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在新课改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时间:2022-04-22 02:45:48

如何更好地在新课改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我们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是师生、生生共同创造课堂的环节,是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组织形式;自主探索;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34-01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具有创新的精神,还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水平以及学生的成绩。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体制推行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将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素养方面,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推动小学数字教学模式的改革。课堂上我们教师要致力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下面谈谈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为此,我们积极开展小组教学模式。小组教学可以有效地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给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密切接触、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培养健全人格、促使个体社会化的有效途径。我们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重点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相对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小组的划分,一般以6人左右为宜,要注意学生性别的搭配、兴趣爱好的搭配,对组建的小组要相对稳定,待磨合后也可以适时进行调整,以更好地进行交流、培养兴趣爱好、增进友谊,达到育人目的。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二、灵活运用教材

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设计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删、调整数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如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一开始上课我就特意不动声色在黑板上板书3、30、300,学生不知道老师的意图,非常好奇,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于是,我神秘的对学生说:你们猜猜看老师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放开了,有的说它们之间大小有什么变化?有的说末尾添零与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在这些基础上我在提问,你能想办法使这些数相等吗?学生感到好奇,纷纷议论。不一会儿,学生马上想到在2、20、200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有的说加上元、角、分。接着我马上说:“老师可以不用加单位也能使这三个数相等。用什么方法呢?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这样的情境形成悬念,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灵活运用,让教材为教学服务。源于教材,又不要拘泥于教材。

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进行学习

合作探究是师生、生生共同创造课堂的环节,是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有效方式。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是为了让孩子增强责任感,学会在合作中如何尊重别人、倾听别人、评价别人,学会如何才能更好表述自己的观点;而竞争的目的不是激起学生间的矛盾,而是学会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意见统一,更好的合作。合作交流有赖于对每位成员积极性的调动,要建立激励合作交流的机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交流。做到师导生,生教生,生强生。如:在数学9的乘法口诀来源时,学生已从1至8的口诀学习中获取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数学中我让学生以小小组(四人小组)的形式自由选择关于9的一句口诀讨论得出的来源,并要求组内有分工(一个负责说出“几个几”、一个负责说出算式、一个进行计算、另一个向本小组的小老师汇报),然后看四个大组的小老师谁先完成总结任务:得出同一句口诀有不同的来源方法(可以利用加法计算,可以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联系,可以用减法[1个9是10-1,2个9用20-2……],甚至还可以从大人那里学来)。任务完成以后,可以让小组对别的小组作出一定的评价,以取长补短,老师也对讨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新观点、学生或小组表现好的方面作出一定的鼓励,强化合作的过程。

四、在课堂上,数学教学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恰当的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一些学生的生活实例去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教学中,由于恰如其分地运用导语,使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有很大的收获。例如:学习1-10,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1――10这十个数字,我指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中美丽的校园学生的生活实例,天天接触的地方,去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细致地观察图片,产生出 丰富的内容的数据,对抽象的数有了感性的认识。单上一个1字,就引导学生发现“我看到了一幢明亮的教室”、“这是美丽的学校”、“校园中有一面鲜艳的红旗”,又引导学生讨论出我们周围有哪些是1,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我们教室里有一位老师”、“一块黑板”、“一个黑板擦”、“一张讲桌等”。学生自行探索出关于1 的数目。从头脑中对“1”有了深刻的印象。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彻底转变。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每一个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积极主动的去认识数学,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胥宝凤. 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浅论[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06)

上一篇:“构唱”和“细分” 下一篇:试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