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策略

时间:2022-04-25 12:29:55

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策略

[提要] 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货币互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三个阶段,处于区域化发展进程之中。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从发展中国经济、实现汇率市场化和发展中国金融体系三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国际化;中国金融体系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00105Z)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16日

2013年9月5日,国际清算银行(BIS)了三年一次的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人民币成交量由2010年的第十七位跃升至今年的第九位,首次跻身全球十大交易货币,这是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早日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走向国际货币的过程。我国从2008年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其意义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

微观层面: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降低国内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汇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管理成本。当前,我国处于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阶段,国内众多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国际贸易结算,结算货币主要是以美元为代表的外币。使用外币进行国际结算加大了企业的汇率风险,尤其是当前人民币兑主要外币汇率正处于升值通道,出口企业因此遭受了较大的汇率损失。同时,企业为了减少汇率损失,需要设立专职部门或者外聘专业机构管理汇率风险,从而提高了企业成本。如果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企业可以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大量使用人民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进而降低汇率风险管理成本。

宏观层面: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调整,进而降低外汇储备风险,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截至2013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4,966.86亿美元,世界第一,约占世界外汇储备总规模的1/3。外汇储备构成中以美元资产为主,还包括欧元、黄金、特别提款权等其他资产。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欧元的实际汇率一直处于升值状态,由此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持续贬值。外汇储备贬值等同于我国物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无偿转让,是国家财富的巨大损失。如果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就可以将人民币作为我国外汇储备并且加大其所占的比例,最大限度地降低外汇储备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若一国货币能够实现国际化,该货币发行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主导和控制世界经济乃至政治。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与美元的国际货币主导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迅速崛起和壮大,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保持政治经济独立性,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的干预,提升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地位。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初尝试开始于2008年底,初衷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规避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风险。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货币互换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应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需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支持双边贸易和投资。截至2009年末,中国共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六个经济体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第二阶段,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阶段。在货币互换进展顺利的基础上,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2009年4月8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成为首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1日六部门联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至20个省市区,境外结算地扩大至所有国家和地区;2011年8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至全国,至此,我国实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内、境外全覆盖。如图1所示,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逐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在迅速增长。以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为经常项目下的结算,此外,从2011年起,人民银行全面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2011年1月,人民银行《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境内企业以人民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2011年10月,人民银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到境内开展直接投资。如表1所示,2011年至今,我国跨境投资直接人民币结算业务得到较快发展,正在逐步尝试跨境人民币业务由经常项目向资本项目的扩展,是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衡发展的探索。(图1、表1)

第三阶段,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阶段。我国从2008年开始尝试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但离岸人民币市场真正得到较快发展是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全面推进之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不断扩大催生了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需求,并且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离岸人民币交易标的。目前,香港、新加坡、伦敦、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均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其中,香港是最早和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量占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总量的80%左右,新加坡、伦敦、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迅猛,均在争夺离岸人民币第二中心的位置。

货币国际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广泛用于跨境交易;货币广泛用于金融交易;货币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2008年至今,我国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同时稳步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目前人民币已经基本实现了周边跨境贸易结算,处于区域化阶段。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一般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的一般条件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中国成为强大并且富有竞争力的经济体,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当前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人民币仅依靠中国的国家信用保证支付,中国越强大,中国的国家信用等级就越高,人民币币值就越稳定,进而其他国家就越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投资和储备。中国如果成为富有竞争力的经济实体,所生产的均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那么在国际贸易中就具有更强的话语权,可以指定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更容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其次,人民币汇率水平合理,人民银行具备较强的汇率调控能力。合理的汇率水平可以减少及缓和汇率波动,降低人民币持有人的汇率风险。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后,受到国际贸易季节性波动和国际游资投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出现异常波动,需要人民银行具备平抑人民币汇率异常波动的能力,保障人民币持有人的资金安全,同时保护国内经济稳定。第三,中国具有开放、发达的金融体系。第三方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会积累下数额较大的人民币,进而产生使用人民币进行金融投资的需求,开放、发达的金融体系可以满足其需求。同时,开放、发达的金融体系也是人民币广泛用于金融交易和成为储备货币的先决条件。

四、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

当前,人民币处于区域化阶段,尚未实现国际化,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第一,将中国发展成为强大并且富有竞争力的经济体。为了将中国早日发展成为强大的经济体,我国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资源合理高效配置,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经济稳健适速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加大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并最终取代初级产品,提升我国产品的世界竞争力。

第二,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汇率水平,当前人民币汇率仍然处于管制阶段,尚未实现市场化。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应当逐步推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在保证汇率稳定和国内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先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然后,在健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由局部到整体地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同时,人民银行应当提高汇率管理水平,以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应要求。

第三,进一步促进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在香港金融市场上,开发并不断丰富以人民币定价和交易的金融产品,扩大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市场份额,使人民币金融产品成为香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交易品种。同时,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向全球推广人民币金融产品,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逐步实现人民币广泛用于国际金融交易。

第四,发展金融体系,丰富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人民币广泛用于金融交易最终还要依赖于国内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壮大,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市场中的金融产品种类单一,极度缺乏汇率、利率等金融风险的管理工具。发展金融体系使其早日符合对外开放的要求,以开放的金融体系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实现利率市场化,推进商业银行改革,使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符合人民币国际化对商业银行体系的要求;其次,发展资本市场,丰富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为投资者提供充足的人民币投资和风险管理产品。

人民币首次跻身全球十大外汇交易货币只是一个开始,所谓行百步者半九十,我们不应当自此沾沾自喜,而是应该对自身的欠缺和不足保持清醒的认识,加紧完善人民币国际化所需的各种条件,争取早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这一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BIS,Foreign exchange turnover in April 2013:preliminary global results,Monetary and Economic Department,September,2013.

[2]曹伟.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路径与实践.经济研究导刊,2013.7.

[3]郭建伟,赵媛媛.人民币国际化现实与前瞻.经济问题,2013.1.

上一篇:社会保险基金监管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生态足迹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