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口才类课程教学的创新

时间:2022-04-25 09:43:01

浅谈高职口才类课程教学的创新

【摘 要】分析高职生口头表达能力现状,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口才类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并结合教学实际给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高职 口才类课程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16-02

近年来,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既要求学生专业技能突出,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口头表达能力是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口才类课程。口才类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为目标的,如何根据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现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谨作以下思考。

一、高职生口头表达能力现状

由于文化基础的差异,目前高职院校较多学生沟通能力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课堂表现力不佳

经笔者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被动回答问题时,经常抓不住问题的要点,逻辑混乱,导致语言不连贯,表达不流畅,时常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等情况。

(二)日常沟通能力不强

大多数学生平时与教师接触和交流较少,而交流时也很少主动展开话题,更不善于自行引出话题。在公众面前,有的学生不敢开口说话,有的学生说话时则表现出慌乱和胆怯的情绪,继而出现脸红手颤、思维迟缓等情况。

(三)办事能力不足

目前,许多高职生由于沟通能力不强、性格内向,时常怯于与陌生人打交道。例如学生需要交个人材料或办理个人证明,很多学生都是委托他人代办,或者让几个同学陪同,而遇到需要咨询或者回答询问时,则让其他同学代为回答。据笔者了解,目前有较多的学生在校三年也不知道系学务办、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与学生接触最多的部门在哪里,而这些都与他们平时缺少人际交往,缺乏沟通能力有关。

(四)求职面试能力较差

目前,许多学生在面试时都难以做到镇定自若,一般都是神情慌乱紧张,不会主动推销自己。有的学生对面试人员的提问只是一问一答,不会主动谈自己的想法、看法;有的学生对于面试人员提出的问题则是答非所问,脱离主旨,面试人员让他谈谈大学生活的收获,他却只说大学生活的单调与乏味;有的学生的语言不连贯,前言不搭后语;有的学生由于怯场,干脆沉默是金,面对面试人员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种种现象,在高职生求职面试中可谓不胜枚举。

二、高职口才类课程教学的创新

高职口才类课程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通过课堂锻炼让学生具备敢说、能说、会说的能力。要真正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一)教学形式的创新

口才类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不能完全遵循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而是需要教师在求新求变上下工夫。首先,教师应该善于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学生说事”的环节,就是每次课的授课前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2~3名学生到讲台向师生谈谈自己近期的见闻、说说家乡的风俗民情或同学朋友间的逸闻趣事,内容自由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把课堂变成大家“唠嗑”的场所,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轻松快乐的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法让课堂充分地“活”起来。教师讲完知识点后,可根据本次课的重点内容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合上台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解决问题。例如,讲授求职面试的知识点后,设计求职的实景,让学生轮流扮演考官和求职者两种角色,“考官”自己设计问题,“求职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问题,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讲评。这样师生互动、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打破课堂的沉闷,提高学生在公众场合说话的心理素质,逐步克服口语表达时的恐惧心理,敢于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最后,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教室外。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能只在教室训练,教师应该科学设计,善于将课堂搬到教室外,利用教室外的资源来组织教学。例如,在学习“学会与陌生人交流”这节内容时,笔者讲授了关键的知识要点后,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到校园各个角落寻找他们的交流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再回到教室,由小组代表向教师和其他同学汇报本小组与陌生人交流的情况(交流人数、交谈内容、总体情况等)。这种教室内外结合、重在锻炼的课堂组织形式,避免了单一在教室内学习的枯燥,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明显。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学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师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就口才类课程而言,教师除了传授课本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与人交流、与人交往的知识和技巧。例如,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语言类电视节目(小崔说事、百家讲坛等);著名相声演员、小品演员的表演作品;相关社交艺术讲座(如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的《社交礼仪》讲座)。这些电视节目或艺术作品语言诙谐,逻辑性和艺术性强,对学生具有极好吸引力,学生通过观看这些作品可以感性直观而又轻松自如地获得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在笑声里感悟和体会语言的魅力及社交的艺术,在乐趣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三)考核方法的创新

没有科学的考核机制,学生在学习上就没有推动力。为了实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教师应在考核制度上进行创新,通过创新考核方法使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学习,主动参与各种课内外的训练,从而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在考核方式上,笔者主要以口试或面试为主,并且注意分散难点,分步考核,也就是根据教材的授课内容逐步训练,分步考核。例如,演讲部分学习完后,可进行演讲比赛作为章节考核。考核前,教师选出多于学生人数的演讲题目,由学生抽签确定自己的演讲题目,给一定的准备时间,教师从学生中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一起担任评委,设定场景,按抽签顺序上台演讲,每人时间控制在3~5分钟。在考核过程中,笔者还采取了加分和免试的方法,即给平时上课积极炼、表现活跃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有的学生参加校内或校外的演讲比赛获得了荣誉,可以免去演讲章节的考核。期末,教师根据各阶段的考核结果和平时的加分情况,评出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这些创新的考核方式,去除了枯燥,增加了新奇;减少了空泛,增强了实效,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口头表达能力是高职生的一种职业能力,口才类课程是促进学生这种职业能力提高的主要阵地。教师应不断努力,改革创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以促进学生口才表达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最大提升,更好地为培养“双高”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彭英姿.当前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口才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0(7)

[2]何霄燕.高职口才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3]李玮.试论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作者简介】谭柳青(1969- )女,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卢 雯)

上一篇: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探讨 下一篇:基于英语直译的英语句法认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