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途径的探讨

时间:2022-04-26 06:29:45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途径的探讨

【摘要】 高职开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符合市场人才需求。但是部分高职培养模式存在一定不足,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高职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途径,期望可以为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高职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途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学校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开设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不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高职学校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弱等问题也较为突出。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一、高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1、对多媒体的综合性与渗透性认识不足。综合性是多媒体的突出特点。现代多媒体依托计算机,但是又区别于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从多媒体发展现状来看,多媒体技术呈现日益综合的特征,并且渗透到了诸如动漫、电影制作等领域。很多高职在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上,对多媒体的综合性和渗透性认识不足。甚至个别高职将多媒体专业等同于计算机专业,延续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多媒体的现代内涵,也不具有有关的操作技能,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2、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多媒体专业是一个重实践的专业。学生唯有通过不断的实际操作,才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操作技能,并且真正掌握有关知识。但是高职学校在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本末倒置情况,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多媒体实验课需要很多的专业软件,比如Dreamwaver、flash等。这些软件购置价格高,而且对计算机的运行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在当前高职学校普遍面临生源压力的情况下,很多高职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购置这些硬件和软件,影响了学生上机实践。

3、“市场导向型”教学落实不到位。“市场导向”是高职办学的基本方针。高职多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坚持“市场导向型”,在充分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的情况下,针对性的办学。但是一些高职多媒体专业的开设并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是一味的跟风,看到兄弟院校开设多媒体专业并取得成绩后,就一窝蜂开设多媒体专业,至于自身是否有合作企业、实习基地,自身是否适合开设多媒体专业等则没有认真、客观的分析。

二、高职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

1、培养理念:培养综合性、全方位人才。多媒体技术日益综合化,并且向多领域渗透。因此,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坚持“综合性”、“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理念。高职学校要充分掌握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多个行业的运用现状,根据多媒体的实际运用情况合理开设课程,让课程设置适合多媒体运用现实。要加大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研究,提高课程设置的前瞻性。要鼓励学生依照自身喜好、未来职业预期等,加强自我学习,丰富视野,掌握多门多媒体技术,提高未来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弱是高职多媒体技术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长期下去还会损害学校声誉,甚至给学校带来生存危机。高职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资金实力较强的高职,要加大专业机房建设力度,向学生免费开放或收取适当费用,鼓励学生上机操作。资金实力一般的高职,要采取“两条路”,通过“节源“自筹一部分建设资金,同时依靠向社会筹资、鼓励学生自带电脑等,增加学生上机操作时间。

3、市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校企合作,既可以降低高职办学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高职学校要加强相关企业的联系,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并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增强多媒体的操作技能,并且提前熟悉多媒体专业工作情况,为未来就业“预热”。要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实践基地”、“企业委托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导向”在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导向作用。

总之,高职学校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立足于“综合性”和“全方位”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强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多媒体技术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明廷福.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途径的探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5:236.

[2]潘玫玫.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0:18-22.

[3]赵恒,史梁.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96-97+107.

[4]陈晶晶. 高职院校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教书育人,2013,36:10-11.

上一篇:关于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后喻文化视域下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