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数感的培养

时间:2022-04-21 01:28:13

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我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式的反映,以及对其事物灵活地进行解决数字问题的能力。它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简单地说就是与数字有关的活动。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数感的培养在数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作出有用的策略。

一、教师创新思想,明确数感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

社会发展需要有良好数学素养的公民,呼吁公民的数学素养的提高。而数感作为公民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数感的地位、重要性做了阐述。把它摆在首要的位置并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明确提出来,是前所未有的。可见,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因为重视不够,更因教材的编写,对如何突破学生的数感,它的表现形式阐述不明。

二、鼓励学生多深入生活体验,提高数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情,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形成数感。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来得到培养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经历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构建数感。现在的学生由于父母的逆爱,社会生活经验少,因此,要让学生经历对某种事物的认识过程。

三、教师充分利用课堂因材施教,创造性地提高数感

1.创设情境,提高数感

情境创设多种多样,有言语情境创设,图文情境创设,动作情境创设等。我认为教师的教学就如同艺术家在表演,我们可以不拘一格地创新、创设,让学生每天都在期待老师的上课,期盼每天都有新的节目、段子。

2.反复识记、强化训练,提高数感

我们在小学学习时,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如在背诵乘法口诀“7的口诀”,时用了一天就熟了,但却不会熟练地应用它,然后在不断的反复学习中逐渐提高了它的应用水平。

3.从数理角度训练,提高数感

例:36×3=积有四位数,最小填( )?只有从算理的角度告诉学生,用尝试的方法去体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在多次的训练后有了经验,自然可以脱口而出方格填几。这是从算理的角度,踏踏实实训练的结果,因此我们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加强算理的讲解,不但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4.发挥学生丰富的联想、合理的想象比较教学,提高数感

在填写质量单位时可用此方法。如:一头牛重450( ),备选(g、kg、t),如果选t,学生已知一辆卡车4 t,很明显牛没卡车重,如果选择g为单位,难道一头牛只有一包重吗,也不实际。因此只有kg合适,是成人体重的6倍左右;同理,在填写西瓜的质量时,选4( ),选kg合理,如果选择t为结果,那么有卡车那么重的西瓜吗?如果选择g为单位,那么有橡皮那么轻的西瓜吗?在比较教学中学生明确了单位不能张冠李戴,否则会闹笑话。当然,学生的数感也提高了。

四、加强体育学科教学,在交叉教学中提高数感

其实体育运动不仅与健康幸福有关,还与数学有关。它有利于挖掘大脑潜力,调节脑机能,促进智能的发展。小学生经常从事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激化神经元的活性水平,充分挖掘大脑潜力。

总之,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它对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要我们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长期的基本目标,并将其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 福建省邵武市洪墩桥头小学)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探讨 下一篇:导无定法,妙在巧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