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问题探析

时间:2022-04-25 05:04:40

增值型内部审计增值问题探析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及要素关系

(一)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以下简称IIA)在1991年的第61届年会上对内部审计做出了全新的定义。按照IIA的思想,2001年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重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引入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 该定义首次赋予内部审计“确认与咨询”的双重服务身份,也首次将“增加价值”一词引入内部审计,同时为内部审计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方向――增值型内部审计。

以增加价值为目的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其包含以下四个要素:服务宗旨是增加组织价值,实现组织目标;增值活动是确认和咨询活动;增值领域包含风险管理领域、内部控制领域和公司治理领域;增值方法是运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在这一审计理念下,内部审计部门不再被单纯地视为一个成本费用中心,而是一个可以增加价值的利润中心,它通过为组织增加价值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内部审计的职能不再是单纯地监督和查错防弊,而是服务主导型,内审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积极营销自己的内部审计产品,从而更好地为被审计部门服务;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不再是单纯地审计与被审计关系,而更多强调的是合作共赢,强调与被审计人员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内部审计的工作形式也从财务审计过渡为风险导向审计。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要素关系 从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要素分解可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是通过三大领域(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中的两大活动(确认和咨询)来实现的。确认服务的业务类型包括:财务审计、绩效审计、遵循性审计、系统安全性审计以及审慎性调查审计。咨询服务的业务类型包括:进行内部控制培训、为管理层提供关于新系统的建议、起草相关政策、参与质量管理小组等等。确认和咨询服务都是为组织增加价值的服务,二者不是相互割裂的,多数审计服务既包含确认服务,又包含咨询服务。由于传统的内部审计理念侧重开展确认,使得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念下,能否较为全面地开展咨询,对内部审计实现增值显得尤为重要。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三大工作领域中,确认服务和咨询服务相互交织,共同为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服务。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三大领域和两大活动的关系如图1。

增值型内部审计以风险管理为中心,以价值增值为目的,以企业目标为目标,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三大领域充分发挥其确认与咨询这两大功能,是增值型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关键所在。此外,内部审计通过提高审计质量,节减审计成本,也可以达到为企业增加价值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途径

(一)评价及改善风险管理,为企业增加价值 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是管理层和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就是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再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相对于企业其他部门的独立性,以及相对于外部审计具有的信息优势,使其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能发充分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评价风险管理的实施和运用程度,确保管理者运用了适当的控制和治理措施来应对风险,并在降低、转移或容忍风险等方面为管理层提供适当的建议。(1)确认性增值:内部审计部门运用一定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估和报告,帮助企业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规避或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的发生。此时,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更侧重于事中和事后的评价。(2)咨询性增值:内部审计人员主动发挥能动性,对企业存在的经常性、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企业面临的财务和经营风险,进行反复调查、分析、预测,查清问题的根源及可能的发展方向,通过为管理层提供改进风险管理的建议以及开展风险管理培训等措施,帮助企业改善风险管理,为企业增加价值。此时,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更侧重于事前的建议,内部审计师充当的是风险管理顾问的角色。

(二)评价并改善内部控制,为企业增加价值 企业的内部控制确保企业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企业遵循法律法规的有效机制。内部审计本身就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一种监督机制,也是一种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通过内部审计,可以适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测试评价,寻找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偏差,为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贡献出应有的力量。(1)确认性增值:内部审计部门在对企业风险管理评价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深入的评价。内审部门主要从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各部门对内部控制遵循性、内控的实施是否得到保障这三个方面着手,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程度和有效性,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客观基础。(2)咨询性增值:针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或偏差,内部审计人员可找寻其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并向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出改进的措施及建议,从而达到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目的。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效率和效果,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因此,内部控制培训被视为增值型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途径。

(三)评价并改善公司治理,为企业增加价值 而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是保障这种再监督机制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从安然到世通,一个个公司治理失败的案例迫切要求企业将内部审计提升到公司治理的高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也成为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又一重大领域。(1)确认性增值: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评价主要从治理环境、治理程序和治理过程这三方面开展。评价治理环境、道德、以及相关政策,优化治理环境;评价治理程序,对治理程序的完整性、有效性、合法性做出结论,帮助企业完成各项治理目标;评价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公司治理。(2)咨询性增值:内部审计部门可通过提供培训服务及相关宣传活动来实现其咨询增值功能。如高层基调培训、介绍高层基调的成功典范、帮助管理层制定经营行为指南、创办刊物介绍行业内的先进典范等等。

(四)降低审计成本,为企业增加价值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完善自身管理机制,在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及效益,降低审计工作成本,同样可以达到为企业增加价值的目的。对于现代内部审计来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审计手段的不断完善都为内部审计控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提供了条件。新理念下的内部审计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从自身工作角度,为企业增加价值开辟一条新途径。

三、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的保证条件

(一)组织制度保证 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是内部审计顺利发挥其职能,实现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客观前提。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隶属关系比较复杂,甚至有一些内部审计隶属于企业的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负责人,这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在这方面,应借鉴国外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模式,内审部门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相关机构报告。在这种报告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地位也会大大提高,从而有利于内部审计的建议直接传达给决策部门,使增值建议得到有效落实,增值目标得以有效实现。总之,企业应在组织架构上充分考虑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提高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为增值型内部审计顺利实现价值增值提供组织制度保证。

(二)人员素质保证 目前,我国企业中的内审人员大多来自财务部门,知识结构单一,使得审计多局限于凭证、帐表层面,难以发现深层次的问题,这是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一大障碍。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下,内审人员要充当管理顾问的角色,因此它需要内审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熟悉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计划,懂得经营管理的各方面知识。企业应优化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结构,广纳来自财务、管理、法律、信息技术、以及与企业业务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提高内审部门的整体素质和内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为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提供软件保证。此外,企业应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可让内审人员在企业内部其他部门进行轮岗实习,熟悉企业的整体业务和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只有深入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内审人员才更容易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充当好“咨询师”和“顾问”的角色。

(三)文化氛围保证 内部审计部门要营造和谐、积极地文化氛围,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提供观念上的引导。在这方面,内部审计主管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主管需要在内部审计部门营造一种激励员工为组织创造并实现价值的组织文化。同时,内审部门要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使各层次的管理人员能主动与内审人员配合,更好地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由于传统的内部审计注重事后的监督,被审计单位与内审部门容易形成一种对立的局面,很多企业内部都流传着一种“防火、防盗、防审计”的说法。在增值型的内部审计理念下,内审人员要转变工作态度,变事后的监督为事前的引导,防患于未然。如:JCpenney公司的审计师对首次担任商店经理的同事提供支持方案。新经理由于经验不足,多数会出现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审计师不是等待事后指出这些控制的薄弱环节,而是进项事前的引导,在新经理上任初期亲自上门与之讨论支持方案,从而尽可能防止这些薄弱环节的产生。这种工作态度不但避免了新经理的形象损失,也让审计师成为商店经理在上任之初最先结交的好朋友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光远:《把握时代脉搏,开创内部审计事业新局面》,《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2]詹姆斯・罗瑟:《最佳实务――四个革新型审计部门的增值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上一篇: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质量控制 下一篇:浅析融资租赁开始日承租人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