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和谐共舞

时间:2022-04-26 05:06:19

让师生和谐共舞

探究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思想观念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意义重大。《新课程新理念与新课程的实施》中也提到了两个观点,一是新的学习观即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自主的参与者。学习不是简单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主动解释信息,获取知识。教学不是产品的传递过程,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第二次创造,自主理解就是创造。二是新的课堂观即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探究、展示的平台。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实在是误人子弟。探究性学习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展示的舞台。通过这个舞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思考,培养学生感知敏锐、创新思维的学习品质。通过这个舞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终身受用的本领。

一、教师要有清晰的“舞”的思路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思路。这个教学思路就是让教师和学生“舞”起来,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要有清晰的思路。对一节课来说,我的基本教学思路由三个步骤完成,但每节课都突显各自的特点,绝不整齐划一。这三个步骤是:第一,学生自主学习提纲;第二,合作探究学习问题;第三,课堂训练。具体的做法是:对于课本知识部分,放手让学生去学,教师只给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根据列出的提纲,课前让学生在组内讨论解决。但这还不够,学生的课前预习,只是初步了解一些内容,对重点问题的深层理解还需合作探究交流。学生理解和掌握得怎么样,需要通过课堂训练来检验。以上教学思路贯穿一个思想,那就是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能力。

二、教师要“舞”,要会“舞”

通过对学校教师教学实践过程的了解,我发现教师处理学案的办法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是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做题的时候,教师无所事事,听之任之,属于“放羊式”的教学。

二是把导学案发给学生,教师却又喧宾夺主,占据了学生的阅读教材和完成导学案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仍然很少,属于“灌输式”的教学。

三是形式繁多,有单个回答,有集体回答,有分组讨论,有板演,有阅读……学生参与很多,实则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走得很累,但不是真正参与,属于“旅游式”的教学。

凡此种种,都属于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合理,教师没有“舞”到地方,是“乱舞”。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舞”到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总之,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学生唱独角戏还是教师唱独角戏都是不成功的,该你唱你就唱,不该你唱你就不要硬唱。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位置不要变。学生和教师要“共舞”,“与生共舞”,其乐无穷。

三、教师要让学生“舞”,鼓励学生“舞”,引导学生“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同时也受到启发。“教学相长”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发问,往往有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何去面对去解决,也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学生提出的每个议题,教师都要认真倾听,并和蔼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决不强行下结论,更不能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当学生离题太远的问题时,教师要适当引导。

三是教师必须悉心呵护学生创新求异的需求,不能教条式地、机械式地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去评判学生,而应当积极培养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四是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不拘泥于现成结论,要大胆质疑、勤于思考。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舞”,要鼓励学生“舞”,要引导学生“舞”。

新课改任重而道远,每节课都有其特点,不要受制于某一模式,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设想,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动态,争取做到在每节课上师生都能够和谐共舞。

上一篇:再谈历史背景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