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2-04-24 06:08:55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问题研究

摘 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各国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最大的机电产品贸易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严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遭受巨大的损失。介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阐述产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提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机电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273-02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及特点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限制措施或技术法规,这些技术措施或法规主观或客观地成为外国商品进入的障碍。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第一,合法性。WTO/TBT协议中规定各成员国在适当程度内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的健康或安全及保护生态环境,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此协议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合理性。第二,隐蔽性。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直接限制进口商品数量和金额,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设置较高的技术标准,使得贸易壁垒具有隐蔽性。第三,争议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制定的出发点是实现自身的合理需求,这决定了每个国家技术标准或法规具有差异性,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评判标准不一致,对标准的协调会引起争议性。第四,复杂性。各成员国根据自己需要设置种类繁多的法规、标准,并根据国内经济状况及国际形势及时调整,让各国难以防范,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

1.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现状。机电产品作为中国第一大的出口商品,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2010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5 937.4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53.6%;2011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8 388.8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50.5%。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机电产品贸易国,第一大机电产品出口国,第二大机电产品进口国。

2.中国机电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电行业是中国第一出口产业,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总体上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所面临的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与日俱增。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在中国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行业中,机电仪器自2006年以来始终排列首位,2010年,机电仪器占当年中国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损失总额的29.7%。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发达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具有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第一,促使政府完善法律法规,重视保护环境,重视科技发展;第二,促使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第三,有利于消费者合理选购产品。

与此同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多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具有消极的影响:第一,成为进入国外市场的限制因素;第二,成本上升,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第三,增加贸易纠纷,恶化贸易条件。

三、中国机电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渐淡去,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产品,纷纷转向采用更为隐蔽、更具有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技术性贸易壁垒由此深受发达国家的青睐,产生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双边或多变贸易摩擦,中国机电产品作为中国出口第一大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尤为明显,原因主要有:

1.外在原因。第一,日趋严格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中国机电产品遭遇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制定的严格、苛刻的技术贸易标准。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数量巨大,但是出口的机电产品大多科技含量低,产品低端,不能满足发达国家高标准的技术条件,导致中国机电产品常常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第二,国际产业价值链利益分配不合理。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在全球生产一体化的国际产业链中,把环境成本转嫁给中国。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凭借自身技术优势,限制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出口。这种由于国际产业价值链利益分配的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生。第三,WTO规则和TBT协议不健全,争端解决机制落后。WTO规则对于规范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协议中有例外和特殊规定。这往往被一些国家利用,为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合理的借口。

2.内在原因。第一,相关法律的缺失及标准体系的落后。首先,中国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管理部门,致使标准的制定处于混乱状态。其次,中国各种规章条例、办法规定没有系统规定为法律,企业未能严格执行。最后,由于中国国内技术标准和法规较少,涵盖商品种类不齐全,不能形成体系。第二,机电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大头仍然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廉价劳动力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出口优势。中国机电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利于中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机电企业环保意识差。中国大多数机电出口企业都采取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没有充分关注其对环境的影响。这种由于缺乏环保意识,使得中国机电产品频频遭遇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第四,机电企业标准意识差,企业信息闭塞。中国机电企业对标准重视程度不高,不能使机电产品的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中国机电企业忽视市场信息资源的收集,对目标市场相关产品的标准要求了解不足,由于缺乏有效信息传递渠道,致使机电产品频频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

四、中国机电产品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目前中国机电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势更为严峻,机电行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应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方的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应对战略联盟,才能有效跨越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政府方面

1.完善中国的技术法规体系。当前中国的技术法规体系与国际通行技术法规差距较大,必须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按照WTO有关规则不断完善中国技术法规体系。对现有的法规进行完善、修订,使其具有法律强制性。

2.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双边谈判,参与国际标准化制定活动,使中国的标准提案得到更多的采纳,达成削减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议,以减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阻碍。

3.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构建综合信息平台。构建全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综合信息平台,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咨询、评议、预警综合系统,建立机电产品生产及进出口数据的通报交流制度,实现信息共享与互动。

4.引导企业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税收优惠和金融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政策引导方式,带动企业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二)行业协会方面

1.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行业协会应了解市场变动情况、行业政策动向等相关信息。做好中国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即使通报,在中国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应积极配合,帮助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2.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和法规体系。机电行业协会应行业标准,使其与国际标准接轨,发挥其优势,从而规范中国机电行业的发展,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标准水平。

3.推动企业认证工作开展。中国行业协会应积极推动机电企业及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获的通行证,同时争取取得国际同行的认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和认证差距,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秩序。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暴露出出口秩序混乱、低价倾销等恶性竞争的弊端。为了避免机电行业利益的损失,行业协会要积极承担其规范出口秩序的作用。

(三)企业方面

1.积极了解TBT动态,强化标准意识。企业要对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持高度警惕,通过与行业协会交流,了解WTO规则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企业必须增强标准意识,加强标准化工作,使企业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

2.树立全程认证观念,提前做好认证检验工作。中国机电企业应将认证理念贯彻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根据产品的目标市场选择专业认证,企业要提前了解目标市场的标准和认证要求,严格实施目标国家认证标准,跨越外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3.重视人才培养,改善企业管理。一方面,机电企业应培养应对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建立科学考核、奖励制度,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通过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素质,改善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

4.培育创新能力,实施多元化战略。一方面,机电企业应加大高科技含量机电产品的研发力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机电企业应开展市场多元化战略,避免由于市场结构集中带来的出口风险。

5.增强环保意识,积极生产绿色机电产品。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主流,然而,中国机电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因此企业要增强环保意识,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促进机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大伟.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D].桂林:广西大学,2008.

[2] 杭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2).

[3] 陈永文.中国企业跨越技术壁垒的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5:6.

[4] 孙敬水.试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6).

[5] 杨慧力,杨国柱.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应对[J].商业研究,2009,(4).

上一篇:从“资源诅咒”到“环境诅咒” 下一篇: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及业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