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狂奔的底气

时间:2022-04-22 02:39:19

创业板:狂奔的底气

今年一季度,创业板以史上最快速率连续大幅上涨近千点,累计涨幅达到68%。在赚钱效应持续带动下,各路资金蜂拥入市,两市日成交量维持在万亿元高位,3月新开户数赶超2013年全年,新基金发行也呈现出“日光”的疯抢架势,募集规模一再刷新纪录,市场情绪空前亢奋。

据悉,在这轮上涨攻势中所有行业均出现上涨,并且涨幅呈现扩大趋势。涨幅居前的行业是计算机,连续三个月领涨全市场,年初至今涨幅达到89.21%。这一幕幕场景似曾相识。上世纪90年代,在个人计算机革命性普及下,美国纳斯达克走势与创业板2012年底以来的走势极其类似,但2000年3月后科网泡沫崩盘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股灾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88.1倍,估值已超过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见顶时80倍的估值水平。创业板泡沫是否已到了一触即发关头?历史是否即将重现?近期,创业板泡沫之争甚嚣尘上,但部分机构并不认为创业板整体存在泡沫,称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公司基本面,本轮创业板牛市与科网泡沫均存在本质区别,创业板底气在,“离泡沫还很远。”

资金蜂拥入市

创业板急涨千点

今年年初至今,创业板从新年首个交易日的1464.77点一路狂奔至2500多点,涨幅达到68%。三月,指数放量飙升再创新高,升速达到585点以来最快速度,市场异常亢奋,热点不断扩散,出现补涨热潮。指数冲高过程中引发大量减持,但散户新增资金涌入继续推升指数。

股市火爆吸引新增资金持续跑步入场。两市成交额近期均维持在万亿高位,创业板日前成交额较2014年底增加3倍。中登公司最新公布数据显示,3月23日至3月27日,五个交易日两市新增股票账户数166.93万户,环比增长46.62%,创下单周新增开户数的历史纪录。而上一次的历史高点为2007年6月1日当周的162.47万户。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资金借道基金入市。据Wind资讯统计,公募基金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发行产品较为密集,截至2015年3月31日,公募基金共发行137只新产品,募集总份额为2384.71亿份。其中权益类基金109只,共募集2174.98亿份;债券、货币、QDII及其他基金共28只,共募集209.73亿份。这意味着一季度有2174.98亿元增量资金通过基金入市。在牛市推动下,一些新基金公司规模迅速提升,比如成立仅两年时间的前海开源基金,2014年底公募规模只有25亿元,由于新发基金不断出现大量申购,一季度末其公募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大关,可能接近200亿元。

不仅仅是新基金受到投资者追捧,不少绩优老基金也出现大幅净申购,据了解,一些近年来业绩持续优异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今年以来持续净申购,整体规模大幅增长。为限制资金过快流入摊薄原持有人利益,并控制风险,大成、融通、宝盈、富国、汇添富等基金公司已经祭出限购举措缓解资金流入速度,或者直接关闭申购。

对创业板而言,新增资金进场增援的步伐并未放缓。据了解,一些互联网主题基金真正密集发行的时间在4月份,博时、融通、大成等大中型基金公司均将发行互联网主题基金,相关主题有望继续得以推升。

泡沫之争再起

部分机构认为合理

由于创业板持续三个月的任性狂奔,目前创业板的整体估值水平已经达到88.1倍,超过纳斯达克指数在泡沫顶峰时期的水平。一鼓作气的上涨令不少投资者心慌意乱,而近期创业板指数也出现了数次调整,市场开始担忧这是否是创业板泡沫破灭的前兆。人们谈论互联网的语气和各种研究报告,大力推崇“新”经济的情形与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不由得使人联想起2000年纳斯达克科网泡沫破灭的故事。

根据Wind资讯统计,如果与历史相比,从市盈率来看,创业板TTM市盈率88.1倍,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顶峰时期前市盈率72.2倍;从市净率来看,创业板当前市净率9.87倍,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顶峰时期市净率8.9倍;占全市场市值比例来看,创业板目前总市值占全部A股市值不到10%,而纳斯达克泡沫顶峰时期占美国股票市场总市值36%。

“这一波互联网有泡沫的成分,但更多是合理的成分。”融通领先成长基金经理刘格菘告诉记者,现在创业板平均估值80多倍,很多人都在讨论创业板的泡沫问题,这其实是用传统的PE估值来衡量的。“但创业板到底适不适合用PE去估量它的价值,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创业板的很多公司都在向互联网转型,其商业模式发生转变,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正在重构企业的商业环境、个人的生活场景、政府的行为方式,传统产业正在被互联网跨界颠覆,估值体系也正在被重构。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前期阶段就是累积用户,有了用户黏性后才能有转化率,有了转化率才能变现。在这种情况下现金流会比传统行业差,但后期会加速,这时用PE方法算创业板肯定有问题。”

刘格菘还认为,拿现在的创业板估值水平和2000年的纳斯达克比肯定不合适,因2000年是PC(个人计算机)时代,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时的PC互联网变现模式只有几种,游戏、广告和电商。近两年智能终端渗透率提升后,变现模式增加了很多,包括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支付,包括供应链金融等。这些变现模式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互联网对企业的运作对经营方面的改造也正在落地,对生产效率也会有实实在在的提升。

“自2012年末以来,接近两年半的时间里,创业板指上涨幅度超过300%,我觉得持续时间这么长,涨幅如此巨大的一波行情已可以定义为一个长期趋势,所谓的主题投资、概念投资不可能贡献一个如此波澜壮阔的行情。”大成互联网思维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博对记者表示,这个趋势是否逆转要看导致这个长期趋势的核心驱动力有没有逆转,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迫切需求和经济增长增速中枢下滑的真实性,压力这两个核心驱动短期内看不到有本质性变化的可能。

深圳一位今年业绩处于领先地位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这一波牛市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居民大类资产配置发生变化。“在渠道路演的时候发现,稍微有点名气的基金经理,一发基金都是50亿到100亿元。现在市场还能容纳比较大的资金,并且还远没有到牛市那种疯狂的阶段,所以短期没有危险。”

提防短期波动

警惕个股风险

最近有媒体报道,机构仍然看好创业板中长期趋势,他们并不认为整个互联网都存在泡沫,最后至少有三四成公司可以走出来。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已有部分机构人士称,不排除部分个股存在泡沫,“市场确实存在部分对互联网不懂就听故事一通瞎炒的人。”

“比如有一家在线阅读公司,它主要针对PC用户,但现在市值也炒到了近百亿元。其实通常PC互联网估值不如移动互联网高,但很多人就把它当做移动互联网来炒,他们不懂这种网站如果不推广根本就没有用户。”一位资深投资人告诉记者,纯讲流量的故事是有问题的,但不讲流量也只是空谈。

注册制也是创业板的影响因素之一,但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认为,市场对其预期已经反映得比较充分。此外,“注册制是个中长期的趋势,如果影响市场太多,监管层肯定会控制的。”北京一位基金经理如是说。

此外,近期监管层的种种动态也被部分市场人士解读为创业板利空因素,如公募基金可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保监会支持险企“走出去”增加香港创业板股票投资等,可能会对创业板资金造成分流。

方正证券梳理了创业板2010年以来7次回调的幅度和原因,并且研究了2000年纳指泡沫破灭的主要原因,发现监管引发的市场回调幅度相对有限,引发成长股泡沫破灭的真正原因往往来自于货币政策的持续收紧,或经济趋势的快速下行。在经济基本面变化不大的背景下,流动性宽松将持续利好成长股行情,短期波动不是趋势的结束。后续应重点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尤其是4月中下旬经济形势的变化,其对未来成长股行情影响将更为重要。

将在下个月建仓的大成互联网思维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博透露,未来大概率还是会把投资重心放在成长股,特别是和互联网相关的成长股上面。“当然,长期趋势不变,并不代表不会出现短期调整,我们经常称这种短期调整为长期趋势中的次级折返。所谓次级折返,意思是在与一个长期趋势相背离,甚至严重背离的走势,但它并不意味着长期趋势的终结。战略上,我们长期看好成长股上涨空间的大方向并没有改变。战术上,如果出现这种短期调整,反而给我们的建仓提供更好的机会。”

上一篇:桂台物流合作现状和对策分析 下一篇: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影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