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融合的技术转让体系研究

时间:2022-04-19 05:10:08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融合的技术转让体系研究

摘要: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对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融合的技术转让体系的特殊性、体系组成、体系功能等方面的认识有待深化;对推动体系建设的外部条件、经济政策、政策工具的研究尚不充分。有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中国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融合的技术转让体系,指出了其发育路径,研究了经济政策刺激、政策工具推动体系发育的作用。

关键词:技术转让体系;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政策工具(工具组合)

基金项目:本文受“2008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董浩平(1963-),男,湖南华容人,管理学博士,河南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风险投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5―0082-04

收稿日期:2008―05―10

本文在一般技术转让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融合的技术转让体系”(以下简称体系)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其特殊性、功能、组成、发育的经济政策与政策工具、外部条件。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为体系设计提供科学、系统、全面的理论依据(特色、原则、方法);实践意义在于为体系培育提供先进、实用、富有中国特色的构想(手段、工具、条件等),它们对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的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述评

(一)就体系特殊性而言

一般体系主要提供咨询、交易、成果转化、金融与科技成果确认等服务(傅文园、王勉青,2006)。其咨询服务无法描述与推介高新技术;交易无法解决产权交易形式的特殊性(如双方融合组成风险企业后的委托一问题);成果转化服务无法解决高新技术的高风险试验开发资金问题;金融服务不能满足风险投资的要求;其成果确认无法判定高新技术的价值。总之,本体系的特殊性有待深入探讨。

(二)就体系功能而言

Prencipe(2004)、Feldman et a1,(2002)和Bray and Lee(2000)虽分别站在高技术扩散、高技术寻求工业合作伙伴和风险投资的角度研究了单个中介(不是体系)的作用,但很不全面、很不系统。

(三)就体系组成而言

张信等人(2005)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材料,再根据其他大量文献进一步归纳出12种提供创新服务的中介,但它们目前还不具备针对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提供融合服务的特点与特征,不是我们期望的体系组成要素。

(四)就促进体系发育的经济政策而言

大量文献分别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风险投资政策,如OECD(2004)、Avnimelech et a1,(2004),但两类政策共同促进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融合并促进相应中介、体系发育的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祝晓莲(2006)研究了三种制度安排促进体系发育的问题,但没有进一步深入到制度安排的实现手段――经济政策刺激体系发育的层面。

(五)就促进体系发育的政策工具而言

这方面研究亟待加强。孵化器除本身具有融合双方的功能外,还能促进体系的发育,可看作是促进体系发育的政策工具。大量文献虽研究了孵化器,如李岱松、王瑞丹、马欣(2005),但它们只是着重高新技术的孵化功能,较少涉及风险投资的介入,且如何利用孵化器及其他载体作为工具促进体系发育的问题更是没有涉及。

(六)就促进体系发育的外部条件而言

马丁・黑米格(2005)指出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融合涉及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制定、立法、中介服务等,但没有说明中介及其体系如何利用上述外部条件发展自身并提供融合服务。徐小钦、石磊(2005)只研究了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对体系形成的有利方面,研究视野较窄,且没有涉及这一外部平台条件的利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主要内容

对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转让融合的技术转让体系进行文献综述后,主要界定融合的内涵、方式、技术转让体系的组成、融合功能等基本内容;再对比研究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技术转让体系,尤其是美国的,以利于判断我国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发展的阶段,并为利用发达国家相应阶段的经验打下基础;进一步对比研究中国、美国的立法和行政、市场力量推动,研究美国的政策土壤和我国的技术转让体系发育的环境、经验与教训,找寻体系建设的立法、行政、市场推动和其他路径;据此设计中国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融合的技术转让体系;在体系要素与结构清晰的条件下,进一步研究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宏观发展政策对技术转让机构的影响,研究技术转让机构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需求,研究技术转让机构与宏观经济政策的互动,从而再进一步研究推动技术转让体系形成的政策工具(工具组合)的设计、利用。此外,其他中介化解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信任危机的机理、机制、组织形式也需要进行研究,但不在本文进行叙述。

(二)基本思路

如图1所示。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历史分析方法研究中外体系发育状况、历史经验和教训;引入多视角对比研究方法,通过体系要素、体系功能、体系发育阶段及其推动力量等多方面中外对比以寻求借鉴;利用个性研究方法研究我国体系的特殊环境、阶段与特征以论证借鉴的可行性;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研究经济政策、政策工具对体系发育的影响与作用。

三、研究重点与难点

(一)中国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融合的技术转让体系设计

划分基本融合服务类型;设计体系――勾勒体系要素与构成(重中之重,见图2),分析体系要素的相互联结与影响(难点),匹配要素功能;此外,还研究体系运行的外部平台。

美国的技术转让体系结构与要素联接见图2。

体系运行的外部平台是产业集群、信息融合等平台,其功能与作用见图3。

图中通道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分别代表支持产业集群、机构融合、信息融合平台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吸引作用,政策支持吸引双方到这三个平台上,这三个平台本身或多或少具有促成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双方融合的功能。不过,信息融合平台、产业集群平台如不能完成双方融合的使命,则流转到技术转让机构融合平台上,这种流转形成了层间通道。层间通道的使命是由技术转让机构开发的政策工具(工具组合)来完成的。

综合体系要素与结构的应有形态,结合我国体系发育的现状,我国体系的基本形态如图4所示。

(二)中国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融合的技术转让体系发育路径设计

分析推动体系发育的外部力量(立法、行政、市场机制、信任约束);分析推动体系发育的内部力量(政府机构、公共机构、商业机构);探讨外部力量与内部力量推动体系发育的途径(难点);设计体系发育路径(重中之重,见图5。无形之

手――市场机制未予图示)。

(三)经济政策刺激、政策工具推动体系发育作用研究

进一步细分不同的产品与服务领域需要的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融合服务;进一步分析不同的中介机构特点及作用并匹配相应的服务功能;定性研究经济政策与政策工具的相应着力点(机构和功能),定量研究经济政策与政策工具的相应作用(难点);设计经济政策与政策工具(重中之重,见图6)。

设计的政策工具包括公共信息渠道、政府项目、产业集群工具(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孵化器)、公共机构政策工具(合同研究、合作研究、技术转让许可、研究资助直接参与融合双方的活动、工作小组、技术咨询、人员交流、设备利用、实验室参观、信息交流与扩散)。

四、主要创新之处

(一)世界各国体系比较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美国体系已发育成熟,体系完整,最具有借鉴意义。美国体系中商业机构发达,功能强――提供专利销售、专利与产品开发、许可证贸易、风险投资服务、风险开发与管理、技术孵化、信息服务;中国体系中商业机构少,功能弱――仅仅提供信息服务和有限制的技术孵化服务;美国体系中的各要素(政府机构、公共机构、商业机构)相互之间联系紧密,而我国则关系松散,缺乏凝聚力。总之,我国体系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初期阶段。美国体系也是由初级阶段经历了立法、行政推动、市场机制相互作用,最终市场机制主导的发展历程而成熟的。中国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后发优势,可在体系要素、功能、组成、推动形成力量等多方面借鉴美国的经验。

与已有文献相比,本研究在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内容上有所创新。即提出了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宏观与微观功能考察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统一、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的体系设计原则;采取了融合功能划分、要素――功能匹配、体系功能统筹的设计方法;设计体系的同时,将体系运行外部平台纳入研究视野。

(二)体系发育应遵循行政一公共一市场力量逐步推进的原则

体系发育阶段的各种力量强弱、终极目标决定了这一原则的采用。体系发育初期,行政力量强,其他力量弱,只有靠政府组建有关机构提供融合服务并培育公共机构;发育中期,公共机构力量较强,除承接部分政府职能、直接服务商业机构外,更重要的是架设政府――商业机构桥梁以放大政府引导作用;发育后期,商业机构有了一定实力,新的商业机构接受公共机构的辅导,老的开展竞争,政府不再干预,最终实现市场之手调节整个体系结构、规模和竞争水平的目标。

相比于已有文献,创新了体系发育路径(见图5)和行政推动机制研究。立法、行政、市场、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双方的信任约束等外力作用于三大主体(政府、公共、商业机构),形成了丰富多彩、功能侧重、相互协同的体系发育路径。就其中的行政推动而言,政府一方面要利用行政权力制定经济政策并开发相应的政策工具,推动政府与公共机构履行职责与使命,扶持商业机构开展融合业务;另一方面又要逐步淡出行政权力,引入市场机制并最终以此来催熟、驾驭整个体系。这就是一对矛盾。解决的办法就是逐步引入和利用法律法规约束机制、协会自律机制、20/80优胜劣汰原则、价值链创造与分享原则。这是现有文献没有涉及的最大难点,因而也是本研究最大的创新点。

(三)经济政策、政策工具分别刺激、推动体系形成

经济政策刺激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融合的技术转让体系运行外部平台(信息、产业集群等承载体)的形成,并为平台融合双方、体系发育提供条件,同时刺激技术转让体系内的机构放大政策功能。即政府机构、公共机构分别与财政、税收、贷款支持政策结合在一起实施政策,放大政策力量,并输出政策工具(前面已述);商业机构则利用政策使其自身繁荣、壮大。而政策工具一方面靠政策支持发育自身并促进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完成支持经济政策并弥补其功能不足的使命。

现有文献只是零散、个别、定性地研究政策工具对技术转让体系的部分正向作用,而本课题首次界定了经济政策、政策工具,并定量研究了它们的作用,因而具有创新性。

五、研究展望

(一)研究结果

影响高新技术与风险投资融合及融合步伐的因素很多,本文不从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单方面研究其发展,而是横向扩展到两方面,再在融合促进的角度上选取技术转让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纵向延伸,即研究体系促进融合、加快融合的功能,进而研究体系的组成、发育及体系建设的条件。例如:(1)本文采用历史分析与对比方法界定了功能完备、体系完整的技术转让体系的组成要素、结构组成。(2)针对技术转让体系设计难点,提出设计了中国技术转让体系的原则,设计了技术转让体系,并就技术转让体系的关键点进行了结构与要素分析。(3)本文引入个性研究方法研究了我国技术转让体系的特殊环境、阶段与特征,并以国内外对比研究结果为基础,以分析判断中国技术转让体系发育阶段为前提,探索了技术转让体系建设的立法、行政、市场推动途径。(4)首次区分了宏观经济政策、政策工具(工具组合),并阐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宏观经济政策是技术转让机构开展融合服务的环境条件;政策工具(工具组合)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延伸。(5)技术转让体系需要一定的政策工具(工具组合)支持才能发育,而且要以宏观经济政策与政策工具(工具组合)的配套与交融为基础。如对风险企业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与对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融合机构支持可以在产业集群的范畴内得以解决。在政策工具(工具组合)与宏观经济政策交融的前提下,政策工具(工具组合)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政策工具的组合设计源于各种工具各自的局限性。各种政策工具组合使用,才有可能发挥整体效应。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和风险投资发展政策的环境条件不够成熟的条件下,更需要多项工具组合使用,方能弥补环境政策的缺陷。

(二)研究展望

技术转让体系是技术转让的一小部分,而转让又是技术转移中的一小部分,服务于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的技术转让更是其体系中的一小部分。即使在如此小的范围内研究问题,对它的研究仍显不够。以下几方面还需要深入探讨。(1)知识产权问题。技术转让过程中必然要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转让效率是什么关系?是否保护力度越大,对技术转让越有利?(2)信任问题。高新技术方和风险投资方都具有机会主义倾向,对等谈判时相互信任关系如何建立?而且情形会比较复杂,如多方竞标、多轮竞标等。应如何考虑这些情形?(3)高新区作为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高新技术凭借技术含量进入高新区,而一般技术凭借社会关系进入高新区。区内企业并不都是高新技术,社会关系如何影响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高新区的政策工具特性?国外产业集群主要来源于市场力量,国内产业集群主要靠政府力量――要素供给与行政推动。自发形成的高新区需要进一步利用政府力量以放大其作用,政府构建的高新区需要进一步利用市场的力量,如何利用?政府利用全社会的资源来创造高新区的经济小环境是否能换来高新区内企业的高速、健康、稳定发展以回馈社会?这种回馈是否能补偿政策不公平的代价?因为政府要创造阳光普照的政策环境,而高新区是政策和要素供给的特区。特区意味着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是合理的吗?

上一篇:企业管理人员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标准研究 下一篇:科技创业企业控制权分配的经验分析