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探讨

时间:2022-04-25 01:31:38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探讨

摘 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资队伍建设对民办高校尤为重要,决定着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关系到办学的兴衰成败,是民办高等教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提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必须走专兼结合、专有共享结合、教管结合的“三结合”道路,并指出如何处理好“三结合”的关系。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2-0056-02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民办高校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截至2009年,全国有普通高校2305所,民办高校656所,占28.46%;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为2144.66万人,民办高校在校生为435.98万人,占20.33%[1]。可见,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办高校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遇到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其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尤为突出[2]。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来源、教师素质、教师地位、师资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3-4]。这些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讨,已形成多方面的共识,本文主要探讨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即专兼结合、专有共享结合、教管结合的“三结合”模式。

一、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

专任教师是指工作关系在学校,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兼职教师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从其他院校聘请任课的教师;二是指从社会聘请非教学人员来院任教的人员。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师资队伍的紧缺,专有教师无法全部承担本校培养学生所需要的各门课程,从其他院校或从社会上聘请一些高层次或有专长的人员来校任教是必要的。

聘请兼职教师可以弥补本校师资力量的短缺或不足;聘请知名教授或专家来校任教,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从社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于知名教授或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或管理才能,来校任教有利于教学改革;外聘教师可以减少学校在提供住房、保险等方面的一系列支出,提高办学效益。但聘请兼职教师也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兼职教师下课后便离开学校,少与学生交流,不利于为学生答疑解惑;从国有高校聘请来的兼职教师,虽然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长期在高质量生源的环境下授课,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较困难;长期聘用兼职教师不利于专有教师学科梯队的成长;由于兼职教师在本校有教学任务,兼职工作时间受限,给教学计划的安排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专有教师和共享教师相结合

民办高校专任专有教师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国有高校离退休的老教师;普通高校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社会上招聘的有一定工作阅历和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国有高校离退休的老教师有高级职称,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责任心强,其中不少人为系、部或教研室主任,但这些人多数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从普通高校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富有活力,他们是学校师资队伍发展的未来,但现在他们还缺少教学经验,学识也尚需巩固和提高。从社会上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分两部分,一部分人曾是普通高校的青年教师,后转到金融、外贸等热门行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行业的相应调整,其中不少人又重新回到教学岗位上来;另一部分是从社会工矿企业招聘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原岗位经多年的锻炼,工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无论是从金融、外贸,还是从工矿企业等招聘来的从教人员,尽管他们很可能成为双师型教师,但他们毕竟没有或长时间没有从事过教学工作,缺少教学经验,要想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一个教学实践过程。

为了解决上述各类人员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本着人力资源共享的原则,从现国有高校中聘请一些知名的中年或中老年的教授、专家,充实到民办高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来,通常将这部分专任教师称为专任共享教师。由于这些知名教师正处中年或中老年,精力旺盛,业务成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把他们聘来充实专任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的知名度;这些人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承担民办高校难度较高的一些课程,保证教学质量;这些知名教师中相当多的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充实到专任教师队伍后,不仅可以改变专任教师队伍的职务结构,也可以改变专任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使专任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这些知名教师在本单位也承担一定的领导职务,对学科建设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经验,聘来之后对学院的教学改革、学科建设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国有高校聘请一些知名教师来校充实专任教师队伍,在民办高校专任专有教师队伍不太成熟时,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学校知名度、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民办高校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资源。

三、教学与管理相结合

民办高校管理人员的主体来自普通高等院校,也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其中不乏普通高校的优秀教学骨干,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社会上招聘来的非教学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一定的时间准备,也可能成为一名双师型的教学能手。同时,管理人员通过教学,加深某些方面理论的学习,对提升本职管理工作水平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文献检索课由学过图书情报专业的图书馆员兼课比图书情报专业刚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更为适合;人力资源课由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并学过人力资源理论的人员兼课更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易接受;思想品德、就业指导、法规政策等授课内容由学生辅导员、就业指导处(办)的工作人员兼课可能要比专任教师理论性授课效果更好。

因此,民办高校的管理人员在保证完成各管理岗位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这不仅有利于精简民办高校整体编制、提高办学效益,也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能够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水平,从而不断推动民办高校的发展。

四、处理好“三结合”的关系

(一)处理好专、兼职相结合的关系

对民办普通高校专、兼职教师比例,教育部在[教发(2004)2号]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聘请校外教师,经折算应计入教师总数,原则是聘请校外教师不得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对民办独立二级学院,尽管教育部对这一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教育部在[教发(2003)8号]文件中规定“独立院校应具有不少于100人,聘期一学年以上的,相对固定的专任教师队伍”,这是对民办独立二级学院最起码的要求。一个民办独立二级学院要想具有办学独立自,要想尽快发展成为普通高校,就应该具有足够的专任教师,应不断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比例。民办独立学院在建校初期,由于条件所限,兼职教师比例大一些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从一定意义上说甚至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但随着民办独立学院的发展,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应不断提高,国家对普通高校专、兼职教师比例的规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

(二)处理好专有教师和共享教师的关系

专任专有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力量,不能因为聘请知名教授而忽视了对专任专有教师队伍的建设。民办高校应尽快提高专任专有教师中青年教师的素质,尽早解决专任专有教师队伍职务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通过老带新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内聘教师工作岗位,让满足条件的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但专任专有教师队伍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本着人力资源共享的原则,聘请知名教授来院任充实专任教师队伍是必要的。由于知名教授都是各单位的教学、科研骨干,参与民办高校工作时间有限,因此,他们在民办高校主要是承担学科建设,参与教改活动和培养青年教师,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承担一些高难课程。民办高校应给所聘知名教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给他们相对优厚的劳动报酬,使他们把民办高校的工作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在民办高校中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

(三)处理好管理人员任教和管理工作的关系

兼教学任务的管理人员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他们可占教师编制,也可占管理编制,或各占一半,让他们兼教学任务是为了发挥他们的专长,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多做贡献。但他们的基本职责是管理,这部分人从事教学活动不能占用更多的管理工作时间,其教学工作量应适中。笔者认为,除上课外,兼教学任务的管理人员不应占用工作时间备课。由于管理人员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为学校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他们付出了额外劳动,因此,学院除岗位工资外,应给他们额外的报酬。他们占用工作时间上课,其本职工作的一部分将由本部门有关人员协助处理,因此,在他们任教所得的报酬中,应该提取适当的比例留本部门安排使用。管理人员任课应遵循如下原则:曾经是某学科的专任教师,且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适合承担相应的课程;现在所从事的管理工作和拟承担的课程有密切联系,且对所承担课程涉及的理论有过较系统的学习;管理人员任课应像其他专任教师一样,须经试讲合格才可任教。

总之,对民办高校而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又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更适合民办高校发展、有利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方泽强,欧颖.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民办高校师资

队伍建设[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5).

[2]侍可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

[3]余彬.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

国成人教育,2011,(18).

[4]王美玲.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现状及意义[J].中

国电力教育,2012,(4).

上一篇:创新实验室项目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信息类课程实验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