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让儿童真情表达

时间:2022-04-23 07:14:01

想象作文:让儿童真情表达

一、课堂观察:想象习作指导,我们带儿童飞向何处

当前,越来越多的老师都在努力实践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写作教学建议,注重通过想象性习作的训练来激发、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以及想象后的表达能力,且已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

纵观一些想象习作教学的课例,笔者发现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有这样几种偏向:

一是一味求“多”求“广”。想象性习作的素材多为教师开创,往往是以一个话题、一个图案、几幅画或是一段音乐、一个可以拓展或补白的故事呈现。教师认为只要儿童能充分地发散思维,能依据素材想到很多个方面、方法或可能性的结局,教学就有效果了。

二是片面求“奇”求“趣”。教师在指导时总是激励学生要想得与别人不一样,“点子”越奇特越好,情节越有趣越好。于是,学生绞尽脑汁,不乏有“诸葛亮端起了AK47对准了周瑜”等看似奇趣的“戏说”;而且不管儿童表达什么,教师的回应始终持肯定态度,少于或怯于作出引领。

三是过于求“全”求“细”。教师在课堂上貌似循着学生的思路,打破沙锅问到底,要求学生想得周全,想得细致,甚至苛求学生“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四是有意求“高”求“对”。求“高”是指教师对习作主题意义的拔高。如某班学生练习一道“传统”的想象习作题《假如我是___》,学生无一例外地表达出要为人类、为社会、为保护大自然做出应有贡献之类的主题。求“对”是指教师对儿童想象的科学性要求,强调理性,教学要求往往是“想得合理”。如:假如我是一朵云,飘落到地上就必定是一阵雨等。

二、现状透析:想象习作教学,师生共同的心灵旅行

关键词1:儿童。儿童世界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世界,每一个儿童都是这个世界的独特存在。儿童常以游戏者的姿态出现,他们有着自己的游戏规则,儿童精神就是游戏精神;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审视周围世界,形成了对世界的独有看法,单纯而丰富、浅显而真诚;与成人相比,儿童的思维方式较少强调理性和逻辑,而较多的是自由的灵性;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这张脸是多变的。任何教育都要从儿童立场出发,想象作文的教学需要儿童立场的观照。

关键词2:儿童想象。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想象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从儿童的生存情况看,他们更多地处在“半梦半醒之间”,常常模糊了幻想和现实的界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方式首先就是想象式的。儿童的大脑里积聚着不可计数的想象的“种子”,只要有适宜的土壤、空气、水分,这些种子就能开出最美丽的思维花朵。其次,我们要能真切地感受到想象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正如刘晓东先生说的那样:儿童的世界是想象的世界,在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儿童自由地穿行,儿童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想象成了儿童的一种生活需要,成了儿童的一种本真的生活状态。再次,我们要意识到想象是儿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方面,作为主体的儿童是通过想象将情感移入、寄托在客体之中的,儿童借助想象使自己从现实的约束中解脱出来,从而得到情感的满足。另一方面,随着情感的变化,想象中的形象会获得改变或夸大,达到儿童设想的状态。此间的变化不一定完全合“理”,却完全合“情”。

关键词3:儿童想象习作。从一般意义上讲,想象作文就是把人脑中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后创造的新形象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表象之于儿童是留在童年深处的鲜活记忆,虽然不是很丰厚,但在儿童的眼里,几乎所有的表象都有着活生生的“生命色彩”。链接表象与新形象之间的桥梁是什么?无疑是强烈的表达欲望、真挚的情感流露、大胆的“变形与创造”。其间,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体验,人类的种种创造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并且以情感为动力源。情感能诱发、推动想象,组合一些表象,并注入到新形象中,情感的催化、浸透能使儿童在想象习作的过程中达到高度的自由状态。正如刘锡庆教授所言:“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当想象性习作触及到儿童心灵时,想象就能化“虚”为“实”,它不再是一种虚拟、虚幻,它甚至成为了儿童生活“真实”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生命状态与生命需要。如此,儿童定然会在想象习作时真切地、自然地以浪漫的语言表达出他们的诗性。适应儿童、能满足儿童需要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想象性习作的教学无疑是实现这份担当的方式之一。当然,和任何习作一样,想象性习作也是要讲究技巧的,没有章法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往往会导致“言之无序、无理、无物”。

由此看来,在想象性习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返童年状态,和儿童一起张开想象的翅膀;要尊重儿童内心的独特感受,努力增强、扩大儿童的见识与体验,以儿童的方式唤醒、激发他们潜在的想象能量,我们要把想象、情感、语言表达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儿童始终在情感的伴随下美美地想、快乐地写,从而使想象作文成为师生共同的心灵旅行。

三、策略建构:情为纽带,让想象习作走向审美

有学者说: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炼不出优质的合金。我们要相信并发挥情感在想象性习作中的巨大作用,以情为纽带,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儿童的想象性习作走向审美的境界。

(一)厚积“心象”——“蓄”情

这里的“心象”既是指当对象不在面前时,人们头脑中浮现出的知觉形象或者组织样式,更是指印刻在儿童心灵之中的对于表象的情感记忆,因为只有触动情感的记忆才是深刻永远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记忆表象储备越多,他所开展的想象内容就越丰富。既然想象是将头脑中储存的表象进行改造和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那么“心象”的丰富与厚实无疑是提升儿童想象力的先决条件、重要因素。如何厚积呢?

一是在观察中发现情感。赞科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感情。”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进“蓝天下的学校”,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引导儿童不仅要身临其境,更要“心”临其境。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就要像李吉林老师说的那样:“选取美好的事物,因为美好的事物最容易激起儿童美好的情感。”我们要从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美入手,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发现、观察生活中的美,从而扬起学生的想象风帆。其次是在感知自然万物与社会万象之前要有良好的情感铺垫。让学生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对事物的欣赏、对人与事的感怀之情,以一颗敏感的心、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走进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儿童观察之前要设计好启发性的、充满诗情的导语,以使儿童在观察之前就形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绪状态。再次是在观察之中要不失时机地引发一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话题。如秋末带学生观察银杏树,一个学生说:“银杏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一位百岁老人哼着一首动人的歌谣。”教师随即说:“听古树的歌谣,仿佛品读着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大家想一想,这棵银杏在几百年的生长历程中会有怎样的遭遇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绪穿越了时空,感悟到了岁月的沧桑、风雨的洗礼。这样的观察就不再是“表层扫描”,而是化“眼中的银杏”为“心中的银杏”。于是,一篇篇如《“活化石”的自述》《问老树》《古银杏的历史传奇》等富有真情的想象性习作应运而生。

二是在角色中体验情感。作文的本质是生命的倾诉与表达。不管哪一种作文方法,都离不开写作主体个性化的体验。每一个儿童在生活中都会自然而然地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和演员不同的是,儿童能不讲任何技巧就与角色融为一体,尤其是游戏中的儿童。从广义的概念上讲,几乎所有的儿童活动都可以称为游戏或带着游戏色彩。席勒先生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要让儿童成为真正的“人”,就要让游戏成为儿童的生存方式,让儿童在游戏中尽享角色变化带来的情感满足。从想象的特质看,儿童的想象就是他们的一种特别的游戏。儿童在游戏中是以自己的想象来构造和理解世界的。想象就成了游戏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想象就是儿童的一段游戏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想象与游戏是相融共通的、合而为一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要想方设法地为儿童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儿童“变形”,成为他所向往的角色,实现美妙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角色体验可以说是多多益善。例如在指导儿童写作《梦想飞翔》这篇习作时,老师让儿童稍作打扮,儿童“摇身一变”,就成了宇航员,他们乘上了最先进的飞行器,漫步于太空,因为有了情感的催化,儿童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就充满了真切感,在完成《我飞上了太空》这篇想象习作时,他们情动辞发,好像就是在叙写着自己的一段真实的生命经历。

三是在阅读中滋养情感。梅子涵先生说:“童年阅读的文学书就是在种植童话,就是把非常奇异的想象力、非常美妙的心愿、非常善意的爱惜搁入自己的脑子里,搁进自己的思维和精神里。”为了顺应、唤醒、培育儿童的想象力,我们提倡儿童多多阅读科幻、童话、神话等作品。因为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塑造拟人化形象,童话中离奇的故事情节、变形的人物形象与儿童的心理最为吻合;科幻作品张扬的则是一种生命精神,是对固有的现实生活的超越和解放,它与儿童精神颇为契合。无论是童话还是科幻,都能以其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活泼的笔法,为儿童打开想象世界的一扇扇门窗,把儿童引进那个他们欲探知的世界,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他们强烈的认知兴趣,丰富儿童的认知世界。

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引领儿童阅读时,我们要努力创设作品情境,在情境中唤起儿童的阅读情感。当儿童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时,儿童就会去主动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去发现和欣赏作品的真情实感,才能谈得上去理解作品、领悟作品。从鉴赏作品中品味感情、领悟感情,从而为写作蓄积感情。这样,儿童在想象习作时就有了“坐标”,有了“物质”基础,想象就不再是“无本之木”。

请看笔者和学生一起阅读了《鲁宾孙漂流记》之后,执教的一堂想象习作指导课——《和鲁宾孙一起漂流》的教学片段:

师:那么见到了鲁宾孙,你最想和他一起做一件什么事呢?

生:我想和他干的一件事是捕猎。

生:我最想和他一起去海边烧烤。

生:我最喜欢和鲁宾孙一起放羊,挤羊奶。

生:我最想和他一起坐着独木舟去打渔。

师:可以说书上有的,也可以说想象出的一件新事,说书上没有记载的一件事。

生:我想和他一起环游全岛。

生:我想和他一起做面包。

生:我想再帮他搭一座房子。

师:好。再搭一个帐篷,你们去了房子不够住了,对不对?

生:我还想和鲁宾孙一起去种植果园。

生:我还想和鲁宾孙去沙滩上捉螃蟹。

生:我最想和鲁宾孙一起去放风筝。

师:好,让他放松放松,他太苦了,对吧?

小学高段的学生崇尚英雄,有了冒险、探险、历险等意识。在阅读《鲁宾孙漂流记》一书后,心中油然而生和鲁宾孙一起漂流的欲望,乐意通过想象将这种欲望作意象化的表达。学生在阅读时就蓄积了积极的情感,指导中的“以境激情”,再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个性与创造力以及生命活力就在习作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二)点亮“心灯”——“燃”情

潘新和教授说:“在写作教学的一切要件中,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上写作。”想象性习作的教学同样如此。儿童喜欢写什么内容的想象作文?我们首先主张让学生自由地、放胆地写。恰如著名女作家冰心在谈及她的写作体验时说的那样:“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到纸上。”这种状态也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我们只要家校联动,有意识地丰富儿童的生活,让儿童有更多的“源头活水”,增添更多的“经历”与“经验”,想象之花的根就有了肥沃而广博的土壤。当然,和任何习作一样,想象性习作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排除老师的命题。命题的首要是什么?无疑是投儿童所好,让习作的内容一下子“触”到学生的兴奋点,点燃儿童情感的火花,使儿童“乐于动笔、易于动笔”。

我们来赏析一下某杂志的编辑老师所命的想象习作题目:

A. 假如我变成了一只甲虫……

一天早上,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我的家人和朋友们会怎样对待我这只“甲虫”呢……

B. 如果我能听懂动物的语言……

那只窗外的小鸟在说什么呢?邻居家的狗狗和我家狗狗凑在一起干什么呢?如果能听懂动物的语言,你最想听什么动物说话?你会听到些什么呢……

C. 颠倒一下!

你有没有试着头顶地、脚冲天看看这个世界?一切颠倒过来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让你的脑细胞沸腾起来,把你能想到的最好玩儿的故事写下来寄给我们。要求:请读者发挥想象,以“颠倒”为主题写一篇想象作文。颠倒十八式:1.身份颠倒:如老师变成学生,学生变成老师。2.时空颠倒:如大猩猩去了北极,北极熊到了热带。3.事理颠倒:如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

A、B两题均为常见的假设类的作文题目。这两题都能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都是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儿童很小,也想变“小”;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就喜欢与动物“对话”,自然也非常想知道动物的语言。两题都能激起儿童的探究之情。

C题更具有情境性。它从儿童的生活出发,由现实生活中的倒立迁移到另外的种种“颠倒”,不仅好玩有趣,还蕴含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儿童喜闻乐见、能够接受的,儿童在习作时充满了求知的欲望。

三道题的共性特点就是给儿童预留了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儿童“有话可说”“有情可诉”。笔者在指导学生写此类杂志约稿时,明显感到学生们习作时情绪高涨、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再比如苏教版的一道习作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节日:春节、植树节、护士节、中秋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假如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会设立一个什么节日呢?赶快拿起笔,写出你心中的这个美好节日吧。可以写是什么事情让你想要设立这个节日的,也可以写想象中自己或别人是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写完后可以读给大家听一听,让别人也能分享你心中的美梦和习作的快乐。

这道题顺应了儿童“爱过节”的心理,触及到的是儿童的动情点,给了儿童一个“撬起地球的支点”,让儿童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释放出巨大的想象能量。

以上几个习作题远比《二十年后的我》等“老掉牙”的题目吸引学生,切实调动了儿童的习作情绪,填补了儿童生活中的“空白”,这就使习作成了儿童生命的完善,点亮了心灯,陶冶了性情。

(三)互诉“心语”——“表”情

习作指导有“先说后写”“怎么说怎么写”等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引导“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儿童在课堂上“一吐为快”,产生一种“高峰体验”的效果。例如,笔者在执教《我想飞起来》时这样与学生对话:

师:今天这堂课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于丹的故事。有一天,于丹的一个学生给她送了一件礼物——《小天使的十字绣》。小天使长什么样呢?是一个鼻涕很多的脏男孩。小天使的身后有一个中年妇女,正弯着腰,一针一线地给他缝补着翅膀。为什么要送这样一件礼物?那个大学生说,其实呀,每个孩子都是因为断了翅膀而掉在地上的天使,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应该有人为他缝补新翅膀。于丹接着说,所以在我们成人世界里,应该努力地为天使们缝补起翅膀,让他们重新回忆起天空,再一次展翅飞翔。说实话,每次老师听这个故事,总是心醉神怡,儿时的我特别希望有人能为我缝补新的翅膀,帮助我实现一个又一个奇特而美丽的梦想。我最大最美妙的心愿是什么呢?可能大家猜不到,看我写的,那就是——?(板书:飞起来)。

生:飞起来。

师:够异想天开了吧。老师都这么大的人了,童年的这个愿望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我在梦中常常梦见自己飞起来,飞的感觉真好啊,你们想感受感受吗?

生:想!

师:哪些同学想跟老师一起飞起来啊?大家都想,真好!其实何止是我,何止是你们,飞翔是我们整个人类几百年来一直执著追求的梦想。从嫦娥奔月到敦煌飞天,到中国古代的万户,到美国的莱特兄弟,再到今天的“天宫1号”,以及我国将来要实施的登月计划,人类一直渴望飞得更高、更远。今天我们这一堂想象性的作文课就来表达一下这份美好的心愿!说到作文,总要有一个题目。这一堂作文课,老师先不出题,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围绕“飞起来”这个话题,自由地拟题目,你想写什么题目?

生:我想把这篇作文的题目定为《飞翔》。

师:直接表明自己心愿的题目,好!

生:我想把这篇作文的题目定为《我长上了翅膀》。

师:题目中说到方法了。

生:我想把这篇作文的题目定为《飞的感觉》。

师:是表达自己感受的!

生:我想把这篇作文的题目定为《让我变成一只自由的小小鸟》。

师:非常好,表达了自己真实的心愿。

生:我想把这篇作文的题目定为《心随梦想一起飞》。

生:我想把这篇作文的题目定为《多想坐在云上面》。

师:这种感觉也是非常好的。

生:《让我有双美丽的翅膀》。

生:《让我与蓝天亲密接触》。

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很好。

生:我想把这篇作文的题目定为《和白云做朋友》。

师:很有童趣。

生:我想把这篇作文的题目定为《我心飞翔》。

师:我觉得你们太有才了。

从以上的师生随机生成的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要使学生很快进入“习作状态”,教师应该有感情地教学,与学生真情交流,用发自内心的言语去撞击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掀起情感的涟漪乃至波澜。正如第斯多惠说的:“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教师首先要成为富有情感的人,才能在想象作文教学中,拨动学生的“情”弦,让学生想象的翅膀带着情感飞起来。

(四)分享“心曲”——“深”情。

余秋雨先生这样说:“作文是生命的表达和交流的训练。”当学生完成习作后,我们一定要提供机会让儿童互相交流。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互评互改,相互欣赏是深化习作时业已生成的情感的一种好办法。其间,教师需要不断给予学生表扬、鼓励。为此,可设立若干奖项,举行“颁奖仪式”。例如,笔者在执教《××的自述》想象习作评讲课时就颁发了这些既有情趣又有意义的奖:沸羊羊之惟妙惟肖奖(沸羊羊,有很明显的特征。是羊村最健壮的羊,也是最酷的羊)奖给把事物特征写得惟妙惟肖的同学;美羊羊之妙笔生花奖(美羊羊,能用任何东西编织出用来打扮的饰物。一切与“美”有关的,她都非常精通)奖给习作语言生动、词句新鲜的同学;慢羊羊之奇思妙想奖(羊村村长,平时最爱搞小发明小创造,思考问题时脑袋上会不断生长出智慧草)奖给拟题有创意、开头或结尾与众不同、习作不拘形式的同学;暖羊羊之真情实感奖(暖羊羊是羊村公认的“热心羊”! 有一副菩萨心肠。性格温和,团结友善,关心他人,预言了梦想成真的美好童话)奖给习作中能表达内心想法、能诉说真情的同学。喜羊羊之牛气冲天奖(喜羊羊是族群里跑得最快的羊,聪明伶俐,乐观、好动,永远带着微笑,是羊村的小英雄)是最高奖项,奖给习作具体、生动,情感真切,习作有个性的同学。评奖方法是:小组互阅习作,可以当伯乐推荐别的同学的习作,更欢迎毛遂自荐,能说出推荐理由更好!(一篇习作可以获多个奖项。)学生自主评出奖后,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同学再互评,老师给予点评,学生再次情绪高涨,其乐融融。他们体验着想象性习作带来的幸福感,习作的兴致愈发浓郁。

赞科夫说:“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要在想象性习作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儿童回归到真实的童年生活中去,以情贯穿,把美当做想象的最高境界,启迪儿童自主地“将那些想象中的对象集中在一起,构成一种情境,美的意境”,走出想象习作教学的一条“心”路。为使每个儿童在想象习作时都能像阿兰·博斯凯那样写出“火的词句,我要诉说我的童年”,我们愿为之继续飞翔在想象的晴空,飞向更高的天际……

上一篇:作文是怎样“炼”成的 下一篇:从“观察”走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