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25 03:51:24

语文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中职卫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口语表达能力 中职卫校 语文教学 方法探究

语言是人类用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的工作不仅是单纯地技术操作,更多的是与患者交流,实施身心整体护理。“会说话”已经成为了医护人员必备的工作能力。可是反观现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

我对本校护理专业8个班,448名学生做了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状况评估,近35%的学生中出现了下列问题:1、被动地与人交流,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2、经常说错话,容易得罪人。3、不善言辞,心里的想法不会表达,经常“词穷”。4、胆小,缺乏自信,有话憋在心里,遇到问题不敢问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发现存在语句不通顺,乱用成语,不能区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等问题。直接反映出我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佳,普遍缺乏规范组合语言的意识,在语境知识方面存在欠缺,影响了简明、得体地运用口语表达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人际沟通能力,甚至会影响到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我分析出了以下原因: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生活方式改变,影响了人际交往方式。在电脑,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面世后,许多学生与人交流的方式从现实生活转移到了虚拟的网络空间。在电脑上“谈笑风生、妙语连珠”,而到了现实生活中,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却成了闷嘴葫芦。而一些缺乏规范的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导致了现在学生语言表达的不规范。

其次,我校的生源多来自农村,许多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弟妹。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学生与家人没有共同的话题,缺乏交流,久而久之也影响了语言沟通能力。还有的学生普通话不标准,担心有口音被同学取笑,使得他们自卑、胆怯不敢开口说话。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缺乏对人文教育课程的重视,注重学生专业课程的实践能力,忽略了学生“动口能力”的培养。

要改变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现状,是一个艰巨的工作。作为语文教师,重视语文课堂中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具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正确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掌握在工作中语言沟通技巧是任务。语文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对话的实践,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会说话,说好话。

1、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优化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以往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语言课堂教学效果。

1.1老师使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教学。流利的普通话,丰富的词汇量,运用自如的成语,幽默风趣的谈吐,充沛的情感,这既是教师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的语言示范,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语言的魅力。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对话者,必须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只有建立起温暖信任的相互关系,学生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语文教学课堂真正实现“对话”而非“听话”。

1.2让学生学会常用汉字,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中国的汉字、成语很多,学生掌握常用的汉字和一定的词汇量,避免了开口说话就“词穷”的尴尬。除了常用的汉字注音,听写等传统的字词学习方法外,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看图说话”、“我说你猜”、成语接龙等活动,寓教于乐。也可以通过观看央视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词汇量的积累,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1.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提升语感品质、提升言语品位的捷径,也是也是学习普通话,促进语言规范化的好方法。通过朗读,有助于积累词汇,有利于培养准确、流利、清晰、富有表情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将规范的书面语言符号对应转化成口头言语的出声朗诵,实际上就是自身语感强化的过程;学生原有口语中不合乎逻辑,无条理的、贫乏的言语表达,有可能得到逐步的矫正,对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大有帮助。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中重视朗诵的环节,精选文章,引导学生朗读。

2、创设语言表达的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的能力。

2.1哲学家冯.洪堡特在关于语言的论述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恰似有生命体的呼气,从人的胸中流出,即使在未使用语言的情况下,声音也可以传达痛苦、欢乐、厌恶和渴望,这意味着,声音源于生命,并且也把生命流入了接收声音的器官。”这是对语言最精辟的解释,也说明了人们运用语言表达不同的情感。语言的功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实现,要积极的给学生创设语言环境,让他们有充分发挥口语表达的机会,通过不同情境的口语沟通,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完整性、条理性和灵活性的发展。让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发展。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立足文本,创设语言表达的氛围,积极引导学生抒感,展开想象。例如课文《离别的礼物》中不同的人物的对话,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小彼得的懂事孝顺,爷爷的宽厚仁慈,爸爸的懦弱愧疚,后妈的虚情假意。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分析、角色扮演,模拟人物的对话,加深对语言情感性的理解。

2.2 中职卫校学生是准职业人,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语文要与其他的课程多学科结合,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实际操练。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尽量根据学生专业,创设医院各科室情境,引导学生如何与患者进行对话,培养学生掌握倾听、核实、提问、阐释、申辩、移情、鼓励等基本的口语表达技巧。让学生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环境,都能熟练应对,用语言为患者服务。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就是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学生立足岗位,胜任工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口语表达的实用性,循序渐进,有目的,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掌握说话的技巧,把话说得准确、得体,意思明确,条理分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J],2007

上一篇: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下一篇:关于城镇燃气工业负荷的预测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