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高职高专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4-20 02:48:35

【前言】朗读,高职高专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0引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而这些素养、能力等等的形成和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学习积累...

朗读,高职高专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摘要: 本文讨论了朗读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朗读训练的方法及建议。朗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抓好朗读训练,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in language literacy teaching of vocational schools, reading training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Readingaloud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reading and an effective method of learning language knowledge. Language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 should grasp reading training to improve read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inspire students’passion to learn language and effectively enhance their language literacy.

关键词: 朗读;朗读训练;语文学习

Key words: reading; reading training; language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203-02

0引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而这些素养、能力等等的形成和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学习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因此,学好语文,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将来的继续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就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来看,没有了升学压力,再加上高职高专学生重技能、轻文化课的思想较严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减少,甚至不再学习。不少学生虽经过了多年的语文学习,收效甚小,具体表现在口语表达辞不达意、笨嘴拙舌;阅读理解能力欠缺,许多文学名著读不懂;各科作业书写较差,错别字多,句子语病较多,缺乏条理性,写文章相当吃力。语文能力低下,已经影响到了这部分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成绩,影响到了就业的成功率。要改变这种现象,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关键。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阅读和表达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思精,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阅读、思考、消化、吸收,最后诉诸笔端或传情于口。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阅读是基础[3]。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在语文学习的各种方法中,朗读是高职高专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1朗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朗读是将书面文字转换为有强烈感染力的有声语言的一种语言活动形式。是对书面语言的再创作,能展示书面语言无法表现的语音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能传达书面语言无法表露的情感上的细微巧妙。“文学作品是作者的创作,是作者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语言,间接地来同读者说话。朗读文学作品是朗读者的再创作,是朗读者通过有声语言代作者直接对读者说话,通过朗读的形式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地传达给读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再创作。”[4]

朗读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通过朗读,可以推动学生学好普通话,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字词认知能力,减少错别字,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朗读文章的内容,积累知识。通过朗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体会作品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还可以使自己和他人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水平。朗读必须使用普通话,普通话的音节通常由声、韵、调组成,语音富有音乐性,抑扬交替、舒展明快、婉转柔和。一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经过朗读者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可以愉悦自己,陶冶性情,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抓住听众的心,使学生得到情与美的感染熏陶。

2朗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普遍头疼书面表达,更害怕正式场合的口语表达,想读却读不懂经典名著,想写想说却苦于不知该写什么说什么,也不知该怎样写怎样说,但他们都喜欢朗读,喜欢教师用朗读这种阅读形式把他们带进文学的殿堂,知识的海洋。因此,高职高专的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的作用,把朗读作为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2.1 在朗读训练中,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学习句子的组织结构,养成良好的语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准确指语音准确和内容表述准确,是朗读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在朗读之前对文章中出现的生僻字词或读音有疑惑的字词,认真查字典,扫除发音障碍,理解字词含义。朗读时忠于原文,不得随意改字、删字、加字。流畅指语速适当,语调自然,不破词破句,不重复停顿。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多读多看需朗读的文章,认真分析句子结构。

长期进行朗读训练的人,对语言内在的组织结构、韵律节奏、感彩、表现风格等较为敏感。这种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思想感情,提高写作能力;这种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修改各专业的书面作业,疏通句子,减少语病,使之符合逻辑要求。

2.2 在朗读训练中,帮助学生读懂文章,体会阅读的乐趣朗读的第三个要求是有感情。有感情的朗读才能代作者而言,将作者的喜恶情愁传达给听众,从而感染、打动听众。朗读是用“有声语言把作者的思想传达给听众。这就有一个理解作品的问题。”[5]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深入透彻地理解朗读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在朗读训练中借助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章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从而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作品。

2.3 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多读名篇佳作,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鲁迅先生提倡读书要“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脑到”,看、听、读、写、思,眼、耳、口、手、脑协同作战,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朗读是“口到”的最好方法,朗读水平高的人,对所读文章的识记效果较好。朗读训练中,读得多就记得多,“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要说什么、写什么就不会觉得脑袋空空的,而是有内容可写可说了。

3朗读教学中的建议

朗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依赖录音机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它们只是辅助教具,是死的东西。机器示范的完美表现,让学生在欣赏朗读的时候产生距离,认为朗读是演员的事,是高不可攀的事;认为朗读只有在普通话语音相当标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朗读的热情。并且在录音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处于旁观的位置,容易造成学生的游离心理,认为朗读是别人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不能达到训练效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6],朗读示范不仅仅是语音,技巧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表达情感。因此,朗读教学中,通过几个步骤对学生进行训练。

首先,教师运用“视觉想象”或“内心视像”的方法,透过文字,借助形象思维和生活积累,通过联想和想象,置身作品中,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感触到文字中的种种事物,感受到时空的移动,使作品中写道的人、事、物、景在心中活动起来,在眼前展开一幅幅画面,带领学生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当朗读巴金的《怀念萧珊》“真是晴天霹雳!……死者还不曾给放进铁匣子里送进冷库,她躺在担架上,但已经给白布床单包得紧紧的,看不到面容了。我只看到她的名字。我弯下身子,把地上那个还有点人形的白布拍了好几下,一面哭着唤她的名字。不过几分钟的时间。这算是什么告别呢?”时,将阴暗的太平间、凄惨的告别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导学生体会巴金先生在妻子去世后的深沉的悲痛和愤怒的控诉。朗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有同学说没有见过紫藤萝,无法想象瀑布一般的紫藤萝。于是变紫藤萝为校园中满树的粉的白的桃花李花,田野里遍地金黄的油菜花,清风阳光,蜂飞蝶舞,在生活常见的情景中想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是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通过充分类比来体会盛开的紫藤萝瀑布“流向人们的心底”,给人以生命和美的愉悦感受。

接着,教师化身作者,用作者的心情、表情、声音、体态示范朗读。“朗读者只有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才能达到以情托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境界,才能把听众带到作品的意境中去”[7]。此时,教师、学生、作者、作品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学生在朗读示范中完成对作品的理解,产生想要朗读作品的冲动。

第三步,教师示范带读。通过前两个步骤,学生完成了对朗读作品的理解感悟,但如何用自己的语音把作品表现出来,还是一个大问题,学生只有朗读技巧的理论知识,缺少技巧理论和朗读实践结合的经验;部分学生普通话语音不太标准。这些问题成了学生大胆朗读的障碍。解决这些问题,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大声带读,学生小声模仿跟读。要求学生跟读时,语速不能超过教师,尽量模仿教师朗读时的语音、语气、语调。这样训练的好处是语速的限定,帮助学生把握朗读时标点符号停顿的时间长短,体会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的处理;语音的模仿,可以帮助学生发准普通话的声韵调,说好普通话;语气、语调的模仿,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朗读中重音轻声的处理,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节奏变化,明暗刚柔的语气表现。

最后,学生自读。朗读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需要朗读者以饱满的激情投入进去,才能感受作者的情思,代替作者和听众交流。训练进行到这一步,学生的“读”已呼之欲出,他们进入了一种兴奋、激动的创作情绪中,渴望自己读,将作品中的每一句话传递给听众。

通过以上朗读训练,达到学生想读、敢读、爱读,会读的目的。最终达到提高发展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赵建林.关于朗读教学的几点思考.西部教育论坛,2009,1.493.

[4]云南师大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第一分册上册,第148页.

[5]赵兵,王群.朗读艺术创造.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19.

[6]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2.

[7]云南省教育厅语言文字管理处.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第三版,159.

上一篇:基于案例的对比式教学法的SWOT分析 下一篇: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