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时间:2022-04-23 09:17:49

谈加强高校师德建设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出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培养素质全面的教师。教育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本。面对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面对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和新任务,教师不仅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学生促进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双师”型导师。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关系到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使命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很好地履行这样的神圣职责,高等学校必须首先解决好高校自身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因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自然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2.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

德以才为资,才以德为帅,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层次与水平的体现。它不仅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风、学风,而且直接关系着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与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关键还是在于高校教育者先受教育的问题,亦即师德问题。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的主导力量,是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崇高的师德既是对高校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言传身教、以身立教的作用。

3.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迫切需要

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第一,教师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内涵要求。教师的工作是以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铸造人格。教师在塑造学生的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是教师的知识、才能、思想道德、个性,展示的是教师的灵魂和整个内心世界,以及教师敬业乐业、献身教育的精神情操和实际行为。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第二,教师道德在实践活动方面,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具有强烈的典范性。“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不仅是人类几千年对教师的要求,而且早已成为教师职业传统美德的重要特征。第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学校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教师道德不仅直接影响在校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在通过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以及教师的各种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广泛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现实迫切要求我们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

4.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教师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师德是针对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第一,教师劳动的对象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教育作用。处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模仿性强,可塑性很大,教师在各方面要起表率作用,要以自己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第二,教师的劳动产品具有全面性。教师劳动产品是学生,根据其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师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其全面发展。第三,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教师每天都直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第四,教师劳动过程的长周期性。教师劳动成果和“效益”也难于完全量化,这种长周期性的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

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师德,主要就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而师风则主要是指教师的个人风范和人格魅力。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灵魂。我国历来有注重师德的传统。古人十分重视师德,汉代学者杨雄就讲过:“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这个综合素质中,应当更加强调师德。什么是师德?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具体包括教师的道德追求、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与道德品质。良好的师德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无私奉献,甘为人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追求是多种多样的,但至少分为两大类:一是为己,二是为他;或者说一为物质的,二为精神的。人的价值,不在金钱的多少,不在地位的高低,而在于给人们留下了什么。陶行知先生当年辞去高官厚禄,脱掉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离开繁华的闹市,来到穷乡僻壤办一所晓庄师范。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在他看来,人生就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

2.忠于事业,热爱学生

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必须充满对学生的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才。所以我们提出以生为本,以爱为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爱生是当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教育应该是真诚的,应当用心灵来赢得心灵,以感情沟通感情。教师只有不断给学生真诚的爱,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教师是社会的典范,人格的楷模,学生发展的引路人。所以教师应以其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以身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书者必先修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所以教师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教师既要教好书,也要育好人,因此他必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具有较高的现代教学能力,懂得教学规律,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文化,了解学生心理,扬善救失,教导学生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4.求真务实,不断创新

创新是时展的不竭动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创造者,既要传承人类的优秀文化,又要不断地探索和攀登新的知识领域。因此教师必须有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还要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的学术精神。过去讲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十桶水,随着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教师十桶水也不能满足学生。所以教师应变成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永葆青春活力,不断与时代同进。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1.倡导奉献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对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全社会的尊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影响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因素多样化,社会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复杂化,社会上出现了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的现象。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学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目前,教师对物质条件的攀比有明显的增多,甚至有教师把捞钱的手伸向了学生。虽然是极少数的现象,但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大力倡导奉献精神,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教师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生手段,其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很难准确估算;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又决定了教师从事工作的艰苦性,他们经常不得不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进行工作,花费大量精力和心血。教师的劳动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和因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酬是难以相等的。因此要引导教师以苦为乐,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敬业、奉献为自己的生活守则。

2.增强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教育工作的特点之一是教师的个体劳动与教师群体效益相结合。教师个体劳动质量高,群体又能拧成一股绳,团队精神好,学校质量就高。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的教师视教科研成果、课题研究等为个人财富,加以保密、封闭,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等,损害了教育的整体效益。因此要增强教师的群体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在新形势下,抓凝聚力,抓弘扬正气,提倡以学校大局为重,以千方百计教好学生为重,反对保守,反对封闭,反对不正当的竞争,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3.健全教师完善的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

教师劳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人,整个劳动过程都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过程。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心理特点与特殊需要。如自信心、进取心、毅力等深层素质,既是教师职业要求,更是健全教师完善人格必须具备的内在品格。未来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深思熟虑,不冒进,不保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并且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起到表率作用。

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就应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塑造教师的健全人格,同时要提倡教师的自我塑造。教师的内在品格的塑造,一要坚持修身养性,“吾日三省吾身”;二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三要为之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4.树立榜样,制定标准,是师德建设的有效抓手

一所学校要谋求发展,要跻身先进行列,必须要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名师”。何为“名师”?名师就是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教师,名师就是思想境界高、业务水平高、工作干劲高、育人业绩高的教师,名师就是那些学生最欢迎、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尊重的教师。在一所学校里,“名师”的作用决不可低估,他们是杰出人才的塑造者,他们是学校的顶梁柱,他们是教学改革的“领头雁”。

我们应当大力宣传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组织师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联系实际,制定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和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结合大学教育的实际,笔者认为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热爱教育,以深沉的爱心感染学生;严谨治学,以精彩的教学吸引学生;修身养性,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开放思想,以发展的需要塑造学生。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到新的水平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我们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要紧跟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自身的实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们也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师德师风建设必将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春娥.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J].高教探索,2008(2):87-88.

[2]温荣.大爱精神与师德师风建设[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5):83-84.

上一篇:高校德育工作者师德立意的特殊性及其建构 下一篇:大学考试的弊病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