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董事制度探微

时间:2022-04-23 04:27:13

【前言】独立董事制度探微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价值基础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对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规范证券市场的发展,迎接WTO的挑战及与世界经济接轨均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保护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虽然独立董事制度的直接目的在于制约董事会的行...

独立董事制度探微

[摘要] 董事会及其指导下的经理层在现代公司经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构建有效的董事会制度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其重要内容――独立董事,原是英美法的―大特色,后为大陆法国家所借鉴。笔者于文中对其内涵及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具体设想,以期益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涵义 价值 完善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涵义

1.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独立董事” (independent director)源自“外部董事”(outside director)或“非执行董事”(nonexecutive),是英美法系的产物[1]。由于英美公司法一直实行“一元化”的董事会制度,在公司机关构中没有独立的监事会。伴随着公司规模日益巨型化及股权的日益分散化,其经营亦逐步从股东大会中心主义转向董事会中心主义。为抗衡董事会大权独揽,防止董事兼任公司高级职员带来的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合二为一弊端,切实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美国证券立法要求现代巨型公司应有一定比例的董事不得兼任高级职员,以使董事会能够督察高级职员经营活动。美国《1940年公司投资法》第10(a)条明确要求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有40%的董事必须为外部人士。1977年经美国证监会批准,纽约证券交易所引入一项新条例,要求本国的每家上市公司“在不迟于1978年6月30日以前,设立并维持一个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这些独立董事不得与管理层有任何会影响他们作为委员会成员独立判断的关系。” 1990年,美国《密歇根公司法》第450条率先正式创设独立董事制度,该法不仅规定了独立董事的条件,而且还规定了独立董事的任命方法以及其拥有的权限。英国于1991年、香港于1993年分别引进了独立董事制度。之后,该项制度亦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借鉴。[2]

2.独立董事制度的涵义。依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要求,独立董事是指与公司没有个人关系和经济关系的董事。个人关系是指一定时期内(过去两年内)曾任公司雇员,或者系一定时期内担任公司ceo或高管人员的亲属等等;经济关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与公司有过一定数额(20万美元)的交易,或者其所在机构系公司重要关联方且发生过一定数额的关联交易,或者与公司存在咨询等服务职业关系等等。[3]因此,从理论上讲,独立董事既不是公司的雇员及亲朋好友,也不是公司的供应商、经销商、资金提供者,或者是向公司提供法律、会计、审计、管理咨询等服务的机构职员或代表,与公司没有任何影响其对公司决策和事务行使独立判断的关系,也不受其他董事的控制和影响。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包括两个层次:(1)任职前的独立性是独立董事中一项重要的任职条件。不同国家对其界定存在区别。如纽约证券交易所要求:独立董事意味着该董事独立于管理层,并且与公司不存在任何董事会认为有可能影响其进行独立判断的关系。其他如泰国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等也都对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进行了明确界定。(2)任职后的独立性则是指独立董事获选后是否能一直维持其独立性,此涉及到独立董事的任期、报酬、获取信息的手段、方式及其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等方面的问题。

二、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价值基础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对于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规范证券市场的发展,迎接WTO的挑战及与世界经济接轨均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保护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虽然独立董事制度的直接目的在于制约董事会的行为,促进董事会行为的合理化及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但其终极目的绝不局限于此,而应扩及于维护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只有将其价值目标定位于此,才能使独立董事制度真正有别于以往的各种控制机制,解决以往的控制机制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他各种控制机制之所以难成其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们都是站在某一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此种狭隘的思维方式使它们在运行过程中难免遭受其他利益主体的破坏,或者与其他控制机制发生冲突。作为因立法者对已有控制机制不满而产生的新举措――独立董事制度自然不应重复已有控制机制的不足,而应超脱于单一利益之上[4]。因此,独立董事制度有助于保护全体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2.有利于实现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股东大会中心主义逐渐被董事会中心主义取代,董事会日益成为公司的权力中心是这一选择的必然结果。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形成一方面扩大了董事会的权力,同时也要求董事会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对全体股东负责,并对经理层实施有效制约。欲实现此目的,必然需要一定的举措对董事会的权力加以制衡。而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能够从法律制度、组织机构两方面保障董事会独立做出合理决策,为实现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确保其长远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3.有利于强化董事会的功能。独立董事制度能够改变董事会成员的利益结构,提高董事会的决策职能和监督职能。目前,由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按照“资本多数决定”原则直接决定全部董事的任免,致使董事会受控股股东操纵或左右的现象屡见不鲜,董事往往成为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的利益代言人。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明确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职责及其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可改变董事会内部的利益比例结构,使控股股东控制董事会的现象得以避免。同时,亦可保障独立董事依法履行董事职责,借以强化董事会的决策职能。

4.有利于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水平。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能够使那些熟悉公司业务、具有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士进入董事会。他们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可以为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提供条件,并在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时,从独立的角度帮助上市公司进行决策,从而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水平。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多来自知名经济学家、财务专家,伴随者独立董事来源渠道的拓宽,法律专家、工程专家等回逐步加盟,以此可进一步改善董事会成员的知识结构,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水平。

三、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不足

自证监会颁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来,实施过程中其存在的不足日益显现,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董事的选择并未真正摆脱大股东的控制。在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意义在于独立董事的客观性及独立性。但根据该《意见》规定,独立董事必须首先由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提名,再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依据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股东大会的决策机制,独立董事仍难摆脱大股东的控制。

2.独立董事的知情权未得到应有保障。根据该《意见》第7条第2款规定:“凡须经董事会决策的事项,上市公司必须按法定的时间提前通知独立董事并同时提供足够的资料”。何谓法定的时间及足够的资料,该《意见》并未进一步细化,此种粗放式的立法规定使得独立董事知情权的行使缺少有力的支持。同时,独立董事完全依赖上市公司提供的材料做出判断亦不可取。如果上市公司没有及时向其提供材料或提供的材料存在问题,独立董事很难做出切合实际的决定。

3.独立董事的报酬未得到应有体现。依据该《意见》第7条第5款规定:上市公司应当给予独立董事适当的津贴。除此,独立董事不应从该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或有利害关系的机构和人员取得额外的、未予披露的其他利益。由此可知,与各国与此问题的相关规定相比,我国独立董事的报酬是定量的、单一的,不利于激发他们为公司长远利益进一步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可谓固定有余,激励不足。

4.独立董事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公司生存环境的变化和业务的日趋多元化和专业化,公司经营越来越需要专业技能。董事需要有实践经验及与公司相关的专业特长,这恰恰是内部董事的特长,而为独立董事所缺乏。独立董事要想有效发挥其监督作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不仅需要其对公司业务要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研究分析问题的视角要广,而且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并不受任何从属关系束缚,此是我国独立董事所不具备的。

四、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构想

独立董事制度对于维护公司所有利益者的应有权益,提高董事会的运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该项制度在英美法国家已相当成熟,并为大陆法国家所借鉴。针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修订相关立法,增设独立董事制度的有关规定。立法机关应首先从《公司法》的角度,强制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聘请独立董事,且独立董事的人数应达到一定比例,使独立董事制度能从公司法的渊源方面找到法律依据。同时颁布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有关条例、细则,对独立董事的组成、任职资格、职权、责任及惩戒措施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使之具有可操作性,确保独立董事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培育一支专业化、知识化的“独立董事”队伍。独立董事制度效用发挥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独立董事个人的资质、水平。目前上市公司选聘独立董事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且有追求名人效应的倾向,造成董事不懂事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使独立董事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除该《意见》规定独立董事所具备资格条件外,还应规定其是熟悉公司业务、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才。独立董事应尽可能从经济学家、财务专家、法律专家、工程专家中选任。另外,还应完善现有独立董事协会或事务所的行为规则,加强对独立董事的培训、自律及监管,借以培育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及敬业精神的独立董事队伍。

3.确保独立董事获得应有的收入。传统的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薪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构成。这种薪酬制度的弱点在于管理者的收入只与公司现期或上期业绩挂钩,而与公司的未来价值没有关系,很容易造成其短期行为。为解决此问题,各种激励性的报酬计划应运而生,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股权激励机制。独立董事作为公司高层管理中的一员,如何实现其自身利益与独立性之间的平衡显得致关重要。作为其薪酬计划,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均应兼顾。目前,我国独立董事的报酬是由津贴构成,与公司业绩无关。为改变此报酬制度产生的弊端,调动独立董事工作积极性,笔者认为还应考虑向其提供股票期权。但在具体实施中,从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的角度考量,其股票期权方案应区别于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方案。

4.保障独立董事的知情权 。关于独立董事的“知情权”受限问题,可通过以下方法加以改善:(1)建立独立董事会议制度,使其工作制度固定化,细致化;(2)建立上市公司和独立董事定期信息沟通制度;(3)在上市公司中加快成立提名、战略、薪酬和审计委员会,加大独立董事对公司活动的参与度;(4)保证独立董事享有聘请外部审计和咨询机构的权利。

5.对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构成比例做出限制性规定。根据该《意见》第1条第3款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数量应当在三分之一以上,而依据《公司法》相关规定,凡公司重大事项一般有一半或三分之二的董事同意即可获得通过,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构成比例显然难以对董事会的决策产生有效制衡。而在美国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平均维持在三分之二以上。因此,我国应提高独立董事的构成比例,使其达到董事会成员的二分之一以上,方可发挥其应有作用。

6.明定独立董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强化独立董事权利的同时,亦应对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做出要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量:(1)应发现而未发现“相关交易”事件,致使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受到损害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2)对虚假信息的产生应负的法律责任;(3)公司破产应负的法律责任等。针对这些法律责任,立法主要从民事责任方面加以考量,附以相应的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林凌常城:独立董事制度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0年9月号第21页

[2]刘冠雄:英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近况.中外法学,1998年第5期

[3]顾功耘罗培初: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几个法律问题.中国法学,2001第6期

[4]石少侠:《论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与制衡.中国法学,2007年第2期

[5]董新凯:论对董事会的控制问题.法律科学,2002年第1期

上一篇:房地产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风险及其防范 下一篇:进退两难还是以退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