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混龄班教学活动实效性初探

时间:2022-04-23 02:24:54

提高农村混龄班教学活动实效性初探

目前我县共有83所幼儿园和78个教学点,其中约有超过半数是以混龄班的形式存在。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些混龄班的教学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相互等待的时间较长。教学活动过程中,常见一部分幼儿忙于学习时,另一部分幼儿却无所事事。如当教师在指导大组(大年龄幼儿组或能力强幼儿组,下同)幼儿学习时,小组(小年龄幼儿组或能力弱幼儿组,下同)幼儿在一边等待。有的教学任务在同龄班只需一个课时即可完成,而在混龄班中却需要几个课时。(2)教学过程互相干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组的幼儿往往会被另一组的教学内容吸引,造成学习的互相干扰。大组幼儿的争先表现,影响小组幼儿的表现,使小组幼儿的自信心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我们重点对“如何提高农村混龄班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灵活分组

混龄班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全班集体教学,一种是分组教学。混龄班幼儿的年龄大致在4岁~6岁之间,他们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差异较大,为了所有的幼儿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可根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灵活分组。如在体育活动中,可以按年龄分组,而在认知活动中,可将幼儿的年龄和智力水平综合考虑来分组,大组包括6岁组和5岁组中智力发展较好的幼儿;小组包括4岁组和5岁组中智力发展相对较差的幼儿。

二、要求多样

1.同领域、同内容、分组要求。当进行同领域并且是相同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对大组、小组分别提出不同教学要求。如学习同一个故事,要求大组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连贯的语言把故事的主要情节讲述出来,能简单地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小组幼儿能安静地听故事,能用简单的语言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讲出来。再如美术活动“给老师画像”,要求小组幼儿在没有五官的头像上添画五官;要求大组幼儿通过观察画出教师不同表情的头像。

2.同课题、不同领域、不同要求。如课题是“可爱的猪”,大组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可爱的小猪”,小组幼儿则开展科学活动“可爱的小猪”。

当教师同时面对大小不同的两组幼儿组织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活动目标,设计合理的活动过程,特别是处理好两组之间分或合的关系。

三、分层指导

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各组的指导重点和方式应有所不同。对小组幼儿,教师要采用各种具体形象的指导方式,如示范、讲解、操作等,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练习;对大组幼儿,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引导他们自主探索。

四、幼儿互教

1.异龄互动。在大组、小组的共同活动中,教师可请大组幼儿当小老师,向小组幼儿讲解、示范有关的学习内容。由于年龄和能力相仿,小老师和幼儿之间更容易沟通和理解,并且小老师面临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也激发了他们再学习的愿望和行为。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可以使异龄幼儿互相促进,各自得到发展。

2.同龄互动。同龄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基本相当,可常组织互比互学活动,促进同龄幼儿的共同进步。其中,教师要注意对个别能力弱的幼儿的指导。

3.巧排座位促互动。空间位置对幼儿的互动有很大影响,教师对座位和床位的排列要精心设计。如有时同龄组围一桌,有时异龄组围一桌,两种排列法能达到不同的效果。异龄组围一桌排列方法为:一边是大组幼儿,另一边是小组幼儿,或者是两个大组幼儿、两个小组幼儿相间,这样既考虑同龄幼儿的互动学习,又考虑异龄幼儿的互相促进。

上一篇:浅谈大班幼儿科学记录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没有诗意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