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战舰”大漠护航

时间:2022-04-26 06:56:23

在我军编制序列里,直属队,是一个特有的名词,更是一个奇怪的“兵种”,无论是军区、师旅,还是基层团队,都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直属队。这些编制不一、种类众多的独立性单位,大多具有小、散、远性质,涵盖军事、政治、后勤和装备多个系统的各个方面。他们虽是正规军眼中的“小兄弟”,但人才是“藏龙卧虎”,技术是“武艺超群”,能量更不可低估,他们是和平年代部队建设的助推器,更是未来战场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本期,移动编辑部从首都北京迁师乌鲁木齐,走进新疆军区装备部。该部直属部队分散驻扎在边疆大漠,虽都是团级或营级单位,但却担负着祖国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战役装备保障任务。他们职能多样,有的从事着装备储备与收发工作,有的担负防化研究与保障任务,有的执行装备维修与人才培养使命,还有的常年进行着危险的弹药销毁作业。他们虽然架子小、人员少,却有着在全军享有盛誉的专家型人才阵容,也有众多在军内外赫赫有名的科技成果奖项,更有为部队装备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群体。走近他们,你会强烈感受到,这支多类型部队,就像一艘艘“装备战舰”,连接着天山南北和雪域高原的各个战场,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供着强大的人才技术和装备力量支撑。

【高端访谈】

在走进陈水泉部长办公室之前,潜意识里陈部长应该像是一台高端装备,严谨威武、深奥难懂。而握手交谈之际,发现这位有着丰富军旅阅历的首长,亲切而不失威严,其对装备工作的熟知和对装备建设的理念,如同其名,似泉水般清澈流畅。

陈部长说,他在装备战线上还是一名学生,从团长、副师长、边防军分区司令,再到军区装备部长,真正天天和装备打交道的时间仅只有一年;他还说,打仗就是打装备,因此自己时有忐忑之心,亦有紧迫之感,因为使命在肩,不可不畏。

要打胜仗,装备首先能打仗

——专访新疆军区装备部部长陈水泉——专访新疆军区装备部部长陈水泉

生活:据了解,新疆军区装备部直属部队分散且职能多样,请您具体介绍一下他们的特点,以及部队建设方面一些好的做法。

陈水泉:从全军范围来看,直属部队的特点都大同小异,除了有“小、散、远”等一些共性外,技术密集、职能多样、人少事多也是直属部队的缩影。就我们新疆军区装备部直属部队而言,核心工作是“服务保障”。由于新疆军区不同于省军区,我们也就和其他大军区直属队一样,要担负装备维修、仓储(收发)、弹药检测、销毁以及人才培训、防化保障等任务。

要说特点,新疆军区装备部直属队在全军装备系统保障区域应该是最广的,使命任务是最重的,工作难度也应该是最大的。近些年,针对直属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党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引擎,有效推动了装备保障能力的提升。特别是今年年初,我们针对不同单位不同特点和各自工作性质,研究制定并确立了《三年建设规划》,提出了“完成任务好、事故案件无、先进典型多、人才群体厚、设施改观大、保障能力强”这一建设目标。目前,我们正在按照这个规划科学严密组织实施。

生活:众所周知,新疆军区担负着祖国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国防任务,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环境艰苦,作为装备部长,您对提升装备保障能力有哪些看法?

陈水泉:新疆地域广阔,自然环境恶劣,媒体都早有报道,特别是我们新疆军区部队,驻守大漠边塞、高原边防,不少官兵每天都要面临缺氧、高寒、酷热等极端环境。在这种条件下,部队要打仗,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别是装备建设,更需要我们去克服种种困难,需要去作更多的战略思考。

有一句话叫“未来打仗打的就是装备”。因此,无论是总部,还是兰州、新疆军区,对装备建设一直都非常重视。这些年,我们列装了不少新装备,部队根据各自所担负的任务,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装备训练。就军区层面而言,我们有重点、有方向地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装备由点到线、由面到网的保障结构体系。

同时,狠抓了人才培养,不仅让部队官兵能够熟练驾驭使用装备,也逐步使越来越多的装备修理“不出疆”、“不出营”。另外,我们每年都要组织部队开展军事演习活动,通过实战摔打,使装备保障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生活: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装备部近些年人才辈出,技术革新成果突出,请您谈谈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好的做法。

陈水泉:前面讲过,人才是军队发展之基,是一支部队能打仗、打胜仗最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众所周知,我们新疆军区培养人才是比较困难的。为何?自然环境差,人才不想留,但新疆军区各级党委都没有为此而放弃。拿我们装备部来说,直属单位有专业技术少将,还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有在全军叫得响的士官典型。

如果把我们的人才分个类,我感到可以归纳为实用性、技术性、研究性三大类,他们多数都是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因为直属队80%的官兵每年都要深入全区部队巡检巡修巡查,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遇到现象要思考,碰到问题要解决,所以每年都会有不少技术官兵申报科技革新项目,而这些项目无疑都用在了解决部队装备保障建设上,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氛围。这几年,我们有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有国际发明金奖,更有不少在全军、装备技能比武中获得第一名的干部士官,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人才阵营。而这个阵营的生成与壮大,我感到有三句话尤为珍贵,那就是:组织上给平台,培养上多帮助,使用上多关怀。这种环境,使得所有官兵都看到了成才的希望,拥有了成才的动力,更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从而能够安心扎根边疆。

生活: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装备部所属部队中,有不少是重点风险目标单位,虽然工作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工作成绩突出,请问您是怎样确保装备保障工作的安全的?

陈水泉:许多人有一种错误的思维,就是部队作战训练有风险,干装备工作才安全,其实这是一种不了解装备部队的表现。我们所属的直属单位中,风险目标很多,这是定向的,比如装备仓库、防化仓库、销毁站,天天与弹药打交道,你说他们没有风险吗?还有流动的,比如每年进行的弹药调运工作,火车拉、汽车运,这就更加危险。但不管是定向的还是流动的,这些工作必须得高标准完成,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做好安全工作,不能有丝毫马虎和大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教训,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就做好装备工作的安全而言,我感到首先是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装备直属单位重点风险目标技术性要求都比较高,业务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技术素质,必然会加大安全风险系数,比如我们的防化危险品、地爆器材和弹药销毁,都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如果你不懂,或者说技术不够精,在销毁过程中就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一是,我们对业务人员的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年都会进行培训、考核,确保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二是营造安全文化,从新兵入营起,就会进行安全教育,部队的营区内,也都会有安全提示,在一些操作工间,安全氛围更是无处不在,这种安全文化,使得问题隐患大大缩小,相反安全也就更加有保障了;三是进行督导检查,装备管理工作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我们有固定专业的督导小组,随时随地进行全面检查,现场指出存在问题,这为保证部队安全降低了风险,增加了安全的砝码。

【荣誉墙】

1986年,某防化技术大队被总参谋部表彰为“分析化验成套设备使用管理先进单位”。

1987年,某防化技术大队被总参、总政、总后评为“全军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1990年,某防化技术大队被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1990年,某防化技术大队总工程师赵生亚被总参谋部表彰为“全军武器装备科技进步先进个人”。

1999年,某防化技术大队工程师曾凡哲被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钻研科技知识,岗位建功成才十名青年标兵”。

2004年,某弹药修理试验站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通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先进单位”。

2005年,某雷达修理所工程师孟晓军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装备保障技术能手”。

2006年,某装甲装备修理营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装备维修保障先进单位”。

2006年,某防化技术大队总工程师赵生亚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

2007年,某特运办事处被总装评为“全军特资转运先进单位”。

2007年,某雷达修理所工程师孟晓军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

2008年,某雷达修理所移动电站主任纪显华荣获四总部 “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

2011年,某雷达修理所炮兵C3I修理室主任李磊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

2012年,某装甲装备修理营士官巨广被总参谋部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2012年,某弹药修理试验站罗永红牵头研制的《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发控装备性能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荣获总部“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一篇:装备五大“技术兵” 下一篇:“烫手山芋”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