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生命的需要

时间:2022-04-23 03:11:49

让阅读成为生命的需要

【摘要】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阅读史。有阅读习惯的人道德基准不会有大偏差,精神世界不会萎缩。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公民整体阅读水平。读书真的很快乐!开卷有益,益己、益人、益民族、益国家、益未来!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快乐!引导学生达到从“阅读”到“悦读”的境界,让书香相伴孩子成长,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构建“书香校园”。

【关键词】读书;立志;成才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阅读史。有阅读习惯的人道德基准不会有大偏差,精神世界不会萎缩。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公民整体阅读水平。人类的精神延续主要为书。正所谓“静对好书成乐趣,闭看云物会天机”读书真的很快乐!开卷有益,益己、益人、益民族、益国家、益未来!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阅读起来,这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一、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是指“读好书”教育活动中每个学生必须进行的阅读。

朱永新说过,小学生无法真正做到自主选择他们的读物,他们是最需要提供一个基础书目的群体。一旦在他们精神成长最敏感的时期遇到好的书,他们就可以形成一个好的“胃口”,就可以对图书充满期待和感情。

2011年4月21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中国新阅读研究所的一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这些书目中,包含30本基础阅读书目和70种推荐阅读书目,按小学低、中、高学段,分别精选出文学、科学、人文类各若干本。

这些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把人类最重要的价值,如仁爱、自信、尊重、友谊、同情、敬畏、宽容等带给孩子,是表现真善美的最有效文本,也成了小学生必读的书目。

二、特色阅读

特色阅读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形成的校本特色阅读。

新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们开发了灵璧的“三元文化”。

灵璧以奇石、虞姬、钟馗为标志的“三元文化”,是大自然和历史赋予这里的宝贵资源。灵璧作为“三元文化”的集聚地,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古往今来,有许多古圣先贤、文人墨客,慕名而来、驻足灵璧,留下一幕幕千古佳话……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如:

(一)赏石文化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坡。他的诗词、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坡除文学、诗、书画之外,非常喜爱灵璧石,他在徐州任太守期间经常前往灵璧觅石,在灵璧石的欣赏上可谓是见解独到,如著名的“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并创立了以“丑”为美的丑石观,为灵璧石文化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

坡因灵璧石还写出了千古名篇《灵璧张氏园亭记》,其中写道:“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璧,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灵璧石的眷恋之情。

(二)钟馗文化

灵璧钟馗画起始于唐代,明、清两朝达到鼎盛!清代齐周华在《名山藏画副本钟馗像赞》中云:“由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脱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在历史发展中,钟馗画可谓名家辈出、流派涌起、享誉之大、深入人心。加之历代文人墨客操觚大泼,因而更具有眩目之彩,迷人之魅力。蔚然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一枝璀璨的奇葩,历久不衰!形成了闻名遐迩的“钟馗画之乡”。

灵璧钟馗画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91年应邀在首都北京举办画展,并被中央电视台收入晚间新闻。尤其赵英汉先生钟馗画,以笔写意,重在传神,所绘二百余种钟馗,神态各异,挥洒自如,在1997世界“和平杯”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大赛中荣获“金奖”,并赴韩国、日本、巴西等地展出。

(三)楚汉文化

灵璧是垓下古战场,霸王别姬处,公元前202年的冬天,项羽兵败垓下,由此开启了长达426年的大汉王朝,因此灵璧被称之为“汉兴之地”。这里有很多的历史传说,如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垂缰救主等等。

诸如此类的家乡特色文化,均是点燃孩子们阅读激情的活水源头。通过特色阅读,不仅能够让孩子们了解祖先在脚下这片土地上的生活,而且能够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收获自豪与幸福!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三、同步阅读

同步阅读是指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同步进行的系列活动。如:“经典诵读”“链接诵读”“课本剧目诵读”。

(一)经典诵读

本县编写的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诗文读本》,其读本融入了《三字经》《百家姓》《孝经》《千字文》《增广贤文》《朱子家训》等内容,它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为核心,构成了璀璨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段文字能够说清表明的,其意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儒家的思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孩子诵读后,自然会“立德、立志、立人”。

(二)链接诵读

紧扣教材,围绕“单元训练重点”。链接相关的人、事、物、景,进行拓展性的阅读。通过拓展性阅读,由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并及时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三)课本剧目诵读

此类诵读是指导学生把具有趣味性、哲理性的文章,改编成课本剧,进行演读。演读中要把握人物的语调和语气,把刻画人物性格的神态、心理、语言等手段运用起来,以塑造文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艺术氛围中,去体验情节的展开、高潮的形成、心态的表露、动作的协调、情感的宣泄,从而有效地消化文本内容,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丰富和深化阅读教学。

四、营造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慕芝兰自生香,在浓郁的书香熏染

下,孩子们会不知不觉地走进阅读。

(一)让校园成为多情书卷

我们要求所有学校从不同角度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将古往今来一些“立志立德”的成语故事(闻鸡起舞、投笔从戎、岳母刺字、铁杵磨针……);历史伟人、科学家画像及简介(孔子、老子、韩非子、牛顿、华罗庚……);《弟子规》《三字经》等等刻于墙壁,挂于长廊。使学生时时处处耳闻目染。

(二)以德为师,以身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有的老师都做职业学习者,努力唤醒自身的读书热情,坚持读整本的书。成为学生阅读的无声典范。

我们要求语文教师,每学期读完小学生对应学段计划内的必读书目。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每学期读文学读物1―2本。所有教师每学期写不少于2500字的读书心得1份。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举办读书节,评选书香班级、阅读之星、诵读大王,召开主题读书会,进行读书征文比赛、诗歌美文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我的舞台(读读演演――课本剧)等等。

开展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活动,就是遵循“读书、立志、成才”的指导思想,以书育人,以书启智,以书养德,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全面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快乐!引导学生达到从“阅读”到“悦读”的境界。让书香相伴孩子成长,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构建“书香校园”。

上一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下一篇:谈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