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掉期在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功效

时间:2022-04-20 02:42:05

浅谈掉期在商业银行中的风险管理功效

摘要:在当前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安、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掉期交易以其独特的风险管理功能,已经成为国际先进银行管理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利器,文章分别从利率掉期和货币掉期的运作模式、特点入手,着重讲述了掉期交易对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的独到功能,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掉期;风险管理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欧洲债务危机的进一步蔓延,国际外汇市场上各国货币间的汇率随各种货币的供求变化而急剧波动,而利率上下起伏不定,呈宽幅振荡态势,表现极不稳定,令人难以琢磨,这为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汇率、利率等市场风险。如此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不利于银行对中长期融资和投资的决策,也不利于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在这种经济金融形势下,为迎合金融市场各交易方对风险防范的迫切需要,掉期业务应运而生,且已成为商业银行化解市场风险的重要工具。其中,掉期业务(也称为互换)在利率、汇率等风险管理上便能发挥其独特的化解作用,另外,掉期业务操作简便易行,不拘泥于形式,所挂钩的金融指标也颇具灵活性,因而深受各金融机构的推崇与追捧,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降低筹资成本、防范利率和汇率风险的最有效的金融工具之一。

一、掉期的利率风险管理功能

(一)利率掉期定义

利率掉期(InterestRateSwap)是指掉期双方约定在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时点,以一笔象征性本金为基础,为对方相同期限,相同货币品种的资产或债务支付现金流,它通常是一方支付固定利率利息,而另一方支付浮动利率利息。利率掉期双方并不交换名义本金,交换仅仅是利息的现金流。掉期的结果是改变了资产或负债的利率。简而言之,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的不确定变动所引发的损失风险,不仅包括负债的利率风险,也包括资产的利率风险。

(二)利率掉期管理利率风险的模式

1.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间互换的掉期。此为历史上最简单、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利率掉期模式:商业银行通过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间的互换,在应对银行资产业务的利率风险时,当预期未来收到的利率将下行时,便将收到的浮动利率转换成固定利率;在应对银行负债业务的利率风险时,预期未来支付的利率将上行时,便将支付的浮动利率转换为固定利率,从而大大减小利率波动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经营损失。

2.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间互换的掉期。该掉期方式对商业银行而言,较为鲜见,应用较少。这种掉期方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实际的利率变动趋势和预期走势存在较大差距,如银行在筹积资金时预计市场利率还将会继续上涨,故借入固定利率计息的负债,然而,结果出乎预料,事实上市场利率大幅下滑,且这种不断走低的利率状况还有可能会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短期内难以扭转,为减少银行当初决策失误的损失,银行便可以通过掉期业务把负债从固定利率转换成浮动利率,冲减利率下行的损失,巩固经营成果。

3.浮动利率与浮动利率间互换的掉期。这也是一种实践操作中较为少见的互换方式,其利息的计算是以不同的浮动利率指数为基础的,较典型的浮动利率指数有LIBOR、美国商业票据利率、优惠利率等。这种掉期产生的经济背景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后,期限相同、浮动利率不同的各国货币间会存在一定利差,这种双浮动的利率掉期能够有效减少或消除商业银行的这种差额风险,这对银行经营尤其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增加银行利润的新来源。

(三)利率掉期管理利率风险的特点

1.可以在不同利率间进行互换,交易机制灵活多变,形式不拘一格。交易双方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相应的掉期模式,利率掉期中场外交易的非标准化的利率协议尤其如此,交易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偏好,反复沟通磋商,不断变化交易模式,直至双方满意为止。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按照客户对风险管理个性化的特征与要求,结合当前金融市场的形势,设计出个性化的掉期方案,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

2.能适用多个计息期,擅长中长期利率风险管理。银行经营是一个持续的长期过程,在不同的经营时期将面临不同的市场风险,这就要求银行采取不同的手段分别对单一计息期、多个计息期的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显然,对待单一计息期的套期保值,防范短期利率风险,业界通常采用远期利率协议或利率期货更为常见,若采用利率掉期则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利率掉期的期限多以5-10年为主,它在多个计息期的中长期利率风险管理方面有相当优势。一个利率掉期合约事实上就是连续若干期远期利率协议的依次叠加,能通过一系列的利率掉期业务,消除利率风险,防止金融市场风险。

3.通过锁定利率风险,达到保值避险的效果。从所周知,利率掉期管理利率风险是用确定性来取代不确定的风险,将难以预测的损失金额具体量化到一个可以测定的数据。利率掉期使得银行能一次性固定筹资成本,消除利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达到完全屏蔽风险的目的。这种方式可以排除利率上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也失去了从利率下行中获利的机会。因此,利率掉期主要用于套期保值,而不是用于投机获利。

(四)利率掉期的作用

1.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降低筹资成本。利率掉期常常由减少融资成本的愿望所推动。具体而言,往往是一方有机会获得相对便宜的、以固定利率计息的筹资资金,但他预计未来市场利率还会持续下降走低,故希望以浮动利率计息来筹措资金;而另一方却有机会获得相对便宜的、以浮动利率计息的筹资资金,但他预计未来市场利率将会一路走高,便希望以固定利率筹措资金。双方通过与互惠掉换交易商的掉期的方式,均可获得他们所期盼的融资方式,而且,也充分发挥出他们各自在资金市场上相对的借款优势。

2.改变资产收益特征,提高资产管理灵活性。资产负债掉期是指用于资产管理方面的掉期,通过资产负债掉期安排,可以改变投资利益的资金流动方式(利率特征,收到利息的频率和时间),增强投资者进行资产管理的灵活性,提高资金流动效率。此外,通过利率掉期,投资者能改变固定收入票据的资金流动特点,从而使固定利率债券变成综合浮动利率券。

上一篇:试论我国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