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建设思路

时间:2022-04-19 06:09:41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建设思路

摘要:该文根据软件人才市场紧缺,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难的问题,提出校企结合,调整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2-374-02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Software Technology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Thinking

WU Ping-gui

(Chongqing Zhengda Softwar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Software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6,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oftware market, shortage of qualified personnel, while software technology vocational graduates in the profession difficult issu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and conduct an active explor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目前高职学生就业难,从事本专业更难,据笔者统计,软件技术专业的高职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人数不到30%。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突破学科教育体系,课程体系不合理造成学生的岗位能力弱。

我国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沿袭本科教育的思想,过分重视学生的软件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岗位能力培养。软件技术专业通常按照本科院开设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离散数学等课程,综合起来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为3:1,高职总课时与本科教学相比相对较少,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不如本科生高,造成了高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不如本科生,专业技能却达不到岗位能力要求的现象。

二是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学生所学技术未出校门已遭淘汰。

目前软件开发平台(如NET平台、J2EE平台)平均2年更新换代一次,而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使用的软件技术专业教材,一般需要3~4年才能更新一次。因此,最新发展技术与传统教材更新难以同步。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学生所学技术未出校门已遭淘汰。

三是采用传统考核方式,造成学生综合素质低下。

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是高职教育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而软件开发能力是软件文档编能力、功能模块开发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市场观念等综合素质体现。目前对高职软件专业学生采用的是考评形式单一,考核的重点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师的教学重点导向重视书本知识传授而忽略综合素质培养。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校企合作,明确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首先要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软件专业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由公司编写实训项目,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有机结合;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

其次确定课程体系改革原则。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群核心课程,即软件专业开发平台;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岗位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第三明确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能反映当前社会技术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即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及精选内容。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明确各门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明确各门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形成有机的理论教学体系;基础理论课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第二方面,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学生岗位职业的能力。

依据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当前的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提高,使该体系成为一个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三年制大专学生为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设置研究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阶段,通常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完成。

第一学期:计算机知识扫盲教育。先对刚入学的高职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扫盲,开设计算应用基础,程序语言设计教学。还可以开设计算机数学课程,为学生毕业后打基础。通过程序设计基础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编程的规范,熟练掌握程序的调试技巧,为以后程序开发做准备。

第二学期:胖客户端C/S程序设计。按照高职高专教学以知识够用为原则进行专业课程的整合,可以按照程序设计语言方向进行划分。NET方向:前台开发语言用VC#.NET,后台用SQL Server数据库;J2EE方向:前台开发用JAVA语言,后台用Oracle数据库,SQL Server程序设计。

第二阶段:开发技能提升阶段,通常在第三学期完成。

第三学期:瘦客户端B/S程序设计。以Web应用程序设计为主线,NET方向以程序设计+三层框架,J2EE方面JSP+(框架struts spring hibernate),还需要开设数据库设计原理、软件工程、数据结构,强化学生的软件理论基础。

第三:在经验积累阶段,通常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完成。

第四学期:安排实训课程。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对其进行分组实训。优等生参与商业项目的开发,先按照立项、审评、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代码重构五个步骤对学生进行短期强化训练后,进行顶岗实习。差生再次软件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与项目案例学习。

第五学期,全部进入顶岗实训阶段,为学生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安排结构如图1。

第三方面,建立一个新型的考核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同步发展。

通常情况下,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二部分组成,其公式为:学生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这种考试模式主要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期末成绩高低,平时成绩考核主要依据学习作业完成情况来判定。为了强化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改革考试模式,学生学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平时编码成绩、期末项目实训成绩、素质考核成绩四部分组成。其公式:学生学期期末成绩=平时成绩(20%)+平时编码成绩(40%)+期末项目实训成绩(20%)+素质考核成绩(20%)。根据专业班主任的布置专业训练任务,学生平均每天要做不少于50行的代码任务,根据完成的编码任务确定学生的平时编码成绩。软件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需要完成20000行代码量,初步达到软件公司程序员的用人标准。

其中,素质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纪律、团队合作精神、获取信息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文档规范与处理能力、项目实际完成能力,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结构如图2。

目前,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成为重庆市特色专业,《VC#.NET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成为市级精品课程,《高职计算机类专业“项目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列为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毕业生从事本专业从原来的35%上升到84%,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对其它的高职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池瑞楠,蔡学军.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7).

[2] 杨近.高职教育软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6).

[3] 陈桂生,张哲.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13).

上一篇:面向Web的网格服务互相调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地址匹配方法的POI数据更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