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培养创新思维贯穿数学教学始终

时间:2022-04-21 01:50:45

将培养创新思维贯穿数学教学始终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创新思维意识,敢于突破以往的教学观念模式,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要善于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直观或间接地发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学;新课标;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42-02

新课改强调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自觉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进行到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思考。

一、树立创新理念,转变数学教学模式

现代国家的实力越来越表现为培养有创新思维、创造活力的人,要求教师坚持创新,增强本领恐慌意识,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主动向书本学,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指导教学;向特级教师学,学习特级教师丰富经验;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增强创新教学本领。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营造浓厚创新氛围;要把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努力转变为启发受教育者对知识的主动追求,让“要你学数学”转变为“我要学数学”,积极进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多思善想,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积极性。

二、允许学生答错,鼓励自主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思维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在心理舒畅的情景下愉快地学习,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思维和想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难免有答错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宽容,避免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要积极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要改变师道尊严传统形象,平等对待学生,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师要把自己当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要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的被动学习为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努力的目标,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教学“通分”时,为了让学生比较3/4与5/6的大小,教师可事先不作暗示,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学生的思考策略趋于多样化而富有个性:(1)化成小数比较;(2)用折纸比较;(3)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4)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等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小结,进而学会创造,促进发展。

三、措施灵活有效,创新异彩纷呈

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手、口、脑等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探索能力。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将牙膏盒的面剪下来比较;有的学生在纸上描出长方体的各个面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直尺量长方体的棱长……学生通过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初步了解长方体各个面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直观感受长方体的各个面、棱之间的特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体验生活问题的生动性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促进了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形象直观的教学,使学生参与了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全过程,同时还领悟了创造知识的方法,从而促进思维的深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经常讲述讲数学家的故事,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大有好处。如讲高斯小时候的故事:七岁时高斯进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写一个数字:5050,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善于灵活变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找不到直接解决问题的通路时,走间接的通路,巧妙绕过解决问题的障碍,解决问题。如给学生讲阿基米德的故事:传说古希腊的国王让首饰匠,打造一顶与泰尔的王冠一模一样的纯金王冠,如数让他称走了黄金。首饰匠如期交来王冠,外表金碧辉煌,与泰尔的王冠完全相同,重量也恰如取走的黄金。国王想判定黄金中是否掺了假,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必须检验王冠是不是纯金制造,却又不准损坏王冠的一丝一毫。阿基米德苦思冥想,几个星期以后,阿基米德蓬头垢面,妻子把他赶进了浴室里。当阿基米德浸入水中之后,忽翻身跳起,大声高呼:“有办法了,有办法了!直向王宫奔去,路上留下一条湿漉漉的足迹。你知道,阿基米德从水的浮力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吗?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碰到求一个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时,要转换思考的方法,把小石头放在盛有水的规则容器里,利用水位升高的办法,计算出不规则小石头的体积。“曹冲称象”的故事,也是通过用转换思考的方法得到准确的答案。

上一篇:立足儿童视野 凸显语文本真 下一篇:80例失眠患者的推拿治疗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