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及其对择业焦虑的影响

时间:2022-04-22 05:19:40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及其对择业焦虑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要求也日益增加。高职教育发展整体趋于完善,但高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高职教育不同于高校教育,学生在就业面上也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如何解决因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而产生的择业焦虑是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应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对其择业焦虑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此完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就业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择业焦虑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在新形势下产生的一种教育形式。与传统教育不同,高职院校的教育对于知识的实用性更加看重,主要侧重于对生产、服务、管理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实用型的技术人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因自身管理能力的欠缺,学生在此方面存在很大的焦虑情绪。对于学生就业来说,适当的焦虑情绪有助于个人问题解决。但过度的焦虑会导致自身判断能力的欠缺,甚至影响其自身健康发展。因此,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加强以及焦虑情绪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高职院校学生择业情况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择业情况并不乐观,相比于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择业上的焦虑也就是必然的。当今社会的就业情况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影响,因我国人才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也得以体现。甚至一些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初始阶段,就已经对就业情况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情绪。这种情况在教育资源拥有量较少的地方就更加明显。因这样的情况所致,高职学生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无法静心对自身进行严格的管理,学习状态松懈,也就使得学生的自身管理能力存在较大的欠缺。目前在就业择业方面,情况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保障,但并不明显。针对此情况,我国教育部门应对此情况进行改善。

三、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

高职院校的学习基本是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国外的办学专业设置多,且有完备的职业教育体,重视个别化学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自我管理能力是学习效果的前提保证之一,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律性以及规范性,能更好的掌握职业技能。择业焦虑造成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整体上受各方面的共同影响。目前的高职院校教育体制上存在较大的纰漏,职业教师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能力上的缺失,使得学生面对择业上的焦虑程度更大。

四、择业焦虑的主要表现及解决措施

高职学生的主要择业焦虑主要体现在主观素质与社会要求两个方面。在主观素质方面,高职生在面对择业焦虑时属于个人自身能力积极主动回应的一种表现,涉及到认知与情绪。认知在择业焦虑中能否以个体形式表现对于事件的意义以及分析能力来说比较重要。情绪则关乎着个人自我事件情绪的感知与控制。社会角度来看,是要求教育部门对学生的择业知识、结果、技巧、期望等层面的基本要求。整体上来说,个人可以在以往的经验中学习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使得择业焦虑在不同方面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但目前对于职业化教育中,对择业问题没有具体的指导方向。教师在整体教育中更重视技能训练,而忽略了适应社会的技能培养,导致学生产生择业焦虑。首先解决问题应关注高职学生的主观素质培养,使学生具备更好的情绪认知能力里;其次,注重教师对学生在择业上的策略引导力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在两方面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机会,寻求合适的工作定位;最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引导高职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职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五、总结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择业焦虑的研究,但综合考虑自我管理能力对择业焦虑影响的研究仍相对匮乏。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择业的有着明显的调节。相关教育部门应在此方面的研究投入更大的力度,以消除高职学生的焦虑心理。对于整体高职教育来说,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焦虑情绪研究的透彻程度将对我国整体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上一篇:基于用户体验的APP扁平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企业包装设计与市场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