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导读,让阅读教学更有成效

时间:2022-04-24 12:57:49

多元导读,让阅读教学更有成效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学会通过用多种途径进行阅读,在初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会去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美的熏陶。这样才能有助于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高层次目标。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阅读,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激发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

激发兴趣,这是阅读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去主动体验。在这方面,教师的示范朗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感情,从而产生了主动阅读的欲望。我们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如角色表演、配乐解说等,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多元互动,将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这里所说的互动,其实它是一种多元交流的活动。通过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读者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教师与学生间阅读情感的交流,都有可能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使他们与文本进行交流与对话,从而获得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语感训练,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要通过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使学生领悟语言的精妙。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强化语言功底的训练,要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品读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而要达到这样的阅读境界,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阅读体验,与文本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感。

二、遵循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对文本也有着不同的解读,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间的思维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拓展思维空间,从而让阅读思维更具创新性和发散性。同时,我们应把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来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阅读感悟中产生共鸣。

教师适时引领也是有效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的效果有没有达成预期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感悟,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参差不齐。因此,我们要懂得倾听,适时介入,相机拓展,通过关注学生在阅读中不同的体验,构建一个民主互动的阅读交流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

三、利用相关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与文本相关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感受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与价值观。经由文本回到生活,又由生活返回到文本。通过文本与生活的有效互动,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有所知,又要让学生有所感悟,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以课文为基点,向课外拓展。是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好方法。拓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某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拓展。如教学冰心的《纸船》,可将其与泰戈尔的《纸船》作对比阅读。我们还可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全著作拓展。如教学《智取生辰纲》,可以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或让学生阅读《水浒》中的相关章节。如果以某位作家的作品为基点的话,我们也可以向该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以情感体验为基点,向学生亲历的时空拓展。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性资源,可以赋予课文新的时代色彩和生命力。例如在《桃花源记》教学的最后环节,可以向学生出示现代版的桃花源。现代人的向往与陶渊明对桃花源的向往有什么不同。同样是人间仙境,产生不同的感悟根源在哪儿等等。由此加深学生对文本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品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涵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利用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的功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加强课内外学习资源的有机融合,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的拓展与延伸。

参考文献

[1]邓方.建构主义与语文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1):6―7.

[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分类及其意义[J].语文建设,2002(9):4―5.

(注:此论文系“十一五”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研究》论文,苏教会[2006]016号)

上一篇:电力企业班组长的素质与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下一篇:园林绿化中菟丝子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