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4-24 06:54:30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扩招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也加入到了抢夺生源的风浪中,但生源质量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在外忧内患的现状下,只有加强内功,普及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化水平,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才有可能在竞争的大潮中不至于被淘态。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就是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这就成为了高职院校研究的热点。

关键字 高职院校 计算机教学 教学质量

一、引言

目前,高职院校在抢夺生源的竞争中已然显现出了劣势,现在高职的生源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1.通过“3+2”考试招收的中专、职中生;2.职业高中生;3.普通高考招收的高中生,分别所占比例为4:3:3。

这些学生入校时大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层次良莠不齐,给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从教学的方法上进行改革,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所遇困难

(一)学生基础差异大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在没有升学压力、自身学习基础较差的情况下,给计算机教学增加了困难。

此外,入校时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很大,尤其是城乡学生计算机能力差异更大。这种明显的差距直接导致: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前程度低的学生又感到听不懂、跟不上,课堂上图圄吞枣,课后难以消化。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师资力量单薄

随着高职入校学生人数的增加,高职院校原有的计算机教师数量、计算机实验室等软硬件条件却迟迟没有跟上,导致严重的老师与学生的比例失衡。

(三)教材落后

高职院校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往往使用老版本的教材,其原因有二,一是老教材对于教师授课来说容易,省去了大量备课时间;二是教材采购人员不懂专业,未听取一线计算机教师的意见。以至于教材是老教材,内容陈旧。例如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教授office时采用的是XP,Word 2003,Excel 2003等等,而现在新配的计算机系统往往是windows 7,office办公软件也推到了office 2012。

(四)计算机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陈旧,难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随着学院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课程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从传统的课堂转变到多媒体教室,教学内容的表达趋于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与学的基本关系没有改变,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单一,无法适应当前形势的。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

(一)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只有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加以教育和引导才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但由于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因材施教沦为了千人一面。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要通过日常的授课课程时发现每个同学的特点,针对不同同学分类指导,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技术重点培养,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引入多媒体、加大师资投入

加强多媒体教室建设。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以粉笔加黑板为主的教学方式,及时引入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采用大屏幕投影仪进行直观教学,增大课堂信息量,以适应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针对目前学生多、教师少的现状,学校应该引进具有高学历和丰富经验的双师型人才,严格控制学生与教师比例,使其回归合理标准。

(三)课程布局以应用为主、突出实践

高职的学生第一目标是就业,计算机课程的安排也要适应就业这一硬性指标。要跟踪热点,调整课程内容。把当前网络的应用、多媒体制作、计算机的维护、图像处理等内容归入计算机课程的范畴中。并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熟练的操作应用能力,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实际操作课既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

(四)开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计算机项目驱动教学

高职院校的教育者首先要认清学生最终需走向社会,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是为社会而培养,只有适合社会的计算机人才才是好的人才,因此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现有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转变,开展学校与企业的广泛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效果。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与之相随的“计算机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应运而生。在校企环境中,应用“计算机项目驱动教学”能够把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是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结合最好的切入方法。

“计算机项目驱动式教学”整个教学活动都在校企工厂中进行,当前主要采用工程项目课题、应用科研实例为牵引,在教师和企业驻校技术培训员的全程指导下进行专业学科课程的实践学习。项目驱动式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将学生的专业学习活动与工程的实际项目相结合,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使得学生在目标任务明确的项目开发、研讨过程中,激发学生完成课题的欲望,迅速提高工程的技术开发、项目管理、实施和团队协作等专业实践能力。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背景下采用“计算机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抓住高职专业、学科的特色,以工程项目课题、应用科研实例为牵引,把学生就业作为引导,利用学校、企业、地方政府的各种有利资源,提高学生的就业的竞争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要根据院校自身的实际特点,以学生就业为向导,以提升学校的品质和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为目标,因材施教、精选教材课程、突出实践,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实施计算机项目驱动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鑫.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课程改革的思考.科教文汇. 2009(6).

[2]施颖果.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之我见.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

上一篇:加强临床医院制度建设之浅见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用户体验提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