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风险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时间:2022-04-26 02:16:07

高校《风险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讨

摘要: 本文从《风险管理》课程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谈起,探讨了要满足企业对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风险管理》课程要分两个阶段进行实践教学:认识性实践教学环节和操作性实践教学环节。

关键词: 《风险管理》实践教学两个阶段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当前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企业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单纯的理论讲授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风险管理》这门课程更是如此。管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加强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风险管理》作为经管类学生的必修课,其本质也是一门管理的科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企业里面临的各种风险,然后用数理统计的知识对风险进行衡量和评估,最后依据科学理论做出最优的决策方案。所以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把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应用到企业中。因此,风险管理课程更要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本文主要从风险管理实践教学的两个阶段——认识性和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来探讨了《风险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风险管理》进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在现代商业社会,企业是社会的主要支柱,大量创造社会财富,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着科技进步。然而,很多企业就像蜜蜂一样,虽然勤劳地寻花采蜜,却只有很短暂的生命周期。2003年经理世界年会提供了这样的数据,“中国企业平均寿命约为8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以前一些耳熟能详的企业,比如三株、秦池、太阳神、亚细亚、飞龙等,有的各领两三年,有的消失得更为迅速。实际上,即使在企业竞争力最强的美国,也有平均62%的公司存活不到5年,寿命超过20年的公司只占公司总数的10%,仅仅2%的公司能存活50年以上。可见,风险管理对企业及其他经济单位都有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风险管理形势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呼唤加强风险管理,另一方面,我国的风险管理无论从建章立法还是从理论实务都处于国际落后地位。更为严峻的是,我国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形成,无法满足对风险管理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人才缺乏,是提高我国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事故损失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这一形势,我们开设风险管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风险管理专业技能的人才,让学生能从专业的角度开展风险诊断、风险评估、风险审计、意外或责任调查、危机处置等实际工作,参与企业、政府决策,从而有效地实现风险的分散、转移、转嫁,减少风险损失,促进决策目标的实际。所以要解决目前人才缺乏的问题,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更快地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风险管理》进行实践教学的两个阶段

“走进企业”有两种方式:一是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案例教学,大量引入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案例,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让学生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有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要走出校门,真正走进企业,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两种方式也正是《风险管理》在具体进行实践教学的两个阶段。

(一)认识性实践活动

认识性实践活动即案例教学。一位哲学家说过:智者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聪明者从自己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愚者则永不懂得从经验中学习。在《风险管理》课程学习过程中,从众多的企业中学习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那我们就是智者,同时,案例教学也会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案例教学研究加强对理论的运用

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学习而学理论的学习方式的不足,利用教学案例研究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案例的形式运用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进而用不同的理论来审视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总结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有200多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样一件事情,然后让学生自己来结合案例分析巴林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最重要的是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很好地把理论所学与实践结合了起来。最后老师总结一下整个原因,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了。通过这样一个案例教学,学生能感性地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对这门课感兴趣,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2.利用案例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

案例教学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让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能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哪些方面掌握得不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例如在风险识别环节的讲授中,所有的方法都介绍完了之后,给同学们一个橡胶公司的案例,简单介绍这家公司的情况,然后让学生们讨论该公司的面临的风险。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识别风险,一方面把各种方法应用到实践了,另一方面方法掌握得如何教师也就心中有数了。所以说利用案例教学可以总结教学经验。

(二)操作性实践活动

有了上述认识性的实践活动,接下来学生就应该真正进行操作性的实践活动──走进企业。实践出真知,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接触企业,才能了解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才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为自己将来毕业成为企业的合格劳动者做准备。老师要提前与实习单位联系好,确定好什么时间去企业,重点让学生参观学习哪些内容。学生在走进企业的活动中,重点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利用流程图来识别企业的风险,当真正走进企业,才能了解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才有可能画出正确的流程图;还有风险衡量,学生可以搜集企业过去若干年的针对某一风险的损失资料,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衡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自己动手、动脑,针对企业里的风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把风险管理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最后请企业有关的专家和学生一起座谈,学生提出在实际中碰到的问题,专家围绕本企业风险管理的情况加以解决,这样学生就能受益匪浅,解决许多问题,也能了解到企业到底是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的。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是完全必要的,在一些发达国家,风险管理的理念、技术、方法和手段已经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投融资决策、财务报告管理、内部审计体系建设等,涵盖了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安排到各项业务运作流程和操作等各个层面,形成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而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风险管理》课程要进行实践教学,从认识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过渡到操作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满足企业对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玉叶.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J].企业管理,2005,(8).

[2]张惠英.对高校《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阚春燕.高职《资产评估》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4]罗志慧.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会展管理》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0,(2).

本文系山东工商学院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G0700。

山东工商学院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QN030。

上一篇: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高职院校学生... 下一篇:关于评价改革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