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力资本运营问题探析

时间:2022-04-21 10:31:38

我国人力资本运营问题探析

[摘要] 健全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本管理体制和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运行机制,营造一个开放的、公平的良好环境,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提供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是当前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促进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人力资本运营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完善人力资本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本 运营市场经济

人力资本是一种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所表示的资本。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和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本的争夺和较量。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我国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人力资本。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人力资本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力资本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如何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力资本强国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树立系统可持续的人力资本运营战略

卢卡斯在探讨经济增长时,把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因为人力资本所导致的收益递增规律意味着自然资源、物质资本、劳动等投入在既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展,或者在既定产出条件下,自然资源、物质资本等投入的减少,这无疑节约了资源、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所以,人力资本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关键和最核心的问题。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运营战略。同时,还要把完善人力资本运营当作是多层次的系统,全方位统筹考虑,制定出我国整体性的人力资本运营战略,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努力缩小人力资本地区、产业、城乡之间的差异,确保人力资本的优化与平衡;第二,努力提高人力资本的质和量,使质和量同步提升;第三,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使人才高中初级的层次结构趋于合理;第四,把人才的自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大力培养、引进我国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世贸组织专业人才、国际金融和贸易人才、跨国经营人才等,特别要注意培养和造就学科带头人和工程技术人才。

二、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人力资本运营提供重要保障

我国虽然是人口大国,却不是人力资本大国,要把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变成人力资本优势,就应该改革现存的教育制度,加速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第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包括情感、道德、体格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过程。而我国传统的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相对滞后,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需要。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我们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第二,要把终身教育的思想理念融入我们的教育制度之中。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一生都要接受教育,它包括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是人一生中的持续过程。终身教育的理念及其包含的考虑问题的整体性、长远性、全面性都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相吻合,能够弥补我国原有教育制度的不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社会需要的、各方面都和谐发展的有用之人,以促进整个教育和经济社会的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继续强化基础教育,普及高中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从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自身的情况看,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了基础教育,全国90%以上的人口覆盖地区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全国一半省市已完全普及了初等教育,高中教育正在走向普及。而我国的人力资本积累主要依靠高中阶段教育的扩大,未来我国人力资本的增长模式将由基础教育驱动型向高中阶段教育驱动型模式的转型。为适应这种转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应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非正规高中阶段教育(包括相应层次的培训和补习等),这些都是提高和优化人口素质的关键环节。此外,还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建立一支门类齐全的、整体素质好的科技人才队伍和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大军,为人力资本运营提供重要保障。第四,加大各种短期的技能培训。据统计,我国逾千万家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每年培训量还不足1%;国外企业包括中小企业每年投入再学习的支出最低都为公司薪资总额的3%,而我国大中企业对此的支出平均不足0.5%。这说明我们的很多企业对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这将会极大限制我们企业的发展,制约国民经济的增长。培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环境和不断成长壮大的人力资本培养战略之一。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说,培训虽然需要花费相当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它的回报会远远大于投资,如果将培训作为一种投资,把握学习机会,掌握一技之长,不断提高自己,就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站稳脚跟。如果说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培训确是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三、畅通人力资本流通各环节,为人力资本运营扫清障碍

第一,应培育和完善人力资本市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交流制度。当前,我国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本市场遵循的主要原则是:要加大改革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现人力资本闲置与人力资本短缺向市场交流、调剂余缺、合理配置转变;逐步实现现实存在的人力资本单位、部门所有向社会所有、互通有无、合理流动转变;逐步实现人力资本流动由单向选择向双向选择转变;逐步实现由“统包统配”的人力资本资源配置模式向人力资本市场模式转变。在政策上要注意向国家重点工程需要的单位引导、倾斜,向边远、贫困地区引导、倾斜。第二,改革户籍制度,畅通人才流通渠道。传统户籍制度导致人才、人力、人口无法按社会的需要和市场运行规律协调发展、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从而使整个社会发展迟滞。当前,一些城市先后出台了户籍管理改革的措施,户籍制度正向逐步削弱乃至消除方向发展。国家正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人口的正常、合理流动,中国未来的人口管理制度将更灵活、更理性、更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建立科学的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规范人力资本市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资格认证制度,它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全面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需求,应加快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较全面地规划了未来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目标和确保制度推行的具体措施,这对于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鉴定质量,从整体上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力资本运营奠定基础

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给我国的人力资本积累造成了制度障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社会保障不覆盖非国有就业人员,使非国有经济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无人问津,使他们缺乏安全感、保障感,从而极大限制了非国有企业人力资本的积累;社会保障不覆盖农村,导致农民不安心生产,影响社会安定,影响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人口负担,影响人口质量。二是社会保障在人员流动时不能很好的接续。政府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障,不能随着受保障主体的流动而流动,受保障主体一旦离开政府及国有企业单位而到非国有企业就业,就失去了失业、医疗、退休这三大保障,保障基金不能随着人走而流动。因此极大限制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向非国有企业的流动,限制了我国人力资本合理有效的配置。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为改革的重点,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积累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力资本顺畅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克莎:MBA课程全新读本《人力资源》.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3

[2]余凯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上一篇:员工价值与企业文化契合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木桶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