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时间:2022-04-26 09:36:34

试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摘 要:经济公益诉讼的产生是经济法律对现实社会需求作出的回应,也是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切实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利益的要求。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公益诉讼制度自身的缺陷,构建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有许多问题需要决。

关键词:社会公共利益;经济公益诉讼;必然性

2000年8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机构改革工作正式启动并进入具体实施阶段,这次改革的主要举措就是撤销经济审判庭,建立“大民事”审判格局。由于经济审判庭不复存在,使得经济法责任实现的司法途径变得异常狭小,引发了法学界尤其是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责任实现机制的进一步反思。针对经济法案件诉讼程序的空白,笔者对经济公益诉讼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完善建议。

一、构建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必然性分析

经济公益诉讼是指在社会经济公共利益可能或实际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特定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为维护社会经济利益对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权力机构、企业或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向法院提讼的制度。经济公益诉讼不可能被行政公益诉讼,也不可能通过民事公益诉讼来解决,因此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首先,构建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宪法理论基础。我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权力属于人民、保障公民权利、依法治国等。经济公益诉讼制度为这些原则的实现提供了切实的途径和司法保障。由于传统的诉讼理论对公共利益的保护较少,使损害的利益没有得到保护。因此,建立经济公益诉讼符合宪法的要求。

其次,构建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实体法理论基础。经济诉讼作为经济法的内部生命的表现有效地体现了经济法律法规所内含的强制约束力,维护了经济法的切实实施。

近年来,有关保护公共利益的案件越来越多,这些诉讼因其社会性和公共性,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比较突出的是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环境保护案件等有关公共利益的经济法案件。由于诉讼制度的不完善,合法的公共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传统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经济公益诉讼。

二、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及构建的障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法律诉讼理念对现实的束缚还很大,这使得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困难重重。而现实中,不法经营者却利用国家尚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诉讼机制这一漏洞,从事不正当竞争。国有资产的无端流失等现象都使得社会整体利益遭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这方面的实体法规范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救济机制,还很难保障社会整体利益。

分析我国目前的诉讼机制,不难发现要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必须要对我国现有的诉讼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现有的诉讼制度成为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障碍,笔者以为最突出的障碍有:

(一)当事人适格理论的限制

当事人适格,即我国所说的正当当事人,是指当事人就特定的诉讼,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成为原告或被告,即受本案判决约束的当事人。我国公益诉讼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传统当事人适格原则要求原告必须与本案具有直接利害关系。这使得使得在大量的社会公益遭受不法侵害时,社会组织和公民难以成为诉讼的主体。社会整体利益能享受到司法保护的机会十分渺茫,公益诉讼制度亦难以建立。

(二)经济法法律责任制度的缺失

对经济法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的相关规定不明确,特别是缺乏对经济调节主体(主要指政府)相关责任的规定。经济法贯彻着经济民主的理念,不能只将经营者规定为义务主体,也应将政府和其他经济调节管理主体的社会责任法定化,同时强制性地要求履行这些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制度的不完善使公益诉讼失去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有力保护手段,也妨碍了经济法可诉性的实现。

三、构建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设想

经济公益诉讼,是与经济法的“社会本位”这一特征相适应的,具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特性,与传统的诉讼制度有很大不同。然而,作为一种诉讼机制,它与传统的诉讼制度又不乏相似之处,因此对其构建的思路应当是在现有诉讼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突破和创新。

(一)突破当事人适格理论,放宽原告的资格

在经济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特别是在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侵害的情况下,仅依靠利害关系人来解决利益保护问题,有时是不充分的。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吸收我国民事法律中“为了维护死者的名誉允许社会其他人(主要是检察机关)提讼”的规定的优点,放宽原告资格,允许与社会公共利益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个体、社会团体和国家特设机关为维护公益提讼,以纠正公共性的违法行为,救济被侵害的公共利益。

(二)创新经济法的责任制度

经济法作为建立在民商法、行政法等传统法律部门基础之上的新兴法律部门,其法律责任制度的发展当然应建立在传统法律部门调整的基础之上。经济法的发展可以看出,在传统法律责任制度的基础上,经济法责任制度越来越表现出了独立发展的倾向。鉴于此,经济法责任应当归为独立的部门法责任,它主要包括经济责任或财产责任、经济行为责任、经济信誉责任和经济管理责任。在经济公益诉讼案件中,需要救济的损害和需要制裁的违法行为与一般的民事案件有很大不同,因而在法律责任制度上也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陈华丽,陈力.论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3).

[2]王伟娜.经济公益诉讼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1).

[3]陈鹏,刘源.构建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J].科学教育家,2008,(4).

[4]陈颖.论经济法责任的理论框架与制度构建[J].今日南国,2008,(3).

[5]李发展,高岩.试论建立经济公益诉讼的必要性[J].社科纵横,2006,(11).

[6]徐静.浅析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上一篇:浅谈对税收筹划的认识 下一篇:从过去\现在\未来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