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中的全面发展教育

时间:2022-04-26 01:24:43

数学课中的全面发展教育

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单纯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与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关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数学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中,教师对各环节的设想、要求以及教学计划的完成与教学目的的实现,都有赖于学生的积极主动的配合,有赖于师生间感情的融洽与心理的协调,同时也有赖于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情绪的控制。因此说,一个成功、优秀的老师应该利用课堂教学的良好时机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

一、引导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

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老师要不失时机的在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利用巧妙导入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升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一举两得。例如:在讲《圆》这一章时,如果你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了公元五世纪我国南北朝代有祖冲之为了求π的值历尽艰辛“亲量圭尺,躬察仅漏,目不毫厘,心穷筹策”,他所求的π值要比西方早出二千年,莫斯科大学建立了他的全身塑像,那么你的引入一定会打动学生心灵,你一定会从学生眼睛里看到他们求知的欲望在燃烧。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2.道德素质教育,利用课堂练习中的重要内容进行道德教育。例如:在讲三角形时,有一道题是利用三角形稳定性解答,我举了一个例子:一篇报道说清华附中三位中学生获得世界奥林匹克竞赛前三名,在给辅导老师感谢信中,用数学语言写了简单的几句话,使老师感动得掉下了眼泪。信中是这样写到:祝老师的身体象“”;老师的财富象“黄金分割”;祝老师的生命象“π”。课堂哗然;吸引了学生,培养了道德素质。

从数学角度去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在《比的意义》一课中我就利用了我国男女比例失调的数据“我国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新生儿中,男女人数的比为119.2:100”人均森林拥有面积与澳大利亚人均拥有面积的比是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思考一些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素质。数学本身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十分必要,有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使学生了解数学、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例如在讲《有理数》这一课时讲“正整数”,几万年前,原始人对“数”已开始有了朦胧的认识,最初产生“数”的概念是有和无,例如:今天去狩猎,可能打到野兽,也可能一无所获。这就是有、无这两个概念产生的实际基础。要把猎取的野兽分配给大家,这里存在着野兽集合与人的集合之间的“对应”。为了实际需要,人类开始运用原始的计数方式。在我国有“结绳计数”的传说,这样在人类生活实践中认识了“自然数”,即l、2、3……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关注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学科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探究的心理准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以心换心,消除疑惧心理,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承受压力、克服困难。其一,课堂上要通过提问、激励、演示等形式让学生展示成绩。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提出:请各小组根据桌上的长方形纸、剪刀这些材料,一边思考、一边讨论怎样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就能发现长方形与其他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开放型问题,激发学生参与动手,并积极展示。对学困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使其看到光明,增加信心,平时多辅导、多谈心,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产生热情兴趣,由被动变主动。其二,重视培养学生勇敢进取,有恒心坚持不懈与做事一丝不苟的良好心理。数学本身有着严密的逻辑性,要求计算要精准。学生在学习终免不了会一次次出错,正确对待每一次错误,在值当的时候引导学生有恒心,在成功的时候让学生尽情享受,都不失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的好时机。

三、重视学生学习技能的掌握

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只有使他们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成绩,从而培养学生技能。在课堂上,学生参与集中在“听、说、看、想、写”等过程,而“说”和“写”更体现学生的参与和技能。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说”(说指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争论问题),培养“说”的技能使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大胆、自信。学生说,可使学生理解透彻、记的牢固、运用灵活、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纠正。

在课堂上重视“写”的技能培养,大量的讲解例题,书写例题是数学课的主要手段。要选出适当例题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写”出来,在评解中规范学生的作业,可达到老师批改作业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要让“写”解答过程,提高学生技能,实践证明凡是学生能“说”会的、“写”会的知识,掌握得牢固、运用得灵活。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思维技能,培养定向思维和分散思维的形式。例如:讲到因式分解时,可培养定向思维能力,用以下口决进行培养,“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若是二次三项式,十字相乘试一试,三项以上要分组,再用前法反复试,注意分解要到底,最后写成连乘式,结果若有重因式,一定写成幂形式”。学生对因式分解就有固的定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较高层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变异,可通过一题多解、习题变异,使学生进入一个广阔的空间,群星璀灿、眼界大开、趣味无穷,从而培养思维技能。

总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勇于实践,改变教学方式,学用结合,注重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谈中职汽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