强度值就会高于材料固有的强度。若在测试钢筋的屈服点时如果加荷速度较快,屈服点值会有所提高;此外,在测定水泥、混凝土、砖等试件的抗折,抗压性能时,加荷速度的快慢对测试的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应当严格按照材料的相关标准和操作规程操作试验机,加荷要连续均匀。

5) 正确处理检测试验数据

由于各种原因,在同一组试件的测定中,有时试验结果的离散性较大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有取舍的要求。例如在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中,当3个强度值中出现超出平均值±10% 的数据应予以剔除,计算其余数据的平均值。此外,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也都有各自的数据取舍方法。

4.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试件,过程存在虚假现象。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内部管理混乱,检测市场秩序处于无序状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人员业务素质低,检测技术水平低,内部缺少高层管理人才,缺乏技术措施。

5.完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措施

1)健全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工作制度。组织优秀检测人员,建立专业的建筑材料检测试验室,并设专门的质量负责人,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以确保质量检测工作的权威性得到有力的保证。

2)严格执行国家规范。业主.监理人员应保证承包商材料质量检测的频数满足相关规定;业主.监理人员应保证取样的随机性,为了以确保材料试验样本具有代表性,并按材料取样的程序,履行见证送检的责任 。

3)加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①认真查阅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熟悉文件对材料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商标的规定和要求。认增强市场经济意识,选择质量最好适用范围最广,价格最低的材料,以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②建筑材料进场时,要对材料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商标、生产编号或批号、型号、规格、生产日期进行检查。③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都必须事先审批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与工程无关或不合格的材料不能存放在施工现场;为了避免使用时造成混乱,便于追踪工程质量,所有进入现场的原材料在规格、型号、品种、编号上必须与提交的资料保持一致;必须分别堆放不同种类、不同品种、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批号的材料,并有专人管理。

7.结束语

总之,建筑材料的检测是确保工程使用材料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检测人员应严格遵照规程操作,注意检测试验的每个细节,努力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施川燕.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应注意的几个环节[J].中国建设信息,2009(2).

[2] 高璋生.建筑材料检测科学性准确性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建材,2008(6).

[3] 刘克芳,王宁.小议加荷速度对建筑材料检测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1)。

上一篇:隧道工程注浆施工技术探析 下一篇:农村水利建设与改革的形势、对策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