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时间:2022-04-24 09:29:15

新课改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师;激活;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55―01

一、转变观念至关重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缺少思考、质疑、参与意识,自然兴趣淡、积极性不高。教师应该巧妙隐身学生之中,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发现者,组织者。面对学生的课堂展示,教师不再是一个权威者高高在上,而应该是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准确的判断者,睿智的提问者,积极的评价者。新课改不应该只停留在对教师“教”的改进,改良上,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重建。唯有首先改变固有观念,充分认识教师职业角色,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能真正激活课堂,让课堂大放光彩。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由此可见学生唯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动力,大脑感官才会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思维才会更加深刻,想象才会更加新奇,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学信息。因此,课堂上教师首当其冲的一个职责便是唤醒、激活学生学习欲望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设法激活课堂: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音频、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较快、较好地融入课堂教学。还可以进行问题情境教学,提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的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成就感。张卓玉在《构建教育新模式》一书中说“新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展示。展示就是重要的学习方式”。的确如此,课堂中的展示凝聚着学生们的心血,有助于同学间交流,分享收获。同时,展示提供了学生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的机会。

3. 有教无类,多形式激活课堂。教师可结合教材设计诗文朗诵、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诗文时可借助诗歌朗诵会,以这种形式让学生在不断朗读中体会文中感情。在讲情节曲折的小说时可让学生适当表演,在“演”中体会人物形象。

4. 及时评价,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评价,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有助于成功,成功也能激发更大的兴趣。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

三、把课堂交给学生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过“重”,事无巨细全揽在身上,许多知识似乎唯有自己一字一句讲解学生才能掌握。教师不懂得放手,学生没有被信任感,没有自主学习的自由和兴趣,久而久之,课堂便成为一潭死水,毫无活力。新课改下,教师要学会不断反问自己:谁的课堂?谁应该做主?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上,不管怎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真正做主的,实际上还是老师。要切实达到高效课堂,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就应该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首先,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应该清楚地知道,这节课要做什么,怎样做?在参与课堂活动时,让学生有主人翁感觉,教师所做的是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学习中,展示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纠正、补充、点拨,及时帮助学生总结,但是,绝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展示,终止学生的讨论,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时间久了学生们就不愿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些教师可能过分关心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过分强调学生按“剧本”表演,常常因为超越本节课、本学科的内容而强行终止学生的讨论。其实,教材的编写逻辑与学生探究逻辑的不一致是极其正常的,教师应该本着启发学生心智,注重方法指导,智慧地解决这一矛盾。教学中只有老师大胆放手,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有兴趣,有成就感,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几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