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启发式教学带给现代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4-22 01:59:35

孔子启发式教学带给现代教学的启示

【摘要】孔子的教学思想一直以来对中国及外国的教育事业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对现代教学具有更大的启发作用,本文主要从注重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和重视道德修养四方面进行阐述。

孔子实在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以著名的“启发式教学法”为例,孔子不仅一贯坚持启发式教学,而且“启发”式这个名称本身也是由孔子所创造。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只有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孔子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显然孔子的启发式有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所以,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

对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始终把学生和教师摆在同一平台上。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竭焉。”他在教学中先自称“无知”,再和学生共同探究,一起发现问题。在《论语・述而》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承认师生间是相互启发的,提倡教学相长,确立了一种平等的、发展变化的师生观。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这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使学生得到尊重,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

另外,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引导,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最终使学生达到“居一隅以三隅反”的教学目标。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给我们现代教学实践带来丰富的启示

一,教师应把握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备课要备教学内容、备学生,更要备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所要学习内容的类型区分学生可能存在怎样的学习方式,然后决定自己的教学方式。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正体现在教师能够正确判断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的“材”,然后根据“材”来施教,即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讲授法、探究法、活动法……这些方法从来没有好与不好的分别,只有合适与不合适的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教师是“孔子”式的,只有向孔子学习,教学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而我认为要做孔子那样的教师,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素质:开放的态度和反思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握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二,教学方法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准备,更要考虑主体接受时的感受

孔子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相比较后不难看出,尽管两种谈话法在教学中都很有效,都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但显然孔子的“启发”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三,谈话即“谈心”,必须把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个体心理差异,以学生为本

孔子的谈话法既是传授知识的方法,也是解决思想困惑的谈心的艺术。谈话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首先强调交流双方地位和人格的平等性。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是被赋予的,它是谈话法有效性的前提。谈话中更要察言观色,考虑主体的心理耐受程度,了解和把握其心理规律。孔子在谈话中不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压制和灌输,而是以理服人。教育工作者应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态度和平等、民主的方法,教育人应首先理解人、尊重人,其核心在于不断激发催人奋进的动力,并使之经久不衰,在教育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四,教育不能单纯看成知识教育,更要注重道德培养

孔子在面对社会的危机和转型时期,把道德教育作为拯救社会的方法:认为道德衰败是乱世的根源,要拯救社会必须重建传统道德。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青年学生在追求价值多元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某种程度的思想混乱。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引导学生,只有实行正确的知识指引,才会有正确的伦理价值。教育者应用正确的知识“辩证”学生思想中的混乱和错误。当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充分吸收西方教育的合理内容的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优良传统。如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并且,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育目的。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总之,教育应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其不仅学会求知,更学会生活、学会奉献。

【参考文献】

寇敏娟.论孔子的启发式教学[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杜剑影.王艳娟.赵彤.浅谈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J].考试周刊.2012(77)

何克抗.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

蓝利萍.论孔子的教学思想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发[J].教育与职业.2006(14)

上一篇:让校园更有底蕴深度和精神高度 下一篇:城乡结合部初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