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组织教学的有效实施

时间:2022-04-21 03:03:16

体育课堂组织教学的有效实施

随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如何使课堂的组织教学取得低耗、高效、大面积的教学效果,课堂组织教学的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课前准备.组织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

体育课的课前准备它包括了解学生的身体基本情况、场地器材、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和编写教案等。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做好课前准备,最重要的工作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好教案。具体要求:

(一)明确要求,熟悉教材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能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同是也要掌握所教技术动作与前、后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任务、重点、难点,为解决重点、难点设计好辅练习内容,让学生顺利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三)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组织、教学方法。

二、语言激发,组织教学有效实施的支点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促进学习的核心。在课前用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提出本课的任务要求,使学生明确课的任务和目的,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

例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分析动作时,教师分别请一个动作准,一个动作错误(带普遍性)的同学示范后,问:“刚才两位同学所做的动作,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后,教师用激励的语气教学,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地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样有趣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有效实施的保证

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的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竞争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如耐力跑练习,采用3分钟变换跑。方法是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可采用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跑,后退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这种方法由于跑姿和跑动路线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奋,3分钟跑下来虽然个个都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可没有一个人叫累。

四、反复练习,促进组织教学质量的巩固提高

学生获得生动的运动表象、明确基本概念、了解技术要领后,要正确的掌握完整技术动作,还必须经过反复练习,在练习中要强调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知动作形象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通过动觉和肌肉本体感受来感知动作要领,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纠正、改进技术动作,把技术动作的视觉形象和动作表象有机结合起来。在练习中教师还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鼓励是对学生练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的一种强化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掌握技术动作的信心,除此之外还要及时的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巩固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上一篇: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特色浅析 下一篇: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