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26 03:48:25

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信息化管理已成为高职院校乃至整个教育界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以改善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率。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21-01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处理技术也日渐成熟,信息化管理已逐步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它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的校园,实现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化、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科学信息化,实现高职院校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校的科研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在信息化的今天,信息化管理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院校实现现代化教学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软硬件的配置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校工作效率也提高的较快,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实施的信息化管理。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随着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数量的逐渐增多,相应的管理信息量大大增加,对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高职院校现有的信息化管理对复杂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要求相应的需要提高。因此,如何揭示出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发展中的问题,为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各类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整体信息化水平,缩小东西方之间的差距等,是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学生等大量的信息数据难以处理,人们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也因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满足发展的需要。然而,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信息化管理观念落后,有待于更新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观念落后,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和管理信息化之间的区别,例如错误地认为通过信息化的系统完成信息的存储就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然而这却是管理信息化,是对信息进行管理的一种状态,并不是信息化管理。深刻认识快捷。准确的信息是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之处。

此外还有不少高职院校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仅仅满足于现在的管理信息化,一味的被动接受信息化给现有的教学和管理带来的方便,错误的认为信息化管理可有可无,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信息化管理人员能力有限,管理效率低

不少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人员缺少相应的信息技术、信息方法等基本信息知识,对有关技术和方法掌握不够,应用能力不足,在管理中遇到有关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运用信息观点进行分析和解决。此外,信息化管理人员在收集信息上也表现的能力不足,信息收集范围狭小,信息筛选能力差,大量的复杂信息处于无序状态,没有系统化、条理化的处理过程。信息化管理人员知识的匮乏,素质的偏低,能力的不足都导致了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低下。

(3)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作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信息化系统的作用不可忽视。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帮助,如今的信息化系统已经能够实现信息的储存、查询以及整合等功能,然而随着信息化的深入,高职院校的管理对获得的信息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已难以处理数据量大、复杂的信息,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庞大的信息数据量分析、处理能力不够,现有的高职院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基本的查询、整合等功能,但是对于海量信息的分析、处理相对显得比较乏力,不能够真正地实现对数据统计和分析,难以支持管理,分布范围偏窄。第二,缺乏预测与防范的功能,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难以对准确科学的预测出危机信息,功能不完善,难以把握主动权,只能被动存储和展示信息。

3.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 提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现代教育还比较的保守和滞后。我国的高职院校特别是领导阶层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意识到信息化管理对现代教育业的重要影响,将信息化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提高认识,更新信息化管理的观念,统一规划,配全相关的组织机构,从而使得信息化管理人员能够主动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和方法改善学校的管理工作,优化工作流程,科学的预测指导各阶段的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3.2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起信息化管理的政策制度,以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过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促进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在人员聘用和岗位设置方面,健全员工聘用制度,对应聘者的学历、管理素质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等严格把关,用人唯才,多引进高素质,技能强的人员,根据各岗位特点慎重用人;在考核方面,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科学评价,奖惩分明,使信息化管理透明化,有法可依。总之,高职院校应该从政策制度上尽可能的保证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空间,促进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

3.3 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完善,有利于对复杂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管理员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科学合理的进行预测与推断,提高管理水平,从被动变主动,管理效率增加。同时,还可以规范高职院校各个办公流程,对各部门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从整体上大幅度提高管理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投入,全方位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开发多种功能,完善子系统,以数据流的形式,借助网络在各角色间进行流转与共享。

3.4 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

信息化管理队伍在高职院校信息化规划、实施、管理等技术和智能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的主体。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

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对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具有较深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当注重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开展多种渠道,例如由经验丰富的老技术人员带领新技术人员,定期组织信息化管理人员去其他学校参观学习,经常参加信息化管理的培训课程等方式,帮助新信息化管理人员尽快了解业务,熟悉相关操作,提高整个信息化管理队伍的技能和实践能力,建立一支具有超强技术的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队伍。在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时,注重对管理人间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重点强调奉献精神,培养其服务意识。

4.总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学校和教育界的一项基础建设,它需要有高技术的管理人员、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基本的工作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设施,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统一规划调控,注重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实现信息化管理水平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文明,齐欢,论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

[2]侯虹,高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3]周增国,李春兰,庞有军,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建设原则[J],办公自动化,2008第8期

[4]李晓霞,构建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职业教育,2010年第27期

上一篇: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下一篇:浅谈电力线路流泥、流砂基础开挖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