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外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现状

时间:2022-04-19 08:52:07

浅谈国内外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现状

(中原油田消防支队特勤大队 河南濮阳 457001)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重大恶性火灾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也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其社会影响恶劣,对居民心理和城市形象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现如今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结构特点以及使用需要,多具有面积大、功能复杂、人流量大、可燃物丰富、扑救困难等特点,因此,高层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已成为了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机理复杂,其影响因素有着较多的关联性、层次性和多目标性,并在火灾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很难套用国外现有的评估方法。因此,建立结合实际需求和自身特点的火灾风险评估规范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防火规范发展的基本趋势。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 火灾风险评估

火灾是人们所不希望的一种失去控制的由燃烧造成的伤害。凡是具备燃烧条件的地方,如果用火不当,或者由于某种事故或者其他因素,造成了火焰不受限制的向外扩张,就可能形成火灾。

火灾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破坏非常大,其造成的损失大大超过其直接财产损失。火灾代价包括直接、间接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损失,扑救消防费用、保障管理费用、保险管理费用以及投入的火灾防护工程费用。由此可见,火灾防治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根据火灾发生的场合,火灾主要可分为建筑火灾、森林火灾、工矿火灾及交通工具火灾等类型。在各类火灾中,建筑火灾对人们的危害最为严重、最直接,因为各种类型的建筑物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财富高度集中的场所。可以说,建筑火灾一直是火灾防治的主要方面,在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都是如此。

我国高层建筑的火灾形势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项事业的兴旺发达,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以及建筑市场的同益繁荣,促使建筑向空间发展。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建造现代高层建筑提供了条件,因此,本世纪50年代以来,在我国大城市里陆续兴建了一批多用途高层建筑。尤其是最近几年,形形高层建筑在大、中城市也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发展非常快。建造高层建筑,在节约用地、壮观城市景观和方便人们生活等方面的优越性也已为世人所公认。

在防火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层建筑比低层建筑火灾危害性大,而且发生火灾后容易造成重大的损失和伤亡。特别是现代的高层建筑,由于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及其使用功能和装饰材料等方面的特殊性,所以,现代高层建筑火灾特点有别于其它民用建筑火灾的特点。概括的讲,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复杂,起火因素多

(2)火势迅猛,蔓延途径多

(3)疏散困难,伤亡严重

(4)消防设施不够完善,扑救困难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市场的日益繁荣,很多现代化高层建筑能容纳的人数多在千人以上,有的甚至达数万人。但随之而来的是近几年,我国的高层建筑火灾形式也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按火场统计可以发现,最近几年高层建筑发生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火灾对人和财产造成很大的危害,现代高层建筑标准高,而且无论在设备、设施的配备上,还是装修装饰材料的使用上,都趋向高档次,高标准。正是这些原因,使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烟气及高温辐射,对人员疏散和扑救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再加上空调系统的火灾,不仅建筑物本身的损失非常严重,而且人员的伤亡及其带来的经济损失(受伤人员的治疗费用、死亡人员的善后处理费用等)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充分认识火灾的基本现象和危害性,掌握火灾发生、发展和蔓延的基本规律,以火灾安全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在有限的防火安全投入下,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火灾防护措施,降低火灾发生概率及火灾发生后的损失程度是广大科学与消防工程研究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国内外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现状

工业发达国家对火灾危险分析与评价非常重视,英国在1985年颁布了第一部性能化防火规范后,各国都纷纷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后再安全工程学和性能化安全设计方法理论及技术的研究。在火灾的监测、信息分析、火灾危险源的辨识原理和方法、危险评价技术、火灾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开发出一系列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有特色的安全评价方法,对预防和控制火灾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火灾危险评价的可操作性研究和信息管理方面,国外广泛采用系统仿真和数据库技术,已在开发一些可行、实用的方法。目前,有数十种火灾危险评价软件得到了成功的应用。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事故预防技术的进步,新的实用危险评价软件不断进入市场。“八五”和“九五”期间,我国开展了“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重大工业事故和特殊建筑火灾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

对石油、化工等火灾重大危险场所,目前,国内主要采用DOW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ICI公司的MNOD法、日本劳动省标准局的六阶段评价法、前苏联化工过程危险评价法等进行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并先后对我国的一些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和油罐区的火灾、爆炸和毒性的危险性进行了危险评价,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火灾危险评价的研究开展较晚,管理手段落后,主要表现在:

(1)在我国,重大恶性火灾及爆炸事故频繁发生,发生机理复杂,难于套用国外的现有方法。

(2)现有的火灾评价与管理方法过于简单、粗糙,难于有效地对我国各类重大火灾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和控制,而这些方法大部分仅能适用于现有系统的危险评价,对设计阶段的系统危险评价考虑不够。

(3)我国自己尚未建立火灾事故数据库,沿用国外的数据来分析我国的火灾危险难于获得真正结果,严重影响了我国对火灾危险源的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火灾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火灾过程的定量描述和分析,在建筑防火设计中,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以性能为基础的火灾安全设计方法(性能化设计方法)。传统沿用的建筑防火规范和设计方法,仅仅规定了防火设计必须满足的各项设计参数指标,而对具体建筑要达到的总的安全目标则不予要求,也不进行评估,因而这种规范被称为“指令性”规范。由于现代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建筑物综合功能要求的复杂化、建筑物运行管理智能化,以及超高建筑、群体建筑的发展,按照指令性规范统一规定的设计参数所做出的设计方案并不一定是最科学合理的,难免出现达不到预期的消防安全水平,或者因提供不必要的保护措施而增加建筑成本等情况。因此传统规范和设计方法在客观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性能化设计方法是建立在火灾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火灾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的火灾安全情况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到最优化的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因而性能化设计方法更有利于建筑防火设计中达到明确的防火安全目标。因此建立性能化的防火规范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防火规范发展的基本趋势。

上一篇:浅谈如何控制工民建施工中的工序质量 下一篇:假借质量之名推行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