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诗歌朗读技巧

时间:2022-06-09 10:27:40

《七律·长征》诗歌朗读技巧

【摘要】本文基于课文《七律・长征》的教学,论述了诗歌朗读时要注意把握音节、理解词语、体会情感。

【关键词】《七律・长征》 朗x 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82-01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七律・长征》是在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深刻、全面、生动地再现红军战士历经艰难险阻,为了人类革命事业奋勇前进的英雄壮举,赞美了红军战士英勇豪迈、藐视困难、积极乐观的气概,也令人领略了诗人的博怀以及对胜利充满坚定信念的精神。全诗气势豪迈、激越高昂、催人奋进,成为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诗歌贵在朗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诗歌的内容、感情及音节等方面的朗读技巧,全面掌握全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及特有情感,让学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领悟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

一、朗读要把握节奏

学习诗歌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于体会课文朗读的语感方面、思想感情以及词语的运用规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掌握了诗歌节奏规律,将使诗歌朗读富有韵律、流畅、自然,更加朗朗上口,便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抒发。以下是某位教师指导学生划节奏朗读诗歌的教学片段。

师:在诗歌朗读中,要注意节奏划分,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下吗?(生列举诗歌朗读节奏,师及时补充)

师:古诗朗读节奏主要有“二二三、二三”的形式,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生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师:《七律・长征》在朗读也可以根据“二二三”节奏划分,同学们可以自主试着划节奏朗读。(生读,师指导)

教师从同学们熟悉的古代诗词朗诵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切入本文的朗读节奏学习,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朗读要理解词语

诗歌朗读不仅要从音节、情感方面加强,还要突出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词语的轻重缓急等,对表现诗歌内容、展现作者情感及突出全诗主旨有着重要的作用。前两句总写作者对红军不怕困难的品质的赞美,为了突出这种精神,学生读“不怕”二字要坚定有力;“万水千山”重读,突出长征路途的漫长和艰辛;“等闲”二字要读得略微舒缓,表现出战士们的大无畏精神。三四句叙述长征的具体过程,艰难险阻令人难以想象,为此,“腾、走”二字要读得刚劲有力,突出红军不为困难所屈服的品质,后面的“细浪、泥丸”则读得轻些,以表现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及必胜的信心。五六句中的“拍、横”二字读时尽量拖长音,突出环境恶劣,侧面烘托出战士们的英勇,“云崖暖、铁锁寒”语调要高低、重轻结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战士们的顽强精神。最后两句体现诗人对革命即将胜利的无比欢欣之情,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展现情感到达顶峰,“尽开颜”三个字要一字一顿,情绪激越高昂,突出全诗主旨,与诗歌开头保持同一基调,从而体现出诗歌的韵律感。

三、朗读要体会情感

诗歌包含作者特定的情感,在表达上有其独到之处,学生要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所处环境体会其思想情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朗读要点。本文赞美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表达出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信念,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朗读技巧。诗歌首联是整首诗的总起部分,代表全诗的整体基调,也是全诗的着眼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朗读时要用比较高昂的语调、饱满的热情及略快的节奏,表现出诗人对红军战士的赞颂之情。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有较深的感受与体会,更好掌握首联思想感情的朗读技巧。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是作者叙述长征的经过,让读者了解红军战士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开始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征程。在叙述具体故事中,朗读的节奏要尽量相对舒缓、平稳、慢慢展开,让读者在脑海中再现红军战士奋力前行的场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战士在党的领导下战胜了困难,这种与困难斗争的勇气和决心是何等令人敬佩,朗读时注意语气要舒缓,也要突出高低、实虚、松紧的把握,尽量形成对比,突出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写长征即将胜利,人们眼前将呈现出一片光明,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相对高昂、欢快、流畅,速度明显加快,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无比欢快之情。

此外,本文是一首七言律诗,在押韵、平仄和对仗等方面也富有特点,学生在朗读中要注重把握与体会,如首联、颈联、尾联可按“二二二一”的节奏朗读,颔联可按“二二一二”的节奏朗读,要注意诗歌中平仄声调的变化运用,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读中提升,真正读出诗歌所蕴含的美感。

(责编 杨 春)

上一篇:世事人生一甲子 下一篇:“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