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三道门

时间:2022-04-23 04:40:50

语文教学三道门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理念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体现这一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来落实这一目标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的主体是文章,从众多的文章教学中去实现三维目标,这是教学的主渠道。但是,作为语文教学,仅仅停留在对文章的教学上,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文学和文化。即语文教学要突破三道门:文章——文学——文化。笔者以《岳阳楼记》一文为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三道门。

第一道门 文章

文章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许多知识的获得,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文章中,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说:“它是作者的思想情感、道德评价、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等的‘集成块’,是一个活的整体。而不是多种语言材料的‘堆积物’。文章语言之所以值得揣摩咀嚼,因为它是作者思想情感等等的载体;如果只着眼于词句本身的学习,而忽视甚至舍弃了它所承载的丰富的内容,那叫‘买椟还珠’,结果必然连语言本身也不可能真正学好。” 所以阅读文章就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去感受、去体悟。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介绍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了解范仲淹是何许人?为什么要写作《岳阳楼记》?特别是后者,对理解文章的主题是必不可少的。

(二)、疏通文意。让学生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三)、写作方法及技巧的运用。写作技巧就是表现的技巧、方法,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艺术手段。《岳阳楼记》中,作者运用精巧的构思,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骈散交错,声调铿锵。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四)、提炼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文章的关键所在,只有体会了主题,才算是读懂了文章。通过阅读和分析,我们不难提炼出《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许多教师在教学时,至此便戛然而止。乍一看,文章分析得头头是道,似乎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但是,这样的教学,学生所得极为有限,只是突破了语文教学的第一道门。还应该跳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文学。

第二道门 文学

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文学的积累要在文章积累的基础上,积累文本中情境化的语言,文学常识的收集整理以及主题思想升华等等。

分析完《岳阳楼记》,掩卷长思,总发现还有意犹未尽之感。甭说优美的语言,精巧的构思,就只是主题思想一个层面,回顾一下中国的文学史便发现:“忧国忧民”,历来便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在灿烂的文学天空中,表现这一主题的文学作品浩如繁星。此时,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有责任把学生带到更为广阔的文学空间,而不能只局限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上。要让学生收集中国文学中表现“忧国忧民”这一主题的文章,并提炼出其中的主旨或主旨句。

例如:关于忧国忧民的古诗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示 儿》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唐?杜 牧《泊秦淮》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 塞》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这样,学生就在获得课本知识的同时,开阔了文学视野,在学习中收获了更多的文学素养和思想熏陶。当然,如果到此便沾沾自喜,以为完事,那也是一种缺憾,我们还需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文化。

第三道门 文化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外延等同于生活。文化的积累其实就是一个获取信息到应用拓展再到发现创新的一个综合性认识和实践活动。需要学生把文本与现实生活融合到一起,随着自己的体验和阅历的增长而逐步积淀下来。如就《岳阳楼记》的主题思想这个层面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许多为国献身的人,为民请命的人,他们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为国担忧,为民呐喊,并逐步形成了一种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你能列举其中的几个并说说他们的事迹吗?此题是对文章主题的再度升华,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文化积累和较强的语言归纳能力。

例如:杜甫,是我国古代第一个较多地歌唱时事的大诗人,他用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写下了众多的、质量很高的叙事诗,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杜诗通过这些艺术概括的形象,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深重灾难的生活,借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忧时悯乱思想感情。

在这个归纳与总结的过程中,不但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还很好的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语文课堂的终极目标是由浅显的对文章的粗糙而简单的肢解行进到对生命、性灵等的文化观照。如果以人为喻,文章就是人的躯干,文学犹如人的血肉,而文化则是人的灵魂。三者的领域在教学中有相互叠加与交叉的部分,不能完全区分开来。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这三道门是必须要突破的。

上一篇:探究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浅谈锟斤拷锟侥斤拷学锟叫匡拷锟斤拷锟斤拷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