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标抢注现象

时间:2022-04-24 06:28:33

浅析商标抢注现象

【摘要】商标是产品质量和信誉的象征,是企业的生命。尤其驰名商标是企业一笔巨大的财富。正因为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便出现了市场经济的冷面杀手――商标抢注。本文试从我国商标抢注的现象、抢注的原因及商标恶意抢注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商标抢注恶意现象

一、“商标抢注”及形式

法律上对商标抢注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总的概括来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抢先注册别人未注册的商标;二是将别人已被公众熟知的商标或驰名商标利用地域差别、商品和服务类别区分等条件进行注册的行为;三是将在A国注册的商标利用地域性特征抢先在B国或其它地域注册;四是现阶段商标抢注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即将他人的著作权、专利权、肖像权、企业名称权等其他在先权利作为商标申请注册行为,同时还包括抢先把一些社会热点现象称谓、热门话题词语等进行商标注册。

二、商标抢注原因剖析

1、商标抢注有利可图。

商标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各种抢注的案例,不难发现共同之处,抢注人大多属于主观恶意非常明显的,抢注后进行商标倒卖,索取巨额商标转让费,或者以“侵权”之名投诉、以诈取赔偿,又或者按产品销售量索要许可费。在这种大环境下,抢注商标可以赚取丰厚的利润。

2、钻商标注册制度的空子。

我国现行的商标注册制度遵循“注册原则”,将注册而不是使用作为取得商标权的途径。不要求申请注册的商标已经被实际使用或有真实的使用意图,这就在客观上为商标抢注提供了可能。此外,在我国商标获得注册后必须真实使用,如果在一定的期限内不使用,注册商标就会被撤销。但是,《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商标的使用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根据这个规定,商标只需要被用于广告宣传,即构成使用。这种对商标使用的过低的要求,造成抢注人只需很少的代价就能维持其注册商标,从而在客观上起到了鼓励商标抢注的作用。

3、被抢注后维权难度大。

《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使用权,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所以,商标在先使用人可以通过向行政和司法部门提出异议、争议或者诉讼维权。但是,这些途径取证难度大,成本高,裁定过程也比较复杂,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即使是最终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耗去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因此许多企业不得不放弃已经使用的未注册商标而重新设计注册新商标。

4、商标意识不强。

通过在日常工作中掌握的一些情况发现,许多企业商标意识仍很淡薄,注册不及时给他人抢注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有些企业注册了商标,但是商标注册范围狭小,在申请商标注册时,企业一般习惯只在自己现有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上申请商标注册,忽视了企业未来的可能发展的相关领域,没有未雨绸缪地在相关类别或更多的类别上申请注册,这样就会留下自己商标有可能被其他企业在其他商品或服务类别上抢注的潜在风险。

5、历史遗留问题。

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因素。因为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企业长期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基本上没有市场竞争,企业作为政府的附属物,只注重生产任务,对商标注册问题无人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老字号的商标在外国扬名后,自然会被外国人抢先注册。

三、商标抢注的目的

对商标进行抢注一般出于以下几种目的: 一种是抢注投机型,这种类型的抢注者一般只想同原来的商标使用者交易,以获得经济上的利益;第二种是恶意抢注国家,如果企业的产品在抢注国最先使用,则抢注者的行为同样可以认定为违法。

四、商标恶意抢注的构成要件

商标恶意抢注是指自然人(包括个体工商户)、法人、其它组织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擅自将他人享有权利的已经使用的未注册商标、姓名、商号、在保护期内的作品等注册为自己商标的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构成要件如下:

1、动机上具有谋利性

商标恶意抢注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恶意抢注是把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知名企业字号、名人姓名、作品等作为自己的商标提出申请,这种行为的本身就已经侵占了他人的劳动成果,或者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益。通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影响的商标是没有人会去抢注的。一般认为判断是否具有主观恶性可以从如下方面来考察:一是自己未实际使用且注册成功后也不使用,而向相关利害关系人高价转让或高价许可使用该商标的;二是向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提起控告而索取高额赔偿的;三是注册成功后在自己生产经营的与利害关系或权利人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该商标的。具备这三方面之一的便可以认定主观上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

2、客观上具有违法性

不论是抢注他人的未注册商标,还是以他人的企业字号、姓名、作品、专利等作为标的申请商标注册,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违法性。

3、主观上具有故意性

商标恶意抢注行为在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而不可能是过失。恶意抢注必须是明知或者应知,即完全熟悉被抢注的他人商标或者姓名、企业字号、专利、作品等权属客观状况,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而注册为商标。

4、主体上具有普遍性

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现实中来看,抢注者往往是与被抢注者的行业相同或相关,包括同业竞争者、曾经是合作伙伴、有过商贸关系或其他业务往来、熟悉被抢注者经营状况的股东、子公司甚至内部职工以及由于某种关系了解内情的人等居多。

五、对商标抢注现象的建议

1、努力提高企业的商标意识。一方面是让企业和全社会了解更多商标法律知识,掌握保护商标的本领,达到提高商标意识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应当加强商标法律的学习,尤其是学习掌握国际的法律,以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2、实行防御性注册的保护策略。由于我国商标注册是采用“申请在先”的原则,谁先注册,谁拥有该商标

的专用权,也就是说尽管某商标是你创始的,只要你未注册,任何人都可以用同一商标进行注册。为避免自己的商标被人抢注,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及时注册和防御性注册,以取得法律的保护。

3、用法律、外交途径向海外“抢注”讨回公道。对已被抢注的商标尤其是被国外抢注的商标,建议加强对外交涉,讨回那些用欺骗、不正当竞争手段进行注册的海外“抢注”商标。

4、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培育。培育驰名商标不仅是提高商标的含金量,重要是会得到更全面和严格的保护。

5、不断完善商标法律。商标抢注作为市场经济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迫切需要立法补充调整。

参考文献:

[1]王培忠,浅谈商标法中的“在先权利”,中国工商管理研究[J],2005年第2期;

[2]吕志华,从彼得兔案件看商标权与版权之正当使用,工商行政管理[J],2005年第11期 。

上一篇:如何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 下一篇:物流园区的功能区域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