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化

时间:2022-04-20 08:03: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化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基于此,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探究改革过程中各阶段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外贸易增长率波动性的原因。同时,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制度演化的演变由“强制性渐进式”的方式转变为“诱致性渐进式”的方式及其原因,我国对外贸易制度演化中由于路径依赖而形成的特点,及将来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变将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更加注重宏观管理和国际合作的趋势。

关键词:制度演化;路径依赖;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161-02

一、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的阶段划分

1.外贸制度改革的探索时期(1978―1987)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贸易制度改革处在探索时期,其主要措施为精简政府管理职能,并向地方政府及微观经营主体下放权力。

2.外贸承包经营管理改革时期(1988―1993)

这一时期的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处于深化时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行对外贸易承包责任制,并逐步加以完善。

3.新型外贸管理体制建立时期(1994―2001)

这一时期的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处于继续深化的阶段,取消了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其主要任务是完善外贸宏观管理体系。

4.外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时期(2002年至今)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是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的转折点,改革的力度和速度都得到了加强。

二、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的绩效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变从渐进式强制性的方式变迁逐渐转变为渐进式诱致性变迁,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对外贸易的交易费用,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又快又好的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不断演变,每一次变迁都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在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的第一阶段中,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的初期是处在探索的阶段,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变在初期表现为“强制性”的方式,在推行的过程中在某些领域或地区并不适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中的不合理因素开始显现。

2.第二阶段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率虽然较第一阶段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而且增长率趋于平稳。因为在第一阶段的改革中积累了经验,推行的政策没有大规模的变动,出口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家继续推行出口承包责任制,并建立企业自负盈亏机制,调动了微观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3.第三阶段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改革重点是建立健全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体制,1992―1995年对外贸易总额一直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4.第四阶段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改革力度加大,并表现为“诱致性”的变迁方式,更适应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的需要。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1978―2001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16.5%,加入世贸组织以后,2002―2006年的平均增长率猛增至28.32%,而这说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变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整个演变过程的一个转折点。

总体而言,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外贸易额的增长率一直较高。增长率的波动性说明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处在变迁的过程中。在各地区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演变路径,没有一种制度是可以完全照搬套用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地化的默示性知识相关,制度演化不可能是单纯的最优化的选择结果。制度的变迁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反复试验、不断完善的过程,探索和创新本身就包含着失败的风险。而我国对外贸易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且增长率的波动性也趋于平缓,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化向着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对外贸易制度演变的背景及影响因素

现实的制度变迁是一个演化的过程。诺斯后期的制度演化思想强调,制度变迁的起源在于决策者所洞察到的机会,这些机会或者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或者是来自决策者在给定的心智结构下对各种制度框架在边际上的成本收益分析。所以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变化都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变迁。

1.国际环境的变化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很多国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分享了参与国际分工所带来的益处,并使得自身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并且与其他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合作力度的加强,外部环境促使了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改革。近年来,我国的贸易顺差连年增长,与许多贸易伙伴国产生了贸易摩擦,受到伙伴国的反倾销、反补贴、侵犯知识产权和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越来越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国内环境的变化

一方面,国内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要求对外贸易制度的改革、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整个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息息相关。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其改革过程影响着甚至是主导着我国的对外贸易制度的改革过程。

四、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方式

改革开放以后,通过不断的探索、学习、改革和创新,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表现出“渐进式强制性”的变迁。渐进式表现为“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强制性表现在“自上而下”政府推动的制度改革过程。随着我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要求对外贸易经营主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变迁方式表现为“渐进式诱致性”的变迁。诱致性表现在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建立和完善制度环境,由经济主体来选择和建立微观层面的“制度安排”。而诱致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我国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一体化要求越来越大,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商家把中国作为重要的商品供应地和销售市场,越适应当代国际市场竞争特点的微观外贸经营制度越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外贸经营主体微观经营制度安排越快地适应国家宏观管理制度环境的变化,越能获得更多的经营利益。

五、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提高,国际国内贸易环境的变化,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的演变也会出现新的特点。

1.我国的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法律手段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外贸管理宏观调控手段,处于外贸管理体制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建立健全我国有效的贸易防御和贸易救济措施的法律体系是将来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趋势。

2.我国对外贸易管理的宏观调控系统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将会加强

我国的产业制度、利用外资制度、外汇管理制度、环保制度等都与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必然会与其他制度产生矛盾,所以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协调将成为发展的新趋势。

3.我国加强与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制度的完善

在世贸组织制度存在缺陷和发展缓慢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通过发展双边或区域性组织为本国经济发展服务。通过对国际上的区域性或双边安排方面的制度进行完善,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发展的趋势。

4.改善外贸秩序,加强对外贸易非正式制度的建立

与正式制度比较而言,我国外贸领域中的非正式制度处于严重供给不足的状态,此类非正式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国家政府的强制性推动作用。应该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或商会在自律经营和诚信经营方面的作用。

上一篇:油田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模式研究 下一篇:浅谈企业创新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