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及形势分析

时间:2022-04-26 02:41:31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及形势分析

2012年世界经济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风险和挑战。世界主要经济体需求仍然疲软,投资和消费乏力,全球贸易增长速度下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现GDP增长率7.8%的较高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同比增长9.3%,持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全国水路货运量同比增长7.0%,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6.9%,略低于GDP的增幅;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9.4%,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3%,略高于GDP的增幅。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路货运量同比增长4.2%,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7.5%,增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有所放缓;中西部地区的中转量在增大;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9.0%,与全国基本持平;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6.8%,增长速度低于去年同期,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两省一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划,全面有序推进港航发展工作,生产态势总体良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主要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格局和结构在发生变化,上海市加大力度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高端航运服务能力提升较快,服务业的比重首次达到60%。浙江省、江苏省港口吞吐量的增长依然体现为重点港口的增长。江苏省水运量、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连续6年保持强劲增长,浙江省次之。上海市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微弱,江苏省和浙江省依然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

1 世界经济走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2012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3.3%:发达经济体整体增长1.3%,其中美国增长2.2%,日本增长2.2%,欧元区增长 0.4%,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1.5%;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分别增长7.8%,4.9%,1.5%,3.7%和2.6%。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双方实力对比在快速变化。初步分析,2012年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实力偏转的重要转折点。

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仅为3.2%,远低于1980年以来5.7%的年均增速。发达国家进、出口额增速分别从2011年的4.9%,5.7%降至1.7%,2.4%,发展中国家进、出口额增速分别从9.8%,6.6%降至7.4%,4.0%。东亚地区出口下降十分明显。世界贸易总额达到22.42万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900亿美元。

2 我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 发展态势

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8.1%,表明服务业比重在逐渐加大。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8%,中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西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6%,表明中西部地区经济比重在增加。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浙江、江苏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两省一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9.29%,高于全国经济增速1.39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为20.94%。

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7.80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10.6%。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达到6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浙江省完成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9.3%。

江苏省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全省实现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9.6%。江苏省经济增速继续领先长江三角洲地区。

3 我国外贸经济保持增长,增速 明显回落

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7.9%;进口亿美元,增长4.3%;贸易顺差.0亿美元,扩大48.1%。2012年我国进出口增速比2011年回落了16.3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4个季度的进出口总值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3%,8.5%,3.0%和6.3%。

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主要情况如下:

(1)一般贸易平缓增长,加工贸易增长乏力。2012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增长4.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2%。

(2)对欧盟、日本贸易下降,对东盟出口增长较快。2012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亿美元,下降3.7%,占我外贸总值的14.1%;对欧贸易顺差亿美元,收窄15.8%。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亿美元,增长8.5%,占我外贸总值的12.5%;对美贸易顺差亿美元,扩大8.2%。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亿美元,增长10.2%,占我外贸总值的10.3%;对东盟出口亿美元,增长20.1%。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亿美元,下降3.9%,占我外贸总值的8.5%。我国与俄罗斯、巴西的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881.6亿美元和857.2亿美元,分别增长11.2%和1.8%。

2012年,江苏省进出口总值为亿美元,增长1.6%;上海市进出口总值为亿美元,下降0.2%;浙江省进出口总值为亿美元,增长0.9%。中西部地区出口保持快速增长,重庆市、安徽省、河南省和四川省的出口增速分别为94.5%,56.6%,54.3%和32.5%。

4 水路货运增速放缓

2012年完成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5.6亿t和亿tkm,同比增长7.0%和6.9%,低于上年及近4年平均增速。

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18.260亿t,同比增长4.2%,占全国比重为40.2%,较去年同期提升0.08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市完成5.037,同比增长3.5%;浙江省完成7.365亿t,同比增长1.1%;江苏省完成5.858亿t,同比增长9.2%。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5.7%。其中,上海市完成亿tkm,同比增长3.6%;浙江省完成亿tkm,同比增长8.4%;江苏省完成亿tkm,同比增长14.4%。

5 港口货物吞吐量平稳增长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7.4亿t,同比增长6.8%,低于20092012年11.8%的平均增速。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6.4,同比增长7.6%;内河港口完成31.1亿t,同比增长5.4%;外贸货物吞吐量30.1亿t,同比增长8.8%,低于20092012年平均增速2.8个百分点;内贸货物吞吐量67.3亿t,同比增长5.9%。总体而言,近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速在不断下降。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稍微上升,为32.8%。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口航运发展中继续保持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上海市围绕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多项重点工作,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国际航运主业保持较快发展,航运金融、法律、人才建设等进一步加强。2012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36亿t,同比增长0.5%。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35亿t,同比增长2.2%;内河港口完成1.00亿t,同比下降4.3%。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浙江省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港航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全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7.8%。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苏省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逐步加快,长江沿岸港口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港口增长势头不减。2012年全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万t,同比增长9.8%。

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港口上海港、温州港、江阴港和常州港的增速低于5%,长江沿岸港口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和泰州港的增长势头较好(见图1)。

6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平稳增长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0.19亿t,同比增长9.4%。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7.53亿t,同比增长9.2%;内河港口完成2.66亿t,同比增长12.2%。

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保持稳步增长,共完成10.30亿t,同比增长9.0%,占全国比重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达到34.12%(见图2)。其中,上海港完成3.54亿t,同比增长5.6%;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3.63亿t,同比增长10.4%;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3.13亿t,同比增长11.5%。有5个港口增幅较大,其中南京港增幅最大,达到60%以上,南通港和嘉兴港增幅超过20%,镇江港和扬州港增幅超过15%。

7 集装箱吞吐量平稳增长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8.3%。其中,沿海港口完成万TEU,同比增长7.9%;内河港口完成万TEU,同比增长11.8%。

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6.8%,占全国总量比重达37.23%。其中,上海港完成万TEU,同比增长2.5%,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11.2%;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11.8%。随着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工程的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服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平稳增长,总体上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增幅超过10%的港口有6个。其中嘉兴港增速最快,同比增长50%以上,南京港和苏州港的增幅在20%以上,泰州港、常州港、温州港和台州港的增幅在10%以上,但是南通港和扬州港出现了负增长(见图3)。

8 2013年港口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IMF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3.6%,虽较2012年只增加0.3%,但却扭转了自2011年以来的下降势头。其中,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10国的GDP增长预估分别为2.1%,0.9%,0.4%,1.1%、2.0%,1.3%,8.2%,5.9%,3.9%和3.8%,大国对全球经济的引领作用重新显现。值得重视的是,世界经济格局可能就此发生历史性改变。2013年发展中国家整体GDP占全球的比重将上升至50.8%,首次超越发达国家。

我国经济增速在连续10个季度下滑之后,于2012年第四季度反转,经济增速高于第三季度。预计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突破102亿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3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亿TEU。

2013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各项工作继续全面有序推进,长三角港口经济运行总体保持良好态势,预计长江三角洲地区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4.72亿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1.38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万TEU。201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仍将保持世界第一,有望完成万TEU,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加大。

上一篇:资产定价理论文献综述 下一篇:中国沿海(散货)运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