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4-19 10:14:35

新课改环境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摘要: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探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我们选用的教学方法,只要是科学、有效的,都可以拿来应用,在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中,结合实际,探寻到更加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最终达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196-01

1.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思想

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已多年,数学课堂上,还有不少教师没有把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过来,仍然使用一些传统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如只注重解题的结果,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关注或是没有系统的引导措施,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也限制了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教学过程中的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时刻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计划,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这一过程,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潜力。

2.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分析得知,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实施自主学习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观念,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此外,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这样,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不用寻求教师的帮助,自己就可以探索到解决问题的办法[1]。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平等的学习空间和心灵的交际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总之,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要树立"做中学"的理念:课堂上能提供生活原型的就以生活原型为引发,能动手实践的就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想法的层次或是深度,由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对比对方想法的合理性,从而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3.开展"以境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使数学课堂很难象物理课堂那么有趣,不少情况下的数学学习都是枯燥无味,让人敬而远之。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以境激情"的开展,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论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尤其是学生进入了收获的状态后,我积极落实鼓励手段,提倡学生敢于反问,敢于质疑,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提问中解脱出来,同时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机会,引出竞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反馈矫正"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纠正问题的过程中,使得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升华[3]。这样,可以再次激起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又使得本堂课的教学活动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很好的落实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传授,多商议少命令,还有多关注学困生,多给他们一点爱,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这样学生就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强化问题意识,提高提问的艺术

问题是教学课堂的引领者,数学课堂也因为有了提问而充满活力。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要求设计目标明确的问题,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与学生平等交谈、平等讨论、平等探索、合作学习。提问要看对象,要坚持面向全体,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师一定要斟酌好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提在点上,要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提问题,要避免无效问题的提出[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做好第一步的调查工作,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别差异,做到心中有数,以设计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有了初步结论,教师可进一步加以点拨,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总之,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教师应从多种角度、不同方位提出问题,并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5]。

5.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潜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因素的范畴,是智力的核心,要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学中要立足于揭示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潜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注重教学定义,定理的教学,定义、定理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总结的结晶,语言表达准确。其次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领会认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体验再实践感受,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形成严密思维品质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开发后,最后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例题讲解,在例题讲解中培养起学生的一题多解思想,对例题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思维的敏捷性,一题多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敏捷观察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题多解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在例题教学中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潜力发展是实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学习需要而自主产生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是由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引发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树立好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责任在于将学生引导入门,诱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指导学习方法,疏导学习疑难,耐心辅导学有困难的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韦丽春. 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方法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2] 位松.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

[3] 周训竹. 试论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有效方法[J]. 学周刊,2013,(29).

[4] 黄忠平. 谈初中数学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分层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3,(28).

[5] 苏德梅. 探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J]. 现代交际,2013,(9).

上一篇:有关一种低成本、易生产的防撞匙锁芯的研究 下一篇:《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